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原因在於趙構最關心的是自己皇位的穩固與否。對於北方的金朝,他的態度則是“朕自始至今,惟以和好為念。”為了與金議和,即使是自輕自賤向金稱臣也在所不惜。第四次北伐時,岳飛高歌猛進震動河北 使得“燕京以南,金軍號令不行”岳飛點精兵二十萬,去汴京止得四十五里以背嵬軍於朱仙鎮與完顏宗弼大戰,此役宗弼虧輸到肝膽俱裂想要放棄汴京,將要領軍悻悻出走時被一儒生點通了南宋君臣之間的齬齟:“太子豈不聞自古以來,未有權臣在內而容大將立功於外者,吾恐嶽少保自且不保,況欲成功乎?”就連一介書生都能看出宋廷內部的不和諧,宗弼後面開悟到學會舉一反三,與趙構心腹秦檜書議道:“朝夕以和請,而岳飛方為河北圖,必殺飛、始可和”
試想一下將你代入趙構的身體裡,此時的你經歷了撿漏來的皇位,但隨即就被金軍從河南一路搜山檢路被追逃到泛舟於溫州海上,好不容易回到了行在,此時手下將領又發動了兵變要求你退位(苗劉兵變)膝下唯一的皇兒因此驚嚇致死,基於趙宋傳統對於武將的天然不信任,趙構經歷瞭如此這般對武將,何況是對功高震主的武將的猜疑會更加深,更別遑論岳飛的私德非常完美,他不像中興四名將裡另外兩位爺吳階、劉光世一樣一邊打仗一邊要錢一邊享樂縱情聲色。除了一心北伐收復失地外 別無他求,所向披靡的岳家軍在河南河北收取的民心已經完全壓過宋軍的民望,那麼此時代入宋高宗身體中的你不開上帝視角會作何想,會不會害怕岳飛挾勝歸來時來一出行魏武、晉文之事?更何況手握兵權的岳飛身為領兵之人此時犯了一樁皇家大忌:一而再的染指皇帝家事,忠心耿直到一心要奉迎二聖回京,還不時勸說趙構早立東宮太子,這更是讓心理扭曲、自私貪婪的趙構極為懷疑岳飛的政治野心
所以岳飛越是對金前線大捷越是讓趙構憂心,越是矢志不渝的北伐收復失地甚至高呼直搗黃龍,就越是讓趙構這個撿來皇位的王爺惶惶不可終日。到後來宋金和議,宋廷穩固江南半壁,金國便不會再有機會滅宋了,趙構終於遂願得以偏安一隅,此時岳飛對於自己的統治穩固就不是必選項,是可以排除甚至清除的物件。趙構此人為了一己私利 借奸賊之手謀害忠良,大金江南國主完顏構這個稱呼是完美坐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