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以為日本人有多堅挺,那只是一些極端瘋狂的軍國主義分子製造的假象而已,日本人雖然瘋狂,卻不是傻瓜,其實早在1945年8月,原子彈還未爆炸,蘇聯人參戰以前,日本政府就已經到處派出特使,四處求和了。
這一點,可以從美國海軍五星上將切斯特·W·尼米茲向美國國會作證時看出:“事實上,隨著廣島、長崎被毀滅而向全世界宣告原子時代到來之前以及俄國人參戰之前,日本人已經在求和了。”
那麼,既然已經嚇得到處求和了,為什麼不在盟軍發表波茨坦公告的時候,就著這個臺階,接受公告,宣佈投降,而非要等到廣島和長崎被炸為一片廢墟和蘇聯正式出兵中國東北之後呢?
一、《波茨坦公告》之發表
1945年7月26日晚上,美國總統杜魯門和他新任國務卿貝爾納斯熬了幾個通宵,正式決定以美國總統杜魯門、英國首相艾德禮和中國政府主席蔣介石三國首腦的名義發表《波茨坦公告》。
三巨頭
公告明確宣佈日本領土範圍僅限於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國及受盟軍認可的其他小島,並保證日本人民將獲得人道待遇,盟國無意奴役日本民族或消滅其國家,一旦言論和宗教自由得以確立,一旦“欺騙及錯誤領導日本人民使其妄欲征服世界”的政權被徹底剷除,並自由選出一個負責任的、傾向和平的政府,佔領軍就會撤出等13個條件。
宣告最後警告日本政府立即宣佈所有武裝部隊無條件投降,“除此一途,日本即將迅速完全毀滅”。
二、日本投降前之境況
那時候的日本政府包括那個裕仁天皇,已經十分清楚他們完全失敗的命運,制空權與制海權失去控制,任由同盟國無差別軍事轟炸,且範圍不斷擴大、級別不斷上升,66座主要城市都在轟炸烈焰的覆蓋之下,連皇宮也岌岌可危。飛機制造完全停頓,鐵路、公路和橋樑修復的速度遠遠趕不上頻頻空襲受到破壞的速度,數以十萬計的屍體埋葬於大小城市煙霧瀰漫的廢墟中,臭氣熏天,千百萬人無家可歸,僅在東京一地,幾乎半數家園被夷為平地,民生遭受毀滅性打擊,經濟全部崩潰,國家的境況令人絕望,就在1945年4月鈴木貫太郎宣誓就任日本首相的當天,在距離九州不遠的海面上的一場戰役中,美國飛機也擊毀了日本的最後一支艦隊。
盟軍飛機轟炸一片廢墟中的日本東京
在這種即將亡國亡種的危機之下,新任首相鈴木貫太郎向日本天皇裕仁力陳投降之必要,不論代價多大,都應在所不惜。他告訴裕仁天皇:“我們必須儘早停止這場戰爭。”
這時候的日本人已經可憐到,在全世界只有瑞士、瑞典、梵蒂岡三個可以幫助其外交斡旋的國家,但在他們已經無法說動盟軍的時候,日本人無可奈何之下,試圖抓住最後一根救命稻草,放下身段乞求和自己簽訂過《日蘇中立條約》的蘇聯政府。
而在日本不斷派出外交人員頻頻向蘇聯示好的時候,1945年4月5日,蘇聯外交部長米哈伊洛維奇·莫洛托夫正式通知日方,不再續約《日蘇中立條約》。這項通告準確的說明,日蘇之間將不存在哪怕書面上的和平,將實質上進入敵對國家狀態。
面對蘇聯方面的“爽約”,黔驢技窮的日本政府被迫做出最後一搏,請出前首相廣田弘毅親自出馬斡旋蘇聯駐日大使雅科夫 .馬利克。
這個人大家也很清楚,廣田弘毅,日本前首相,1937年上臺任日本首相,不久即悍然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並因默許南京大屠殺而在戰後被遠東軍事法庭判處絞刑。
被判處絞刑的廣田弘毅
瞭解到雅科夫 .馬利克喜歡泡溫泉與喝下午茶,廣田弘毅無恥邀請雅科夫 .馬利克溫泉與喝下午茶,有時甚至一天幾次相邀。看著廣田弘毅站在自己的官邸門外那副奴顏婢膝的嘴臉,早就接到蘇聯外長莫洛托夫指示的雅科夫 .馬利克,帶著捉弄和侮辱的心態,對待自認為談判老手的日本前外相,溫泉照泡,茶照喝,無論日本開什麼條件都採取一個策略:不拒絕、不表態!
無恥的廣田弘毅帶著絕望的心情回到東京,他除了因泡溫泉泡脫了面板的疲倦身子和喝得鼓鼓的肚子外,沒能帶給大日本帝國任何體面投降的路徑。
而日本的另一個人物,日本前首相近衛文麿也接到日本裕仁天皇召見,指示其以天皇特使身份訪問蘇聯,以讓出日本在遠東部分利益為籌碼請求蘇聯維持日蘇中立、調停日美關係以結束太平洋戰爭。日本駐蘇聯大使佐藤尚武接到日本本部及外務省要求,不惜一切代價,全力尋求蘇聯外交部長莫洛托夫對日本前首相近衛文麿訪蘇的表態。
在蘇聯遭到冷落的駐蘇聯大使佐藤尚武
莫洛托夫的態度是,兄弟,你就慢慢等著吧!直到2個月後的1945年8月8日.......
三、日本聽到《波茨坦公告》之反應
日本人是在廣播上聽到《波茨坦公告》的訊息的,在外交上的孤立無援使日本政府再也得不到任何的正式訊息,可以說在日本人得到這個訊息後,簡直是欣喜若狂。
因為,《波茨坦公告》中所提出的那些條件,雖然措辭非常嚴厲,但這要比他們原來想象的寬大得多。日本人注意到,公告的最後一條是要求日本政府宣佈軍隊無條件投降而不是要求政府投降,並且還答應日本仍將作為一個國家保持完整性,日本人可以自由選擇自己的政體,日本本土各島主權在盟軍佔領後仍將歸還日本,他們可以獲得工業原料,並允許日本軍隊回國。更關鍵的是,公告沒有對日本天皇裕仁的命運進行明確的表態,這就讓裕仁看到了希望。
不過,讓人覺得搞笑的是,儘管日本內閣閣員已在考慮準備全盤接受《波茨坦公告》條件的時候,卻找不到可以向盟軍傳話的人。日本人只是透過無線電收聽站收聽到盟國在波茨坦發表宣告的訊息,這項宣告並不是發給他們的政府,即使是哀的美敦書,也沒有透過正式途徑送達自己的手裡。於是,經過4個小時的激烈辯論,晚上6點鐘,內閣終於決定,以日本首相鈴木貫太郎向記者發表談話的方式,向盟軍表明日本政府對待《波茨坦公告》的態度。
鈴木貫太郎這句話的意思是,你小子都不給我正式的宣告,我大日本帝國也是要面子的,所以,我要“默殺”,暫時保持沉默,對你們所謂的宣告不予置評,等你們向我大日本帝國正式發出宣告,我們就投降結束這個要我們命的戰爭。
好小子,這句話特別是“默殺”這一詞,太讓人興奮了。
四、杜魯門聽到“默殺”之反應
“默殺”(mokusatsu)這個詞,我在網路上找了很多次,也沒有找到合適的翻譯,聽說在日語中,既可以表示“不予置評”,也可以表示“無視、不予理睬”,所以,日本共同社記者聽到這個詞以後,依據日本政府以及那些瘋狂的軍國主義分子的性格,隨即翻譯成英文的“ignore”,不予理睬,這才符合大日本帝國的身份啊。於是,這個“ignore”,透過東京廣播電臺的高塔傳送到同盟國,稱鈴木內閣對《波茨坦公告》的最後通牒決定“不予理睬”。
路透社隨即發出新聞,據今日截獲之東京廣播稱,日首相鈴木昨日發表談話,拒絕盟軍所提投降之最後通牒,表示“日政府繼續作戰之決心”,好了,這個“ignore”傳到了美國及盟軍那裡,就成為了“reject”,完全拒絕,還是以看到你們的這些投降公告的話就想嘔吐的語言描敘。
這不是侮辱嗎?氣人不,太氣人了,死到臨頭,還這麼狂妄,真是不知死活。更氣人的是,日本幾個狂熱的軍國主義分子,為“reject一詞”推波助瀾,鼓勵各報將“默殺”繼續譯成“斷然拒絕”,此後軍方主戰派再度囂張,主和派或被陸軍逮捕,或受監視威脅,作出了完全拒絕《波茨坦公告》的態勢。
五、日本“默殺”以後之結果
1945年8月6日,美國向日本投下了第一顆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代號為“小男孩”的原子彈,立即發出令人眼花目眩的強烈的白色閃光,廣島市中心上空隨即發生震耳欲聾的大爆炸。頃刻之間,城市突然捲起巨大的蘑菇狀煙雲,接著便豎起幾百根火柱,廣島市馬上淪為焦熱的火海。
8月9日,美軍又出動B-29轟炸機將代號為"胖子"的原子彈投到日本長崎市。
爆炸當天,廣島4.5萬人頃刻蒸發,長崎當天死亡2.2萬人。隨著核輻射的擴散,日本死亡30多萬人。
杜魯門後來回憶道:“在下達了準備使用原子彈的命令之後,我向陸軍首長指示,只要沒有日本可能接受最後通告的訊息,投彈的命令就有效。……東京廣播宣稱日本政府繼續戰爭。這下就沒有其他的路可走了。”在以後的幾年中,杜魯門經常說,做出使用原子彈的決定的那天晚上,他終於睡了一個好覺。
1945年8月8日,日本駐蘇聯大使佐藤尚武終於在蘇聯外交部空曠的長椅子上等來了蘇聯外交部長莫洛托夫,他一臉期待的看著莫洛托夫,希望從他的眼神裡看到好訊息,可是他失望了。莫洛托夫代表蘇聯斯大林向佐藤尚武正式宣佈,蘇聯政府決定簽署《波茨坦公告》、終止蘇、日中立條約並於9日對日宣戰。本來指望是救命稻草,卻不料蘇聯的出兵成為壓垮日本的最後一根稻草,8月9日,蘇軍發起遠東戰役,曾經在中國土地上耀武揚威十幾年的日本關東軍瞬間崩潰。
裕仁投降書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終於站到了前臺,抹下了那故意裝神的嘴臉,用廣播向全世界發出投降宣告。
新華日本關於日本投降的新聞
五、日本之檢討
那個一臉無辜的日本首相鈴木貫太郎在戰後寫道:“波茨坦公告一看就知道是催促日本投降的最後條件……可大叫‘一億玉碎’的軍部認為公告不屑一顧,結果決定暫不表態……然而,國內輿論和軍部的強硬派還是認為,應對公告加以徹底反擊,以鼓舞士氣……為此,我迫於無奈,在 7 月 28 日的內閣記者會上作了大意為該公告不值得重視的回答。這使我很久之後仍感到非常遺憾……”
而他內閣成員對鈴木的措辭大為惱火,為爭取和平而做了長期艱苦努力的日本天皇代表團主要負責人加獺俊一感到十分的灰心喪氣:“這實在是太莽撞了!”他一聽到這個訊息,便立即向內閣官房長官提出了強烈抗議,但是已經來不及了……談話不僅觸怒了盟軍,也帶動了整個日本瘋狂的輿論,使日本天皇企圖迅速投降,避免死亡懲罰的努力化為烏有。
事實上,日本政府如此輕率的犯下這麼重大的錯誤,並不像鈴木貫太郎的解釋的那樣,“一看就知是最後條件”的說法其實就是為自己免責的說明,因為他們這些狂熱的軍國主義分子們沒有真正的重視《波茨坦公告》的內容,他們還抱著一線希望,認定蘇聯沒有參與波茨坦公告,仍寄希望於蘇聯的調停,以此為停戰攫取更好的條件。
可惜,他們沒有真正理解《波茨坦公告》所稱“除此一途,日本即將迅速完全毀滅”的意思,也沒有料到蘇聯政府作為日本的世仇,不可能不趁機抓住毀滅日本的難得機遇。
真是自作孽不可活,天意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