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名臣曾國藩能有後來的成就,封侯拜相,與道光皇帝的賞識和提攜分不開,也與他善於權謀,會處理皇帝和權臣之間的權力鬥爭有很大關係。
道光皇帝勤奮、節約,一心想整頓吏治,恢復大清王朝的盛世,而曾國藩的身上,剛好有這些優點和這些想法,讓道光皇帝十分欣賞。
尤其是軍機大臣穆彰阿獨攬朝政後,道光皇帝更需要一個敢於和穆彰阿抗衡的人物出現,而這個人就是曾國藩。
曾國藩深知帝王之術,因此,在他成為朝中大臣後,立即就做了一件事情。這件事情,讓道光皇帝十分欣慰,說道:朕果然沒有看錯人。
可是,曾國藩做的這件事情,卻讓穆彰阿感到膽寒,兩人的師徒關係,也開始出現裂痕。
那麼,曾國藩做的這件事情到底是什麼呢?得從曾國藩步入朝中大臣時說起。
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年)年底,36歲的曾國藩在三年一次的京察中,因政績突出,被道光皇帝破格提升兩級,從正四品詹事府少詹事的位置上,升授為正三品太常寺卿署都察院左副都御史。
不過,從以往的慣例來看,獲得升遷的官員屈指可數,即使升遷,也只是升遷一級,而曾國藩卻是升了兩級,完全屬於破格提拔了。
連軍機大臣穆彰阿都十分感慨,覺得自己門下弟子成千上萬,唯獨曾國藩獨享此榮。因此,內心特別希望曾國藩能成為他的左膀右臂,好讓他獨攬朝政。
可是,曾國藩剛剛上任不久,就向道光皇帝上了一道摺子,這讓穆彰阿甚為不滿。
曾國藩上的這道摺子,與湖廣總督牛鑑有關。
牛鑑是進士出生,也是一個文人,後來成長為兩廣總督,可在禁菸運動中,在和英吉利的兩次戰爭中,都因為膽小怕事,兩次失敗,讓道光皇帝十分生氣,將其降為廣東布政使。
可牛鑑卻十分善於搞關係,給軍機大臣穆彰阿送了大筆銀子後,再次得到重用,成為湖廣總督。
牛鑑卻不是一個好官,上任後,整日不理政務,每日只以修身養性為主,導致湖廣地界冤案不斷。
曾國藩是湖南人,見他升授為正三品太常寺卿署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後,湖南一些正義之士,就收集了大量證據,交到了曾國藩手中,希望他能以御史的身份,彈劾牛鑑不作為的事實。
道光皇帝看了曾國藩遞交的奏摺後,對此大為光火,決定派他前往湖廣整頓吏治。
但是,道光皇帝給予曾國藩“臨機處置”的權利同時,卻給他派了一名監差。
監差,就是負責監督曾國藩的官員。
這名監差就是官文,後來成為晚清大臣。
官文是滿洲正白旗人,祖上世世代代在朝中為官,他當時的職位雖然是戶部郎中,卻是正三品頂戴,職位和曾國藩一樣,加上官文背景深厚,深得道光皇帝賞識,是一個無人敢惹的角色。
那麼,道光皇帝為何要給他派如此一名監差呢?曾國藩從中讀出了兩條資訊:
一是道光皇帝對自己還是不放心,畢竟自己是穆彰阿的門生;二是皇上在考驗他到底是對穆彰阿忠心,還是對皇上忠心。
正是理解了道光皇帝的用意後,曾國藩到了湖廣總督衙門後,見牛鑑不理政務,整個衙門居然沒有一個人在辦公,當即就想摘掉牛鑑的頂戴,但還是考慮到牛鑑是穆彰阿保舉的人,還是十分謹慎。他希望透過牛鑑的事情,給自己的恩師穆彰阿敲一個警鐘,不要什麼事情都大包大攬了,提拔人才也要因材施用,可不是誰給銀子多,就保舉他當官了。
因此,曾國藩特意和官文以及湖北巡撫陶澍商量後,決定先向朝廷請旨,讓朝廷來定奪牛鑑的前途。
朝廷的聖旨很快送到,果然不出曾國藩所料,牛鑑僅僅被“護送回京交吏部議處”的處分。
曾國藩知道,如果不是穆彰阿在朝中周旋,牛鑑重則被砍頭,輕則是滿門充軍了。牛鑑畢竟是封疆大吏,曾國藩這個處理方法,也合情合理,讓官文這個監差也找不出任何把柄。
但曾國藩的良苦用心,並未被穆彰阿理解。
見曾國藩居然對自己的人動手後,穆彰阿開始從膽寒逐漸對他懷恨在心,並不斷給他製造各種麻煩,不是向道光皇帝推薦他去做最危險的工作,就是要他離開京城,離開朝廷。
而穆彰阿越是對曾國藩不滿,就越得到道光皇帝的器重。就在曾國藩在湖廣整頓吏治的過程中,道光皇帝火速給曾國藩下了一道聖旨,要他連夜進京,不得有誤。
當時的曾國藩,並不知道這道聖旨,是穆彰阿對他下狠手了。當他回到京城,知道事情的前因後果後,力挽狂瀾,真正讓自己成為朝廷大員,正式開啟他輝煌的一生!
那麼,曾國藩是如何力挽狂瀾的呢?我們下一章接著講解,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