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美人兮,見之不忘。一日不見兮,思之如狂。鳳飛翱翔兮,四海求凰。無奈佳人兮,不在東牆。將琴代語兮,聊寫衷腸。何時見許兮,慰我彷徨。願言配德兮,攜手相將。不得於飛兮,使我淪亡。
真愛還是騙局如此看來,這段感情應該圓滿了——從一見鍾情到大膽私奔,從艱難度日到衣食無憂,司馬相如與卓文君幾乎演繹了古今最浪漫的愛情故事。然而,細心來看,不難發現司馬相如的幾點破綻。
首先,司馬相如在走投無路之時投靠臨邛縣縣令王吉,卻處處表現得如同一個有家世的才子。他有車馬跟隨,在臨邛的驛館裡一住就是好幾天。王縣令天天去拜訪他,裝出很恭敬的樣子(“繆為恭敬”——《史記•司馬相如列傳》)。開始幾天,司馬相如還見他,後來乾脆稱病不見。而這位王縣令反而愈發恭敬,仍然天天到訪。史料記載,司馬相如與王吉是密友,密友之間如此的舉動丨I實難叫人信服。而如此做法果然讓司馬相如在臨邛名聲大噪,身價陡升。終於,富商卓王孫提出宴請司馬相如。如此大費周章,令人不禁猜疑,司馬相如是不是有意引起卓王孫注意,讓他設宴的呢?
繼而,在卓王孫的宴會上,司馬相如稱病不來,王吉再次誠意邀請,更做足了司馬相如的面子。接下來,便上演了“琴挑卓文君”一幕。依照常理,宴會的貴賓是不應該被邀請來彈琴助興的,然而王吉卻主動邀請司馬相如彈奏曲子。這樣做用意有三:一是展現司馬相如的精湛琴藝,二是彌補司馬相如口吃的不足,三是明知卓文君通曉音律,故意以琴挑芳心。至此,司馬相如和王吉聯袂上演了一臺戲,其指向很明顯,就是卓家千金卓文君。
在料想卓文君動心之後,司馬相如又買通了卓文君身邊的侍婢,將自己的愛慕之意表露出來。從這些跡象不難看出,司馬相如對贏取卓文君芳心一事是早有籌劃的,“琴挑卓文君”是他設計好的一個計謀。
當然,追求自己所愛的人也無可厚非。雖然這樣的處心積慮讓一見鍾情的浪漫蕩然無存,但畢竟稱不上“騙局”》問題在於,司馬相如是否對卓文君有真感情?他的預謀是為了愛情,還是財產?
這個問題至今仍無定論。一部分人認為是為了愛情,因為司馬相如與卓文君私奔後便回老家過起了苦日子,並沒有設法成為卓家女婿以分得家財,至於後來卓王孫分財
產給他只是湊巧的事。另一種觀點則說司馬相如是為了財產,或是“騙財為主,同時騙色”。事實上,司馬相如在與卓文君私奔前根本沒有見過她,他所知道的關於卓文君的情況無非是富商的千金和剛剛守寡在家。然而,他竟能在一天之內熱情表白,實在很難讓人相信感情的真實性。後來,他與卓文君的酒館偏要開在臨邛,目的就在於逼迫卓王孫救濟他們。至於司馬相如為什麼沒有主動提出進卓家的門、要卓家的財,只是顧及自己的面子而已。
時過境遷,對於司馬相如的主觀想法,後人已經很難從史料中分析出來。然而,為財的說法論據更多,也更有說服力。此外,司馬相如婚後的三心二意也從另一個側面印證了這一點。
飛黃騰達欲棄糟糠司馬相如富甲一方後,開始踏上飛黃騰達的道路。漢武帝劉徹即位後,無意中看到司馬相如的成名作《子虛賦》,以為是古人的名篇,深為讚賞。後來,漢武帝聽說這是當世的一位年輕才子所寫,不禁又驚又喜,立即宣司馬相如覲見。
司馬相如辭別了卓文君,來到京師。他面見漢武帝說:“《子虛賦》所寫不過是諸侯打獵的事情,請允許我再作一篇賦,專門表現天子打獵的英姿。”漢武帝欣然應允。不久後,司馬相如果然寫出了一篇文辭華麗、氣勢恢宏的《上林陚》。漢武帝讀後非常高興,下令封司馬相如為“郎”(皇帝的侍從)。自此,司馬相如仕途得意,在京師出盡風頭、享盡榮光,早把成都老家和糟糠之妻卓文君拋到九霄雲外了。隨著身邊的美女越來越多,司馬相如漸漸覺得卓文君配不上他了,竟產生了休妻的念頭。
一天,司馬相如派官差給卓文君梢去一封信,信上只寫了13個數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萬”,意思是無“億”(諧音意),即表明自己已對卓文君無意。卓文君看後,立刻明白了司馬相如的意思,心中又悲又恨,提筆寫下:“一別之後,二地相懸,只說是三四月,又誰知五六年。七絃琴無心彈,八行書無可傳……”竟用這13個數字順連成一首情真意切的詩。司馬相如看到信後,感到萬分內疚,自知對不起卓文君。回想從前相濡以沫、淡泊度日的時光,他心生不忍,終於決定親自迎接卓文君進京。
千古悲劇與君訣別然而,司馬相如並未就此收斂自己的性情,一心一意地對待卓文君,反而更加放縱,時常周旋於脂粉堆裡。年過50歲之後,司馬相如提出要娶一位茂陵(今屬陝西西安)女子為小妾,終於令卓文君忍無可忍。
幾次三番的三心二意,使卓文君開始懷疑司馬相如對自己的感情。這時,她想起當年司馬相如彈奏《鳳求凰》的情景,以及此後兩人共同經歷的許多事,隱約有一種被欺騙的感覺。倘若是出於真情而向她表白,又怎麼會在富貴之後朝三暮四,甚至想要拋棄自己呢?當年的“琴挑”即使不是別有用心的騙局,至少也是用情不夠深。如此想來,卓文君便更覺悽切哀怨。
“皚如山上雪,皓如雲間月。聞君有兩意,故來相決絕……悽悽重悽悽,嫁娶不須啼。願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卓文君寫下了一首催人淚下的《白頭吟》。寫完後,她又在後面附上幾句話,其中有“錦水湯湯,與君長訣”這樣的壯烈語句。
看到這些詩句之後,司馬相如沒有一意孤行地納妾。然而,“與君長訣”的語句真的在10年之後應驗了。司馬相如因患消渴症(糖尿病)病情日益加重,於漢武帝元狩六年(前117)離開人世。卓文君孤身一人,在悲痛的情緒下身體逐漸衰弱,也在第二年深秋香消玉殞。
儘管人們都天真地希望司馬相如與卓文君能夠演繹一段美好浪漫而善始善終的愛情,但真相卻有些殘酷:司馬相如設下愛情騙局,千古佳話終成千古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