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朝合作應對歐美列強
1、兩國政權的交換
1860年,英法聯軍佔領北京,咸豐帝逃到熱河,朝鮮國王派遣使團到北京慰問,咸豐帝大為感動,其不想讓朝鮮看到自己的狼狽樣,遂交由專屬部門接待,並賜予了瓷器、茶葉、絲綢等物品給朝鮮使團。
1861年8月,咸豐帝病逝,六歲載淳即位,11月,其生母慈禧太后與慈安太厚聯合恭親王奕訢發動政變,罷免咸豐帝人民的八大顧命大臣,改元“同治”,時年26歲的慈禧開始長達近半個世紀的垂簾聽政。
慈禧
1862年,慈禧任命40歲的李鴻章為江蘇巡撫,1870年任命為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共在直隸25年,成了在中央政府指導下直接處理中朝關係的最重要政府大員,同治元年,對中朝關係起到顯著作用的袁世凱還是農村的一個3歲頑童。
同治二年(1863年)李熙繼承朝鮮大統,是為高宗,高宗即位時年僅12歲,由趙大妃垂簾聽政,但趙太妃並不干涉政務,1866年,趙大妃還政於國王,然高宗的王妃她卻與大院君爭奪權力,高宗的王妃閔妃1866年受封時僅16歲,是個強悍的女子。
清朝和李朝都是日趨衰敗的末代王朝,都出現了后妃和外戚長期干政的腐朽政治。
大院君
在對外關係方面,中、朝兩國均長期實行閉關鎖國政策,1832年,英國間諜船“阿美士德”號自澳門出發,偵查廣東、福建、浙江、江蘇、山東沿海口岸的軍事政治和經濟情報,而後又由山東威海去往朝鮮。
鴉片戰爭後,中國被迫開國通商,但仍支援朝鮮閉關鎖國。
1787年,法國兩艘軍艦組成遠東探險隊,侵入朝鮮濟州島和鬱陵島一帶;
1846年和1827年,在天主教傳教士的直接引導下,法國兩次侵入朝鮮;
1856年,數百名士兵搭乘軍艦在洪州古代島前面的長古島登陸,燒殺搶掠,其後又竄到黃海道豐川沿岸作惡;
1865年,法國駐華公使以該國法國駐華公使以該國教士前往朝鮮傳教,請清朝總理衙門先行知照,翌年,大院君下令全國進行大搜捕,逮捕和處死上萬名天主教徒,9名法國神甫和2名主教,有幸逃回到中國的傳教士向法國駐中國地方通知告急,後法人將問罪於朝鮮,又以朝鮮向為中國屬國,於是向總理各國事務衙門遞交照會,總理衙門回覆中國無權干涉朝鮮的內政外交,7月13日,法國向清政府抗議,聲稱將滅亡朝鮮,中國政府也無權干涉,9月13日,7艘軍艦入侵朝鮮。
1866年6月,美國雙桅帆船“襲擊”號在朝鮮海岸遇難,後船上的水手被救起,備受優待;7月,美國武裝商船“謝曼將軍”號侵入大同江,船上的水手扣押朝鮮官員,搶奪物資,凌辱婦女,開炮殺傷10餘名無辜百姓。
1868年春天,美國人詹金斯夥同一普魯士人和一法國神甫,發動了“對朝鮮的海盜式侵掠”,侵入德山郡盜掘大院君生父南延君的陵墓。
1871年5月,美國公使鏤斐迪、海軍上將羅傑斯率領5艘軍艦1230名官兵入侵江華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