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1955年9月解放軍舉行首次授銜,55名將領被授予上將軍銜,其中有3位是國民黨起義將領,董其武便是其中一位。起義前,董其武的正式軍銜為中將,解放軍首次授銜老幹部都普遍被壓低一兩級,董卻能升一級,這是不多見的。得知被授予上將的訊息後,董其武受寵若驚,寫信給毛主席,直言自己罪過很大,不夠資格。毛主席則回覆“董其武不可不授上將”。

早在和平解放北平的談判期間,時任華北“剿總”司令的傅作義希望把綏遠也納入談判,這樣既可以增加其談判資本,也可以延長談判時間,等待轉機。毛主席看穿了他的心思,拒絕了他的要求。綏遠非戰略要地,只要穩住了傅作義,日後解決起來也不會有困難。事後證明,這個決定是非常正確的。

董其武

當時駐守綏遠的便是傅作義親信董其武,他跟隨傅作義20餘年,立場與其保持完全一致,任憑威逼利誘,從未出現過搖擺。即使到了80年代寫的回憶錄(傅作義已經過世),字裡行間仍然流出對傅作義深深的敬佩與感激。軍閥之間通常分分合合,各懷鬼胎,董其武這樣忠誠的人,真不多見。

1899年11月27日,董其武出身在山西津縣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小時候跟教私塾的舅父識字。後來考入閻錫山為培養初級軍官於1918年建立的斌業學校,在7500名報考者中,董其武總分排第一,被編為第1營第1連第1班第1號學員。

三大國軍上將

離開斌業學校後,董其武先後參加過多支武裝。北伐戰爭期間,曾跟隨有鐵軍之稱的國民革命軍第四軍轉戰河南、安徽,立下不少戰功。不過後來蔣介石藉口縮軍,將北方部隊編遣,董其武看不慣這種過河拆橋的行為,離開了部隊。

不久之後在天津加入了傅作義部,傅作義軍紀嚴密,賞罰分明,即便是降了幾級從上尉做起,董其武也甘願留在他的部隊,此後一直跟隨傅作義作戰。從1933年長城抗戰到1945年日本投降,12年間,傅作義部與日軍進行了大小近300次戰鬥,董其武幾乎都參與其中,從團長慢慢升任為軍長。

傅作義早期的百靈廟大捷也是一大亮點

其中影響較大便是1940年的五原大捷。在五原戰役之前,日軍已經南下先後攻佔長沙和南寧,為了牽制日軍,傅作義部決定進攻包頭。先頭部隊曾一度攻入包頭城內,將守軍壓縮在司令部附近,但由於後續部隊未能及時跟進,日軍增援部隊趕來,不得不撤出戰鬥。戰調動了晉北、察南、華北的大量日軍,遲滯了其南下時間,這便是現實版李雲龍攻打平安縣城。

在五原戰役中,董其武指揮的101師負責阻擊日軍增援,該師兩個團晝夜不斷拼殺,牢牢地將日軍2000多人阻擋在烏加河北岸,為攻城部隊殲滅敵人提供了保障。此戰擊斃日軍1100多人,偽蒙軍3000餘人,收復了河套地區。在國軍節節敗退,投降氛圍瀰漫的局勢下,極大地鼓舞了士氣,與平型關大捷有異曲同工之妙。

戰後,國民政府特電嘉獎,認為五原之捷“不僅保障西北,而且奠定收復失土,驅逐敵寇之基礎。在抗戰全域性上,關鍵尤為重要,功業彪炳,殊堪矜式。”此後還授予了傅作義一枚“國光勳章”,這是中華民國最高榮譽的軍職勳章,到1949年10月為止僅授予過兩人,另一人是老蔣。

在抗日戰爭期間,董其武立下過不少戰功,有勇有謀,堪稱戰將。不過,他始終掩蓋在傅作義的光芒之下,沒有獨當一面的機會,未能獲得太高的名氣。

日本投降以後,老蔣命令傅作義迅速搶佔綏遠重鎮,內戰不可避免的爆發,董其武算是一個強勁的對手。賀龍指揮部隊攻打董其武防守的包頭,久攻不下,雙方傷亡慘重,賀龍最後不得不撤出戰鬥。董其武還因此獲得“青天白日勳章”。隨後,他還指揮所部與解放軍進行了集寧戰役、張家口戰役等,使解放軍未能完全實現原定作戰意圖,並且丟掉了張家口。

傅作義

董其武給綏遠解放造成了極大的麻煩,這也是他日後說自己罪過太大的原因。在抗日戰爭中少獲表彰的董其武,在內戰中不斷獲得老蔣升遷,到1948年秋已經官至綏遠省政府主席兼保安司令、西北軍政長官公署副長官。

北平和平解放以後,老蔣不斷派人前往綏遠,又是送黃金,又是許官職,企圖說服董其武西撤併尋機南下集結到川北一帶,但都被董其武婉拒。此時形勢已經非常明朗了,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國軍慘敗,已經無力挽回敗局,南下無異於給老蔣殉葬。而且南下,要途徑青甘陝,其難度不亞於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徵,實際上也很難完成。

起決定作用的還是傅作義的態度。董其武是個很純粹的軍人,他所獲得的一切都與傅作義密不可分,在政治上他沒有立場,傅作義的立場就是他的立場。1949年1月21日,董其武是在收音機裡面聽到《關於和平解決北平問題的初步協議》,檔案對綏遠隻字未提。他次日便冒險乘飛機到北平面見傅作義,傅作義向他講解了北平和平解放的情況,並告訴他這是大勢之趨,要“走人民的道路”。

董其武問:“既然如此,北平和平解放的條文怎麼沒有提綏遠呢?”

傅作義回答道:“綏遠問題等我見到毛主席之後再定吧。”

董其武眼巴巴地盯著傅作義說:“我多年一直隨您做事,對您是言聽計從。您怎樣走,我就怎樣走。可是綏遠情況相當複雜,不可拖延,應儘早安排。”

2月22日,傅作義在西柏坡見到了毛主席,在問到綏遠問題怎麼辦時,毛主席說:“有了北平的和平解放,綏遠就不用兵了。先劃個停戰協定線,讓董其武主席慢慢做好他內部工作……在他認為適宜的時候舉行起義。”毛主席其實非常明白傅作義和董其武之間的關係,只要傅作義不打算走,董其武也會死心塌地地跟著他,而解放軍可以先將部隊精力放在南方戰場。

雖然董其武死心塌地地跟著傅作義走,但綏遠內部並非鐵板一塊。有的將領還是傾向國民黨的,士兵當中原本收編了不少土匪和偽軍,這些人也對起義持反對意見,加上當時國民黨派出了大量特務搞破壞,和平起義難度不小。為了保持隊伍完整,董其武做了大量工作,糾正士兵思想,挫敗特務破壞。直到8月下旬,毛主席派傅作義回到綏遠,才讓部隊思想完全統一。

1949年9月18日,董其武發表和平起義通電,綏遠宣告和平解放。

朝鮮戰爭爆發以後,綏遠起義部隊改編成23兵團,董其武任司令員,下轄37軍、36軍、騎兵第4師。部隊士氣很高,紛紛請願要求參戰,爭取立功機會。1951年9月9日,23兵團進入朝鮮,主要擔任機場修建和後方警戒任務。在三個月的時間內修建了秦川、院裡、南市3條機場跑道,停機坪8個,飛機掩體193個以及各項附屬工程30餘項,圓滿地完成了任務。雖然未能上前線殺敵,但也為戰爭的勝利做了不小貢獻。

1955年春,解放軍授銜方案下發,得知自己將被授予上將軍銜後,董其武坐立不安,認為自己定得太高了。他寫了一封信給毛主席要求降低級別,並託北京軍區司令員楊成武轉交。他對楊成武說:“與其他上將相比,我自愧不如,我是一個歷史上罪過很大的人,怎麼能與戰功赫赫的革命將領相比呢?”

楊成武看完信後說:“你參加抗戰12年,我們只參加了8年,你的綏遠起義貢獻很大,還參加了抗美援朝,功不可沒。給你授銜上將決不是你個人問題,而是關係到對起義人員的信任和有利於將來統一。”

但最終拗不過董其武,還是答應幫他轉交。

毛主席看完信後也沒有同意董其武的要求,他要楊成武轉告董其武:“他是有名的起義將領,根據功勞、貢獻與資歷,應該授上將軍銜,誰有意見也不能降低……董其武是不可不授上將軍銜的,我還準備給他一級解放勳章呢!”

其實,從以上三人的對話當中,可以看出董其武被授予開國上將大概有以下三點原因:

1、符合上將條件:授銜工作是根據《關於幹部評級工作的指示》、《關於評定軍銜工作的指示》兩個檔案進行的,先評級再以級別為依據進行授銜。評級前,董其武擔任第23兵團司令員,評為正兵團級。而按照評定軍銜的標準,正兵團級多數可以評為上將。董其武在建國後雖然沒立過重大戰功,但是其抗戰12年,為中華民族立下的汗馬功勞是超越黨派的,加上綏遠和平起義使人民免遭戰火貽害更是一件大功勞。

2、平衡各方利益:授銜本身也是獎勵的一種,必然會考慮到各個方面的平衡,儘量做到雨露均霑。從解放軍內部看,考慮的因素也比較多,既要考慮到不同革命時期的代表,又要考慮各個野戰軍之間的分配。具體到3位起義上將,董其武代表的是傅作義派系,陶峙嶽代表的是張治中的西北系,陳明仁則代表湘系。雲南方面,雖然曾澤生率領50軍在朝鮮打得很漂亮,功勞很大,但由於沒有兵團級別的任職經歷,最終只評了中將。

3、體現黨的政策:根據綏遠起義協議內容,對於起義人員功過相抵,既往不咎,保留原職,這既是一種承諾,也是信任。在授銜問題上,對董其武不僅保留原職,而且還將其中將軍銜升為上將,既承諾的兌現,也是對起義人員信任的體現。正如楊成武所說的,有利於將來統一工作的開展。

總之,董其武的上將軍銜是實至名歸的。

35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羅馬帝國初期,羅馬公民權的擴大普及與行省自治的發展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