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古代的刑法,其中最殘酷的刑法之一莫過於殘忍宮刑。那麼如果我們回到歷史現場,看看司馬遷是如何被懲罰的,我們可以看到怎樣的情形呢?
歷史上的閹割,有僅僅切除生殖器官和睪丸的,也有僅僅切除睪丸,保留生殖器官的。但是從文字依據來看,當時的閹割主要是切除生殖器官,當時的閹人被稱為寺人,士的原始字形就是男性生殖器,而寸就是用刀切割的意思,所以“寺”就是給男性去勢的意思。而“況男子外腎,其名為勢”,當時人們將睪丸稱為勢,也就是說,去勢不僅僅是要切掉生殖器,還要切掉睪丸。
在操作環境上,當時的閹割場所被稱為“蠶室”:是因為“凡養蠶者,欲其溫而早成,故為密室蓄火以置之。新腐刑亦有中風之患,需入密室乃得以全,因呼為蠶室耳”,正是因為宮刑對於氣溫,空氣溼度,環境有很高要求,“宮刑者畏風,須暖,作窨室蓄火如蠶室,因以名焉”,懲罰環境類似於蠶房,所以因此得名。
在較早的時代,由於缺乏有效的麻藥,所以可能當時只能用酒或者草藥止痛,但是效果必然不理想;閹割的話先要閹割睪丸,劊子手球囊左右各橫割開一個深口子,把筋絡割斷以便把睪丸擠出來;然後將所有陰莖都擠出來切割,以防止有餘勢殘留。
手術之後,受刑人要被捆綁在木架子上,不能動,不能用手碰傷口,因為排尿會疼痛,所以不能飲水,為了防止發炎感染,受刑人要光著身子不能穿衣服,持續3-4天之後才能被放下來。被閹割之後,人腿不容易伸直,背部也不容易挺直,一輩子都會呈現出卑躬屈膝的狀態。
最早這種手術是為了懲罰那些淫亂的人,“女子淫,執置宮中不得出;丈夫淫,割其勢也”;但是到了後來,這種手術擴大到了非淫亂罪:比如《列子·說符篇》載有人曾勸秦王以仁義治國,秦王處以宮刑,罪名是“若用仁義治吾國,是滅亡之道”;周朝也有一個叫孟子的巷伯被處以宮刑,原因是他受到了謠言的誣陷。一些犯了叛亂罪大臣的孩子,在未成年的情況下也會被處以宮刑,以防止他們能繁育出後代,為父親報仇。
到了漢代,“大逆無道殊死者,一切募下蠶室”,這種對男性進行侮辱,拒絕讓男性產生後代的刑法,到了封建時代結束才徹底消失。這件事情給了司馬遷以極大的刺激,按照他的回憶,“以汙辱先人,亦何面目覆上父母之丘墓乎?雖累百世,垢彌甚耳!是以腸一日而九回,居則忽忽若有所亡,出則不知其所往。每念斯恥,汗未嘗不發背沾衣也!”
但也正是這樣的酷刑,催生了偉大的文學和歷史作品《史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