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題記

孤竹國伯夷、叔齊兩兄弟為了謙讓不當王相互逃離祖國(一般國家,為了王位非爭個你死我活,頭破血流不可);來到周後,看到周武王伐紂,竭力勸阻,說臣不可打君(周是商的諸侯);後來,二人守節義不食周朝糧食,隱居在首陽山上,採集徽菜為生,最終餓死,實在是迂腐!

無獨有偶,宋襄公在和楚國的泓水之戰中,本來可以在對方過河之際出奇制勝,非要堅持等到對方過了河,列好陣才開戰,結果錯失良機,最後除自己被射傷外,還導致全軍覆沒。

您請看,——

伯夷、叔齊為君位相互推諉,雙雙逃離祖國

伯夷和叔齊

伯夷、叔齊(伯、仲、叔、季是古代兒子排行順序,分別代表老大、老二、老三、老四)是孤竹國君的兩個公子。

孤竹國君偏愛老三叔齊,一天,對長子伯夷說:“為父時間不多了,我百年後,你就好好地輔助老三叔齊繼承君位吧!”

伯夷哭著答應了父親:“請君父放心,孩兒一定遵照您的囑咐,輔佐三弟繼承君位,不讓弟弟受委屈!”

孤竹君也把這件事告訴了叔齊。

不久,孤竹君就死了,叔齊讓位給伯夷。

伯夷語重心長地說:“父親有指示,我們不能違背,否則就是不孝!你繼承,我輔佐你,不就忠孝兩全了嗎?

可是叔齊還是不肯,而且找來大臣們當幫手勸說。

伯夷見弟弟堅持不繼君位,於是趁大家不注意偷偷地逃出孤竹國;叔齊找不到哥哥,也逃出孤竹國。

朝廷的大臣們聽說伯夷、叔齊都跑路了,就立了孤竹君的其他公子為君

這時候,逃出國的伯夷、叔齊在國外不期而遇,相互勸說,可誰也不肯回國繼位。

叔齊問:“哥哥,咱們投奔哪裡呢?”

伯夷說:“聽說西伯侯姬昌(周文王)品行一級棒,還贍養老人,我們就投奔他吧!”於是兄弟二人向周而來。

阻擋武王不要伐紂,理由是不符合忠孝觀!

武王伐紂

伯夷、叔齊到了周地,西伯侯剛剛死去,正當周武王要討伐殷紂王的時候。

他倆看到周武王在戰車上拉著西伯的牌位,向東進軍,於是跪在武王的馬前扣頭勸阻:“您父親死了,還沒有埋葬,就去出征,這是不孝!況且,臣子去打國君,這是不忠!”

周武王只是生氣,但是沒說什麼,他知道手下的人會處理他的。

武王左右的人氣壞了,抓住伯夷叔齊的頭髮大嚷:“你懂什麼是忠孝嗎?遵照父親的遺願,去討伐無道昏君,這是黃帝的遺訓啊!這是大孝大仁的壯舉!你倆什麼都不懂,竟敢阻擋車駕,真是不要命的瘋子!”於是抽刀就要殺他們。

軍師姜太公說:“且慢!放開手,讓他倆去吧,他們雖然不懂作繭自縛,但他們還是仁義的!

官員們放開手,太公親自扶起他們兄弟倆,讓他們離開了。

伯夷、叔齊二人寧願餓死,也不食周慄

不食周慄圖

周武王平定了商朝,殺了紂王,天下人都歸服了周朝,可伯夷、叔齊認為這是莫大的恥辱!堅決不吃周朝的飯,也不在周地居住了。

他倆離開周室上了首陽山,以為這裡沒有任何人,誰也不知道,於是就隱居在山上了。

餓得實在難受了就在山上採集薇菜充飢,天天如此,哪裡受得了,況且餓得行動不便時,哪裡還能採到那麼多的薇菜,倆人就餓死在首陽山了。

宋襄公之仁,不是抓住有利時機進攻,而是講“仁義”

宋襄公之仁

公元前638年,宋襄公出兵攻打鄭國,鄭文公向楚國求救,楚成王決定“圍宋救鄭”,沒有直接去救鄭國,而是殺向宋國。

宋襄公只好帶領兵馬星夜往回趕,待宋軍在泓水邊紮好營盤,楚國的兵馬來到了對岸

宋襄公認為,自己是仁義之師,特地繡了一幅帶有“仁義”二字的大旗,要用仁義的力量戰勝楚國的刀槍。

楚軍開始過河時,公孫固建議宋襄公在楚軍過河時間殺過去,定能取勝。

宋襄公卻說,那樣不仁義,予以制止。

楚軍全部渡河完畢,在河岸上佈陣時,公孫固又勸,趁機亂時發動突然襲擊,定可以取勝。宋襄公聽後竟然大怒,認為如此做法更是趁人之危,更是不仁!

結果不用問,宋襄公和楚軍的泓水之戰,結果是不言而喻的,楚軍列隊完畢後,宋軍大亂,宋襄公大腿被亂箭射傷,衛兵全部陣亡。

伯夷、叔齊與宋襄公,迂腐如出一轍

伯夷、叔齊,為了所謂的忠孝,為了自己的名聲,放棄社稷江山,一起跑路,實屬不應該。

另外,到了周,勸阻周武王統一大業更是愚忠,商紂王都到了天下人共誅之的地步了,紂王這個天下共主的身份早已名存實亡了,在當時,討伐紂王是替天行道!

其三,伯夷叔齊堅守節義不食周朝糧食,隱居在首陽山上,採集徽菜為生,更是不應該。一個人的意義在於奉獻社會,既然周武王伐紂成功,天下都歸服周朝了,這時候為商朝守節毫無意義,實在是迂腐之至。

再看宋襄公,在戰爭中談仁義,簡直就如與虎謀皮,和強盜談友誼、講仁義,是靠不住的。在戰爭中,只有以消滅對方有生力量為目的!

而所謂的仁義,在戰爭中一文不值,只不過是迂腐的代名詞罷了。

結語

在司馬遷眼中,伯夷、叔齊絲毫不迂腐,而是一個敬畏王位、既忠又孝,視名節大於生命的“忠臣死義”之士,他們的故事還榮列《史記》七十列傳第一篇。

《史記》記載,孔子說:“伯夷、叔齊,不念救惡,怨是用希。”

在孔子眼裡,伯夷叔齊不記舊仇,沒有怨恨的情緒,不會像凡人一樣勾心鬥角、爭權奪利,也不會為了王位而發起爭端。

或許,司馬遷看中的是伯夷叔齊寧死不食周粟的氣節,有這一點就夠了!至於他的迂腐,就不以一眚掩大德了。這就像三國時期的關羽,縱然關羽再有毛病,也擋不住後世統治階級、民間對他的喜愛。

如果說伯夷、叔齊是“愚忠”的話,宋襄公就是“愚蠢”了!

一字之差,結果卻大相徑庭!宋襄公就沒有伯夷、叔齊這麼好的運氣了,他的仁義成了千古笑柄,泓水之戰的案例也成了反面軍事教材。

29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他21歲畢業,就被外交部三次邀請他加入,有什麼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