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問題不論是對於一個家庭來說,還是對於社會來說,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對於國家來說,解決好了養老問題,都會給國家帶來諸多的好處。
自然元朝時期的政府也是非常重視養老問題,那麼你知道他們在關注養老問題背後還有哪些對於國家來說是有著莫大的幫助的事嗎?
一、元朝政府積極解決養老問題,在經濟層面考慮的是解決國家的財政負擔元朝時期的政府重視解決養老問題,在經濟方面主要的就是將養老負擔,化簡為實,讓養老的過程當中所承擔的財政義務較為減輕。
元朝時期的統治階層,他們在對養老政策方面,較之於前朝有了很大的改進和簡化,最大程度的減少財政壓力,他們將養老院當中可以收養老人的年齡,由六十歲提高到七十歲。
而且這些在養老院的老人還必須排除有家庭奉養的情況之外,這樣就可以讓家庭養老發揮部分作用,讓養老院當中的老人數量大為減少由此就可以,讓政府在對老人的支出過程當中得到很大的縮減。
因為元朝時期的統治階層非常重視家庭養老運用親緣和宗族關係進行老人的撫養工作。元朝的法律當中,特別是關於老人贍養的法律規定當中就說到了父母的養老問題,如果家中子女不能夠做到的話,就要承擔非常重的罪行。
為的就是讓養老問題能夠在家族內部用血緣關係進行解決,以此來減少子女拋棄父母放棄對老人撫養的責任和義務。政府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在元朝時期,雖然他的財政狀況已經有了很大的發展,但是對於龐大的老人群體來說,要用政府和國家財政來解決是不能夠得以維持的。
特別是像在元世祖時期進行了三次大的財政改革,為的就是讓國家財政能夠維持在一個穩定的水平之下。
足以可見,在元朝時期財政出現虧空的情況是時常發生的,特別是到了元朝中後期,向元順帝時候國家財政就處在一個困難的時期,在如此國力不足的情況下,要緊緊透過政府的財政力量去解決養老問題,著實比較困難這樣他們就運用多種途徑去解決老人問題,為的就是減輕國家的財政負擔。
而且從元朝時期大量的史料當中可以看見帝王以及統治階層,對老人的物質賞賜方面是比較有限的,而且物品也比較的單一,他們不像宋朝時期也不和明朝時期一樣除了米麵之外很少有肉類和白金,這些比較珍貴或者說價格較高的放在賞賜之列。
種種跡象都在表明,元朝時期的統治者,主要解決老人問題是想讓這方面的財政支出得到縮減。
二、元朝時期統治者在解決養老問題的同時也在為自己的統治秩序和社會穩定奠定良好的基礎元朝統治者重視養老問題的第二個目的,也是為了讓自己的統治能夠得到百姓的認可,在政治層面來說是有效的鞏固統治秩序,獲得政治認同。
孝一直是被各個朝代的統治階層放在一個重要的位置上,以孝治國的理念一直都存在於各朝統治者的治國理念當中,元朝也不例外,他也將孝道納入到政治體系當中,重視孝在政治統治秩序當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這一點我們也是可以很好理解的,因為在古代時期人們始終將忠和孝放在一起,對於個人來說,盡到了孝道自然就能夠有一定的道德,對於國家來說,就是在盡忠,從這個維度來說,元朝時期重視養老制度,為的就是讓養老的過程當中,凝聚人心,用孝來達到中,以此讓全民上下都能夠為自己的統治得到很好的鞏固和維護。
而且元朝的統治階層,他們在解釋忠和孝兩大關係的時候,更善於運用孝,來讓人們達到共同的社會道德意識,因為蒙古族它作為一個外來的少數民族是相對於漢族來說,是異族人士。
運用孝和運用中兩者相對比來說不論是在少數民族還是在漢族人們都要有尊敬老人愛護長輩的思想觀念,運用效比運用中來說更能夠起到道德教化,獲得社會各階層的認同,以此來維護元朝的統治秩序。
有這一點我們可以看見,元朝的統治階級,他們在治理國家方面有著一種獨到的智慧,那就是能夠將孝上升到國家層面,重視養老,以此讓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地區都能夠做到孝順老人,尊重長輩,這樣就可以為自己內在的忠達到更好的效果。
試想一下如果元朝統治者始終強調要對統治階層做到忠誠於蒙古統治階級的統治秩序,有可能會引起其他民族的不滿和反抗,特別是元朝統治階級,還實行著四等人制,如果單純的運用中,那麼就不能夠達到很好的治理社會的目的。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元朝統治階級重視養老問題,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為自己的統治秩序奠定良好的輿論和價值基礎。
三、在精神層面,元朝重視養老制度,為的是倡導尊老愛老的社會道德價值規範,讓整個社會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與此同時,元朝的統治階層在重視養老問題方面還有一個重要的目的,那就是進行更好的精神倡導,讓老人在社會當中得到重視,以此來促進,養老思想得到盛行,促進尊老愛老的社會風氣得以形成。
這就是元朝政府在重視養老問題方面,著重解決的,是人們對於老人的思想觀念上面的建設,讓整個社會都能夠尊敬愛護老人。
在中國的封建社會時期,我們在農業社會當中,更多的是重視經驗的傳授,作為社會當中的老一輩來說,他們因為年紀較長,同時對生產生活都積累了很多的經驗。
自然,政府就非常重視老年人他們在知識傳承和經驗傳授過程當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政府非常重視老年人的社會地位,因為老人在一個家族當中,因為他比較的德高望重,同時對非常多的事物都有著很大的發言權,自然政府運用老人在社會上的這些作用,為的就是讓那些子孫後代們能夠習得正確的做事方式,同時也能夠教化百姓。
在統治階層內部,我們從當時蒙古統治階層對《孝經》的大力推崇來看他們在各級學校當中以及官員甚至是兒童的啟蒙教育當中,都非常重視尊老愛老的社會氛圍的培養。以此來促進整個社會尊老風氣的形成。
這一點我們在現代社會當中也是可以看見的,我們都說老人是家中的寶,更是國家巨大的財富,也確實如此一個社會,對老人的重視程度也正是反映了社會的新興力量,對於過去老人他們所應有的尊重和愛戴,從更大的維度上表現的是對長者,對經驗豐富的人表達自己尊敬和崇拜的心理。
試想一下,如果整個社會都對老人漠不關心,不急於老人應有的物質提供和精神照料的話,那麼整個社會就會呈現出一種不尊敬老人,不愛護長者的社會風氣,那麼對於家庭來說就有非常多的不孝子孫他們不重視自己家中的長輩,不善待長者。
自然對自己的下一代來說,也不會起到良好的引導和道德教化的作用。
這一點推回到元朝的統治階層來說,他們也是考慮到了這些方面,重視老人的養老問題,為的就是在整個社會當中提倡一種正確的價值觀念,尊老愛老的社會道德規範。
四、結語元朝的統治階層,他們在繼承前代養老制度的基礎上進行了一定的創新,元朝統治階級在建國之初就實行以孝治國的治理策略,讓養老問題在元朝時期得到了很大的解決。
一方面統治者運用孝治為策略的出發點,以家庭養老為主體,同時官方養老作為一定的補充這樣一種養老體制讓元代的養老制度得到很大的完善和發展。
統治階層雖然在表面上看來是在解決老人贍養的問題。但是從更加根本的目的上來說是為了讓自己的統治秩序更加穩定,讓財政狀況得以改善,同時在更深層次上形成更為高的道德要求和尊老愛老的社會道德規範。
這對於我們瞭解元朝時期特殊的養老制度,有了更進一步的認知,同時也看見元朝時期在解決養老問題方面更重要的是解決國家問題,為自己的統治奠定良好的基礎。
現如今我們在回顧元朝時期的養老制度方面,我們得到了更多的啟發和借鑑,在我們現如今的養老制度當中,雖然我們現在的國力已經非常的強盛,對於老人問題來說,有著不那麼困難的財政負擔。
更重要的是社會提倡的養老問題,是為了讓整個社會形成尊老愛老的社會風氣,因為一個社會展現出對老人的重視,提倡孝道,自然對年輕一代和子孫後代來說,是有著很大的教育意義和正確的價值引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