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包拯廉潔公正、立朝剛毅,不附權貴,鐵面無私,且英明決斷,敢於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師有“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之語。後世將他奉為神明崇拜,認為他是奎星轉世 ,由於民間傳其黑麵形象,亦被稱為“包青天”。

包青天作為歷史人物被大家所熟悉,很多影視作品都演繹了他的經典形象。在電視熒幕中,包拯的形象就是浩然正氣,執法如山。有時候甚至有些公而忘私,活脫脫一個公正嚴明的形象。

宋朝歷史上的包拯,憑藉著自己的才幹,幾乎做到了年年晉升,二十六年裡升遷二十五次,那麼除了真才實學,秉公辦理,還有什麼樣的機遇才能有如此成就呢?

辭官歸養,廬親墓側,至孝也,包拯是個不折不扣的大孝子,天聖五年,進士甲科第一甲,但為了盡孝,包拯毅然辭去了官位,回家侍奉雙親。即使後來朝廷為了照顧包拯,委任了距離他家較近的職務,但因為父母的原因,包拯還是婉言謝絕了。

百善孝為先,在宋朝,孝敬老人,孝敬父母一直被朝廷和百姓所遵從的一種觀點。孝道佔據著無可替代的地位。宋太祖趙匡胤提倡舉孝悌章聞,但凡以孝聞名的人不僅可以免去各種稅收,還有可能獲得一定的財務獎勵,免除徭役。反之,如果發現子女不孝的行為,官府一定會出手“相助”,要麼問責,要麼杖行。

包拯在家中侍奉雙親,一直等到父母相繼逝去後,還繼續守孝三年。正因為他完全遵守了宋朝當時的風氣,而且又是為官之人,所以朝廷中很快就開始流傳他的事蹟,這為他今後的仕途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包拯的晉升之路可謂是一個傳奇,在他為官的二十六年裡,被提攜了二十五次,這種以火箭速度的提拔真是難得一見,說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也毫不為過。除了他個人的能力和才幹以外。包拯也是一個非常懂得度德量力之人。

當時以歐陽修、王安石為代表的改革派在朝中興起了改革之風,其中一個目的就是將當時的保守派和昏庸之輩驅除出朝廷。那麼按照包拯的性格來講,肯定應該助力的這樣的改革。但事實上,他卻面臨著一個兩難的境地。

保守派的領軍派王拱宸正是舉薦包拯升的重要人物,如果包拯明確站在革新派那邊,勢必會涉及到自己的恩人。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何況包拯又是一個十分重情重義的人,所以他選擇了審時度勢。

而對待無用之人,包拯當然嗤之以鼻,幫助革新派彈劾此類官員。對待有恩之人或者重臣,包拯則沉默不語。從這裡就能看出包拯此人做人做事也是非常圓滑的。

宋仁宗長久不立太子,朝堂之上的文武官員紛紛諫言,要知道在朝堂之上官員所舉薦之人,必定會被貼上標籤,拉幫結派,宋仁宗看在眼裡,怒在心理。

而那些官員們其實也是如履薄冰,一朝天子一朝臣,萬一所推之人未能成事,接下來倒黴的就是自己。包拯也參與其中,但是他對宋仁宗揣摩絕非一般。

宋仁宗聽聞包拯也要諫言太子之人,十分惱火,這可是妄議立儲,皇帝要立太子,怎麼能輪到你們這些官員指手畫腳呢。但包拯卻說到:我膝下無子,自己年事已高,舉薦太子人選是為了國家,是為了大宋,是為了皇帝。這些話說到了宋仁宗的心裡,包拯不僅得到了信任,更得到了重用。

包拯的一生的確彈劾過很多官員,但若仔細分析就會發現,和他科舉時同榜或同一年考中者,他從未對他們進行過貶斥,不僅如此,包拯私底下與這些人關係還非常密切。

文彥博、韓琦都是朝中的舉足輕重的人物,和他們交好也給包拯的升遷之路提供不少的便捷,在韓琦擔任宰相的時間內,包拯就被提拔了五次。

宋仁宗性情寬厚,樂於納諫,包拯慷慨進言,兩人配合的天衣無縫。當宋仁宗碰到兩難境地時,包拯就會出面。

有一次宋仁宗後宮的張貴妃吹起了枕邊風,想讓自己的伯父當朝為官,宋仁宗遲遲沒有答應,張貴妃則不依不饒。包拯知道後,立刻和宋仁宗在朝堂之上唱起了雙簧。一個唱紅臉一個唱黑臉,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當然,包拯面對朝中的貪汙腐敗等勢力,也是毫無畏懼,該下狠手時絕不手軟。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事無大小,面面俱到。這些特點也都是包拯最讓人值得敬佩的地方。

結語:包拯的歷史形象並不是完全和影視劇中一模一樣,很多事件也是刻意刻畫出來的,畢竟每個時代都需要忠義耿直之士,也需要鐵面無私的英雄人物來對抗那些汙穢之物。反觀歷史,真正的包拯,是個集高智商、高情商於一體的傳奇人物。

27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李斯真的忠於秦始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