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鶚(1509-1567),字應薦,號峰,明朝南直隸桐城縣(今安徽省樅陽縣山鎮松園鄉阮家享堂)人。明世宗嘉靖二十三年(1544)桐城進士,歷官南京刑部主事、浙江提學副使。為明代抗倭將領,後因罪革職為民。明穆宗隆慶元年(1567),阮鶚卒,時年五十九歲。著有《禮要樂則》2卷、《楓山章文懿公年譜》2卷。
阮鶚
阮鶚墓位於今安徽省樅陽縣山鎮山村,包括牌坊、墓碑、石像生、祭臺。墓塚等,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首先就是一座石牌坊,石牌坊榫卯搭接,四柱三間沖天式,四柱頂端飾蹲獅,樓間鏤雕祥龍雄獅、珍禽奇卉等圖案。
阮鶚墓全景圖
石牌坊
透過高大的石牌坊,就是阮鶚墓的神道,神道前各有一座神道碑,神道的兩邊樹立著望柱、羊、麒麟、象、武將、文臣石像生沿神道兩側東西相對、南北依次排列,共12件。
石像生
武士像
走過神道,登上三層拜臺,就可以看見三座墓塚,正中圓形墳冢居上,左、右長方形墳冢居下,每個冢後立墓碑一通,因風化嚴重,文字已難以辨識。清光緒己亥續修的竹林堂版《阮氏宗譜》載,從左到右安葬的人物分別是:阮鵬(阮鶚哥哥)、阮廷瓚(阮鶚父親)和阮鶚。
墓塚
阮鶚墓經歷過多次盜墓賊的盜擾,後期經過了修復與保護。阮鶚墓神道的12件石像生用料考究,體積碩大,集線刻、浮雕、圓雕等多種技法於一體,技藝高超,精雕細琢,刀法複雜細膩,造型生動,神態逼真,是一個集人工之力、自然之力、歷史之力共同雕塑的一尊尊精美的藝術作品,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1998年5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定名為“阮鶚墓石刻”,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9年10月,阮鶚墓石刻被列入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