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民國時期的北平特指1928年至1949年間的那段時期,當時北京改為北平,政治中心南移到南京,北京變為尋常都市,不再是首都,由帝都到國都再到故都,北京得城市身份發生了深刻的改變。

一組民國時期北平的老照片,回顧那段“北平歲月”!

1928年7月,北平城內文津街景。文津街最初很短只有兩個門牌,東起北海大橋(即金鰲玉竦橋)西至北京圖書館西牆外,解放後改為東起北海大橋西至府右街口。它位於北海公園西側,與府右街為鄰。文津街路北是北京圖書館,其前身為成立於1910年的京師圖書館。

北平名坤伶雪豔琴。雪豔琴(1906-1986),京劇旦角女演員。工青衣花旦。原名黃詠霓,回族,祖籍山東濟南市。丈夫是清遜帝之堂兄溥洸,其子黃世驤,為著名的裡子老生,能戲極多。

孟小冬在北平家中留影。

在巴黎時裝大會中獲獎之北平交際明星黃瑪賽女士。

1928年7月,北平城中軸線北端的鐘樓。鐘樓位於北京東城區地安門外大街,在鼓樓北。原址為元大都大天壽萬寧寺之中心閣。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後毀於火。清乾隆十年(1745年)重建。

1929年春雪中的北平街頭小吃攤。小吃攤的經營者們冒著春雪在路邊擺攤,為北平市民提供餐飲便利。

1929年春節前,運貨的駱駝隊來到北平城。在汽車、火車未出現之前,北京除了南米漕運靠船之外,其他的物資運輸主要依靠駱駝。從明清到民國,駱駝一直是最為理想的運輸工具。

1931年1月,在北平拍攝《故都春夢》劇組人員合影。前排:孫瑜(右一)、劉繼群(左一)、阮玲玉(左三);後排:王瑞麟(右一)。

1931年12月,北平學生在街頭演講。九·一八事變後,東三省淪陷。全國各地學生代表到南京與當地學生聯合舉行示威遊行,要求國民政府出兵抗日。

1932年,參加第十六屆華北運動會的北平女子排球錦標隊。

旗袍是中國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的服飾文化中最絢爛的現象和形式之一。旗袍形成於上個世紀20年代,是民國20年代之後最普遍的女子服裝,由中華民國政府於1929年確定為國家禮服之一。圖為北平女性的旗

1932年在北平被捕的影星趙靜霞,花雪明,顧寶蓮,吳素馨,盧蘭翠。

1933年5月,兵臨城下的北平

七歲的小童子軍團員在北平街頭為災民籌集善款。1934年,全國許多地方發生災害,童子軍發起捐助運動,以救助災民。

1935年3月北平前門外一帶是煙毒猖獗地,屢禁不絕

1935年3月,北平東四牌樓。

“七七”蘆溝橋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始。1937年7月29日至30日,北平、天津相繼淪陷。圖為日軍進入北平正陽門。

1948年8月北平前門外劇院——廣德樓。

1948年,齊白石在北平

1948年10月國民黨的一架C46空運的北平難民。

北平和平解放,街道佈滿人群

8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他策劃了震驚世界的杜德事件,去世前唯一的願望,再穿志願軍軍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