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勢力最為龐大的軍閥就是奉軍了,經過兩次奉直大戰的擴張,張作霖率領的奉軍實際上控制了九省的軍政大權,在張作霖去世之後,張學良繼承了奉軍的軍權,成為了當時最年輕的軍閥。
雖說張學良在不久之後就改旗易幟,歸當時的國民政府管轄,但實際上無論是軍隊還是稅收,都還保持著獨立,只是將奉軍的名稱改為了國民革命軍東北邊防軍,張學良依舊是大權在握,不然後來中原大戰的時候,他也沒有實力入關調停。
那時候的張學良意氣風發,統轄了七省三市的各項事務,張學良也漸漸地把心思都放在了關內,但是好景不長,在張學良入關後的第二年侵華日軍發動了“九一八事變”,東北軍因執行“不抵抗”命令全線潰退,幾乎一槍未放就把東三省的大片土地讓了出來,張學良也因此揹負了“逃跑將軍”的罵名。
當時全國各地的民眾都為“九一八事件”感到憤怒和痛心,執行了命令的張學良成了民眾的發洩口,鋪天蓋地的罵名幾乎將張學良淹沒,張學良被逼辭去了三軍副總司令的職務,跑到了上海躲避。
張學良當時雖然丟了官職,但畢竟手下還是有二十萬東北軍的,所以不管到了哪裡都備受關注,當時的上海灘大佬杜月笙也想要討好這位手握軍權的大人物,所以在張學良初到上海的時候,杜月笙就派人給他送去了十萬大洋的“安置費”。
這時候兩個人互不相識,而張學良也不缺這十萬大洋,杜月笙此舉只是想要跟張學良示好,讓雙方有一個見面的契機,但是張學良當時深受打擊並不想會客,直到後來收到了“暗殺大王”王亞樵的威脅信,張學良才想找杜月笙處理這件事。
於是就有了張學良跟杜月笙的第一次會見,其實杜月笙也不願意跟王亞樵打交道,當時的王亞樵雖然人不在上海,但是卻策劃了刺殺宋子文這樣的大案,杜月笙提到他都感覺提心吊膽,但既然是“少帥”託付,他就一定要辦好。在第一次相見的時候杜月笙就送給了張學良三份大禮。
第一份大禮就是讓王亞樵的手下停止行動,王亞樵雖然寫信威脅張學良,但行動的還是在上海的手下,杜月笙派人交給他們二十萬大洋,讓這些人不要在上海地界為難張學良,並且請他們轉告王亞樵,張學良是自己的座上賓,如果張學良出事那上海灘只能血流成河了。這份大禮讓張學良十分受用。
第二份大禮是杜月笙將手下全部介紹給張學良認識,他並沒有把張學良的姓名透露出去,只是告訴手下張學良的吩咐就是自己的吩咐,不管做什麼事必須照辦。這一點可以說是給了張學良天大的面子,當時張學良缺的就是尊重和臉面,當時很多人都在罵他,可是杜月笙卻給了他送了這樣一份大禮,張學良在心中十分感激。
最後一份大禮就是杜月笙將寫著私人電話的紙給了張學良,讓張學良有事就找他,這份禮也送的十分巧妙,因為張學良不想讓太多的人知道自己的住址和電話,怕受到別人的騷擾,杜月笙沒問張學良的電話,而是把自己的電話給他,極大的保護了張學良的隱私,這份心思十分的細膩,張學良想都沒想就把紙給接了過來。
張學良在上海住了三個月左右,杜月笙對他一直以禮相待,後來為了消除影響只能出國留學,藉著考察的名義遠赴歐洲,臨行前杜月笙還送上了一點自己的“心意”,所以每次有人對張學良提起杜月笙的時候,他都是讚不絕口,一直尊稱杜月笙為杜先生。
一個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少帥,一個是在上海灘摸爬滾打最終成名的老油條,這兩個人能成為朋友也算是民國一段趣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