首頁>歷史>

商鞅原名叫衛鞅,保衛的衛,衛鞅。也叫公孫鞅。大家從這兩個名字上就應該可以看出,商鞅最初是衛國人,而且是衛國公族子弟。

我們先看一下先秦時代、春秋戰國時代最重要的兩個國家,一個是宋國,一個就是衛國。為什麼我要特別講一下這兩個國家,是因為中國先秦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思想家、學問家,基本上都出身在宋國。為什麼會這樣?

周書記載“惟殷先人,有書有冊”,就是隻有殷商人當年才是有文化的。武王滅商以後,就把商朝貴族專門在朝歌之地給他建立了一國。這就是殷國。而且任命殷紂王的兒子武庚作為殷國首領,武王剛一逝世,武庚叛亂,聯合蔡叔、管叔,也就是武王的兩個弟弟派駐在中原地區,監督中原各國的兩個武王的弟弟周朝的重臣一起叛亂。於是周公旦率軍掃平叛亂,斬殺武庚、囚禁管蔡,然後把當年殷商移民的貴族另遷一地,這就是今天河南商丘之地。另立一國,這就是宋國。

由於宋國是殷商貴族移民的封國,因此宋國文風茂盛,因此中國先秦時代最重要的思想家老子,我前面講老子課的時候講過,老子很可能是殷商遺民,而不是楚國人。孔子,我前面講過孔子祖上宋國人,墨子宋國人,此子姓墨子——子墨子,所以可以證明墨子宋國人。莊子,宋國人。

大家看,最重要的思想型人才、學術型人才,理論型人才都出自宋國。

第二個值得一提的國家,這就是衛國。衛國是武王克商以後第一批七十一封國之一。

大家注意,武王最初建立分封,這七十一國裡分兩部分,一部分叫封國,一部分叫服國。所謂封國就是武王血親和重臣,姬、姜兩姓的封國,所謂服國就是夏商兩代原有的大部族最後保留的固有封國。由於他們臣服於新政權,因此分封國、服國之差別。比如陳國就是舜的後裔,比如杞國,杞人憂天之國,傳說就是夏的後裔。這都是服國。

武王最初分封的時候,把殷商最重要的中樞之地,也就是今天安陽周邊的那一片地方封給了他最親愛的小弟弟康叔。康叔因此對衛國後來的影響極大,也就是他堅守武王最初建立的封建制度,絕不允許發生任何變革。康叔後代在衛國執政,取全面保守態度,這是第一點。

第二,孔子五十五歲被罷官,由於他的一個重要學生子路的兩位內兄在宋國做高官,因此孔子周遊列國,最早進入衛國,而且在衛國逗留時間最長,三進三出長期辦學。於是在衛國收留了一批重要的後續弟子,包括子夏在內。因此導致衛國重疊了第二重文風。

第一重它是當年殷商中樞之地,文化之重鎮就在那個地方。第二重是孔子在那個地方辦學,由此締造了衛國獨特的實用性人才。

衛國出現的人才吳起,衛國人。衛鞅,衛國人。張儀,衛國人。有學者認為,鬼谷子有可能也是衛國人。大家會發現衛國是一批重量級的實用型人才的發生地。但由於康叔過度保守,康叔及其後裔導致衛國難以變革,這些重量級人才在衛國無法伸展,於是紛紛離開衛國另尋舞臺。這就是衛鞅從衛國來到魏國的原因。

說起來衛鞅是公孫鞅,是衛國公族子弟,也就是衛國國君這一脈的血脈,但他卻把自己的身段放得極低,居然來到魏國宰相公叔痤門下做一個食客。

戰國時代各國貴族有養食客的習慣,最著名的就是戰國四公子,平原君,孟嘗君,信陵君,春申君。他們養食客最多,竟達三千之眾。我們今天的大量成語像“雞鳴狗盜”,“狡兔三窟”,都是來自於這些食客的故事。

他後來發現這些門客中最年輕的衛鞅,每次看法跟他人都別然不同,而事後都能夠證明唯獨他的見解深刻而實在。於是公叔痤對衛鞅刮目相看。但是公叔痤位高權重之時,從來不把衛鞅推薦給魏王。公叔痤老邁將死之時,魏王來見公叔痤。這個魏王,就是著名的魏惠王,後來也叫梁惠王。

魏惠王這個人在歷史上太有名了,儘管他實在是一個昏君,他之所以後來叫梁惠王,是因為丟失衛鞅。商鞅在秦國變法,打敗魏軍,奪回西河郡,威脅魏國固有首都安邑,逼迫魏國不得不遷都到大梁,也就是今天的開封附近。從此魏惠王叫梁惠王。

魏惠王是個昏庸之王,為什麼名氣最大?好附庸風雅。大家知道,魏惠王當年廣泛結交和善待當時的著名諸子。你讀一下孟子的書,大量的篇章都是孟子跟魏惠王見面時候的對話。你讀一下莊子的書,也有跟魏惠王的對話。魏惠王甚至任命一位著名的諸子,叫惠施,也叫惠子。他是莊子的好朋友,你讀莊子書,不斷見到莊子和惠子的辯論,魏惠王居然把惠子請到魏國做宰相,真可謂附庸風雅,達到極致。由於文人名垂青史,魏惠王隨之名垂青史,可見附庸風雅還是很有一些好處的。

就是這位魏惠王前去見到公叔痤,他問公叔痤說你百年之後,誰可以繼承你的相位?公叔痤說,衛鞅。魏惠王大吃一驚,因為衛鞅名不見經傳,魏惠王根本不知道衛鞅是誰,突然提出這個人可以做國相。魏王認為,這是公叔痤老糊塗了。因此不予搭理。公叔痤一看不行,再把魏王叫回來,說如果我推薦給你的這個人,你不能重用,請你務必殺了他,千萬不敢讓他流失國外。公叔痤這個人很有意思。魏王一走,他回身就把衛鞅叫到床前,給衛鞅講,我向魏王推薦你,看來魏王不能採用。我建議魏王殺你,請你趕緊逃跑。

公叔痤這個做法其實是很對的。他為公為國家,把該說的話說到;為私為朋友,把該說的話也說到。剩下的是看你們各自的造化。結果衛鞅紋絲不動,根本不當回事。公叔痤死後,公叔痤的其他門人就問衛鞅,說主公臨死以前讓你逃跑,你為什麼不動?衛鞅說一段話,可見衛鞅的智慧。他說如果魏王根本就瞧不起我,不任用我,他也就一定不屑於殺我。因此我根本沒有人生安危的問題。果然魏惠王把衛鞅是誰早就忘在腦後了。

於是衛鞅優哉遊哉來到秦國,我們下面就來看一下秦國的局面。秦國這個時候一派衰敗之象,秦國新任國君秦孝公,他的父親叫秦獻公,就是在諸侯戰爭中受重傷而亡。秦國當年受中原各國嚴重欺壓,秦國一片衰敗。

大家要知道秦國的衰敗是在史書上有明確記載的。我前面講過,春秋時代秦穆公曾經幾乎做過一次春秋五小霸,秦穆公之後史記原文記載,他的十四位後續君王昏聵,司馬遷所用的原文叫“君臣昏亂,連續十四代”。所以到戰國初期,秦國已經是一片衰敗。

秦孝公二十一歲繼位,面對重大的大國競爭壓力。史書上記載這樣一件事情,說孝公元年,六國開盟會,中原五國加楚國開六國盟會居然不邀請秦國。史書沒有記載這次盟會討論的是什麼問題,但秦國上下是一片恐慌,認為這次六國盟會就是在討論大家怎樣瓜分秦國,可見當時秦國國勢之危。秦孝公在此壓力之下,發出著名的招賢令,向中原文明各國招賢。《史記》原文記載,秦孝公講,“凡能出奇計強秦者,吾且尊官,與之分土。”他的意思是凡是能出奇計使我秦國變強大的人,我願意給他高官,並願意分半壁江山與之共享。

商鞅,衛鞅就是在這個招賢令的感召之下來到秦國。大家要知道,當年來到秦國的其他國家計程車子非常之多,商鞅只是名不見經傳的其中一員,商鞅怎麼能夠得到秦孝公的重用,他怎麼能夠被秦孝公看見呢?史書記載,商鞅走了一個孝公嬖臣的後門,所謂“嬖臣”,要麼是指太監,要麼就是指那個最低下的為君王取樂的弄臣。商鞅竟然走這樣卑下的門路,一定要見到孝公。史記記載,他跟孝公見面三次,談話三次。第一次不歡而散,孝公聽得直打瞌睡,第二次孝公勉強聽得下去,他一再求見。第三次,兩人相談甚歡,然後跟孝公配合,商鞅變法由此開始。

商鞅這個人能夠在秦國變法,當然主要功勞歸給秦孝公。大家要知道,商鞅只是一個客卿,他在秦國沒有任何政治勢力,而任何變法一定觸動秦國原有貴族利益集團的利益,一定造成貴族集團的反撲。他全憑秦孝公一肩扛住,這才能讓商鞅在下面安然持續變法。所以孝公承接著極大的政治壓力。而且大家要知道政治合作是非常困難的,因為利益太大。普通老百姓朋友親戚關係很好處,你一旦做企業家,你早期的親朋關係最終絕大多數會崩壞,為什麼?利益太重,人際關係特別容易崩裂,而政治合作利益關係更其重大,因此合作難度極高。

而衛鞅和孝公竟然親密無間合作二十餘年。商鞅這個人運氣很好,孝公儘管承擔巨大壓力,四十四歲就病逝,但畢竟陪伴商鞅變法持續二十一年以上。孝公一死,商鞅立即被貴族反撲——車裂。但下一任國君秦惠文王雖然車裂了衛鞅,但是商鞅變法積重難返。而且秦惠文王深知商鞅變法的成效,延續商鞅變法,歷經後面六世君王之推行,到秦王嬴政,最終統一天下,從此號稱始皇帝。

所以我們可以講,秦王嬴政統一天下變成秦始皇,建立大秦帝國,首先的奠基者就是商鞅變法。

30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商鞅變法是不是苛政-——大秦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