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平王東遷以後,西北的戎、狄族也尾隨侵入中原。據史載,自公元前716年至公元前650年,華夏的鄭、齊、魯、衛、曹、虢諸國和周王室無不受戎族的犯擾。其中,如公元前716年北戎侵鄭和公元前714年北戎伐齊。齊向鄭乞求救兵,一時之間諸侯皆來戍齊。公元前670年戎侵曹,曹羈逃亡到陳國。公元前664年,山戎禍患燕國。公元前650年揚拒、泉皋、伊洛之戎同伐京師等,都是十分嚴重的事件。狄族內侵的勢力較之戎族更有過之而無不及。狄人又號北狄,後來分為兩支:一曰赤狄,一曰白狄。其中赤狄最為強大。晉大夫士燮曾說晉文公時“秦、狄、齊、楚皆強”。狄人恃其強大武力,遍侵華夏邢、衛、齊、晉、鄭、魯諸國,確為一時之雄。僅據《左傳》,從公元前661年至公元前596年,華夏諸國幾乎無年不有狄禍。如:公元前661年狄人伐邢,邢國潰敗。次年,攻滅衛國。公元前650年,又滅溫。公元前644年,“狄侵晉,取狐、廚、受鐸,涉汾,及昆都(今山西臨汾縣南)”。

公元前623年,狄侵齊。公元前618年,狄又侵齊。次年,狄侵宋。次年,又侵齊。公元前614年,狄侵衛。公元前606年、605年連續侵齊,公元前603年、602年連續侵晉。甚至連晉國的中軍元帥先軫都死於狄伐晉的“箕之役”中。

楚在春秋已是文化發展水平很高的民族,應屬華夏族之一部。但楚地處南方,受群蠻、百濮包圍,衣服語言具有南方民族特色,不同於中原,所以自稱“我,蠻夷也”。當時,中原諸侯也把楚看成是“蠻夷”。齊桓、晉文所倡導的“攘夷”,其中就包括攘楚。《公羊傳》僖公四年說:“夷狄也而亟病中國。南夷與北狄交,中國不絕若線”,指出春秋時華夏族與蠻夷戎狄諸族激烈鬥爭的嚴峻形勢,其“南夷”指的就是楚國。

楚在春秋初年受到南方諸少數民族的包圍,在發展道路上不是一帆風順的。公元前699年,楚武王時,羅國曾聯合盧戎大敗楚軍。至楚文王時,“巴人叛楚而伐那處(今湖北荊門東南),取之”,並一直攻到楚都城之門。公元前615年,群舒叛楚。

公元前611年,楚莊王即位不到兩年,楚國發生大饑荒,“戎伐其西南,至於阜山(今湖北房縣南),師於大林(今湖北荊門縣西北),又伐其東南,至於陽丘,以侵訾枝(在今湖北枝江縣),庸人率群蠻以叛楚,麇(jūn,音軍)人率百濮聚於選(今湖北枝江縣境),將伐楚”。楚國形勢危急,一度考慮遷都到阪高(今湖北襄陽縣西)以避其鋒芒。後出動重兵擊滅庸國,群蠻與楚盟而退兵。

東南的淮夷,周初曾被周公戰敗,勢力較小,春秋時常依附楚、魯等國,但也於公元前647年禍患過杞國。

但是,隨著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等霸業的興起,侵入中原的戎狄漸被晉、齊、宋、魯諸國消滅。南方的群蠻、百濮、群舒漸次被楚國消滅。北部狄、西方的戎漸被晉、秦兩國消滅。東方的萊夷漸被齊消滅。他們的族人都已融合到華夏族裡。當然,那些被華夏族驅逐到邊遠地區去的蠻、夷、戎、狄,還在繼續生存發展,並與華夏族進行著鬥爭。

26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明末四大疑案之移宮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