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的統一天下在歷史上確實是任何朝代中最難的。最關鍵的一點就是統一天下的這種文明制度是由秦國一手建立起來的,在後續的王朝裡,雖然大家也面臨著社會,經濟,軍事,政治和外交的各種紛爭,但是歸根結底,每一個地方割據力量都希望透過自己的手兼併其他地區進而建立一個王朝,這也是每一個王朝領導人的野心。
因為秦始皇就在他們的身前,他們想充分感受到秦始皇一統天下的雄心壯志,與此等巨大的歷史功績。但是在秦始皇時期,他唯一能夠參照的就是自己的那種意念。其實統一天下在秦始皇時期也確實是大勢所趨,而且很多民間人士也已經看到了這一個問題。並不是電視劇為了刻意突出統一文明而進行多次渲染,在歷史的真實情況中,在史料裡我們也可以看到當時很多的記載,天下希望處於同一個國家治理之下的一種社會輿論是存在的。甚至在秦國還沒有一家獨大的時候,各國王侯也想要透過戰爭的形式讓自己成為一代真正的霸主。
但是秦始皇之難難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個是時代問題,之前從來沒有一個真正的統一政權是統一華夏。中央與地方都是分配外包制,雖然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所有權沒有任何問題,但是在使用權和實際掌控權方面,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就是一句笑話。而且實話實說,秦國統一之前的華夏民族和漢朝建立以後的漢族是兩個民族品性的民族。
漢族更加隱忍而華夏族則具有充分的爆發力和張力。兩個不同的時代邏輯和民族邏輯,決定了秦始皇統一華夏首先要接受這一歷史過渡性的考驗。漢族給口飯吃,就歸順於你。但是華夏有自己的思想,並不是你兵鋒所到之處,開城投降而老百姓不去抵抗的。在之後的封建時期,一個地方政權抵抗中央政權,更多的是地方諸侯掌握的軍隊和行政機制,體制以及經濟力量去支撐,但是在華夏民族時期,秦國要想統一天下,很多社會力量也是要參與到反對秦國進攻的作戰中的。
此外,民眾也都有自己的保守心態,最突出的一個例子,也就是當你問到清朝末年,太監自己的殘缺和自己的人權問題的時候,他會破口大罵,說你不知好歹,為皇帝服務一生是我等賤民幾生幾世修來的福分,豈是你們這些人可以染指和否定的?但是現在我們在討論太監問題的時候,都說這是一種變態的政策,而且只有東亞和中亞等君主集權地區才出現的一種滅絕人性的奴僕政策。
秦始皇統一六國時期,這種現象也廣泛存在,秦始皇他自然是准許土地私有的。但問題在於,原先的這些普通老百姓,他們都是依附於各地貴族的,即便這些貴族被秦始皇遷到了咸陽附近,而其他不願遷走的貴族也落草為寇等待復辟也總有漏網之魚,對各地的普通民眾施加影響。通過當時合理合法的手段重新進行土地兼併,使得很多民眾在秦始皇只允許土地私有的政策下,並沒能享受到政策的紅利和幫扶,反而生活更為困窘。
這個問題最終留給了漢朝,但是漢朝取了一個折中的方式,各地的地主富豪依然掌握著地方的經濟權,但是普通民眾也能分得自己的一塊兒土地,只不過土地兼併的問題無法得到解決。秦國徹底的土地政策如果成功的話,會是另一番景象,但問題在於,歷史沒有給秦國或者是秦國的土地政策任何修復完善的時間,最終的漢朝取得折中的這種土地分配方法治標不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