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我們現在所吃的外賣,其實在宋朝的時候就已經有了。
在宋朝之前,百姓只能吃得起兩頓飯,早晚各一頓,只有達官貴人才能吃得起三餐或是四餐。宋朝時候,農業發達,百姓有了富裕的糧食,晚上也能出去溜達,逛逛夜市,一日三餐才普遍實行起來。
《清明上河圖》裡的建築,將近一半是酒肆食鋪
城市中的上班族,一般不怎麼做飯,只在店鋪買一些吃食。《東京夢華錄》有言:“市井經紀之家,往往只與市店旋買飲食,不置家蔬”,為什麼不做飯呢,因為街道上吃的實在是太多了,還便宜。
“處處各有茶坊、酒肆、麵店、果子、油醬、食米、下飯魚肉等鋪。”《清明上河圖》中,街道旁邊的房屋建築,將近一半是酒樓飲食店鋪。電視劇《知否知否》中的樊樓,就是宋朝最頂級的酒樓。
樊樓是當時最繁華的酒樓
宋朝的食品種類豐富,燒、烤、煮、滷、燉、蒸等烹飪技術在宋朝的時候已經成熟起來了,我們現在所吃的火腿,紅燒肉、火鍋、刺身、油條、湯圓等,宋朝的時候已經有了。
宋朝的美食,種類繁多,面有雲英面,雞絲麵,三鮮面。饅頭有羊肉饅頭,筍肉饅頭,蟹肉饅頭。在宋朝,饅頭是指我們現在的包子。餅有千層餅,月餅,芙蓉餅。飲料有木瓜汁,紫蘇飲。果子零食有荔枝膏、蜜棗兒,甘露餅。主菜有東坡肉,河豚,釀橙蟹,還有各色各樣的小吃,應有盡有。
宋朝還有早市和夜市,從早上五更開到到晚上三更。人們願意在外邊吃就在外邊吃,不願意吃就帶回家吃或是叫外賣,宋朝的飲食很注意衛生,所以不用擔心吃出病。
《清明上河圖》
宋朝的時候商品經濟發達,人民普遍富裕。一個洗衣服的僕婦一天能賺300文,而一頓早飯只需要20文就可以完全吃飽,而且每天還能吃到不一樣的吃食。宋朝人民樂得自在,不想做飯的時候, 出去下館子,懶的出去時就可以叫外賣。
在清明上河圖中,在一家店鋪的門外,捉到一隻送外賣的小哥,只見他一隻手拿著食盒,一隻手拿著餐具,睜著圓圓的眼睛,急切的尋找送餐地點。
送外賣的小二,一隻手拿著食盒,一隻手拿著餐具
那時候沒有手機,不能網上下單,那是怎麼點單的呢?
富裕的人家,安排個小廝到飯館點菜,點完之後店小二送過來。沒有小廝的人家,可以之前跟店家約定好,到時候給你送過來。
那如何保溫呢?送的路上涼了怎麼辦?
宋代送外賣使用溫盤,這是一個厚底的餐具,隔層是雙層中空的,中間有一個圓孔,可以加入熱水,把食物放在裡邊,達到保溫的功效。和現在的塑膠盒比起來,真是又高檔又環保呢?
溫盤
是不是覺得很驚訝呢?是不是覺得外賣是最近才興起來的。宋朝的經濟實力和文明程度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經濟的繁榮,百姓的富裕,食品種類的豐富,使得外賣出現。宋朝人足不出戶,就能享受到美食。
這樣的宋朝,你羨慕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