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開國將帥中,許世友絕對可以算得上是一個傳奇人物了。他一生馳騁沙場,出生入死,從一名普通的戰士,晉升為軍長。也憑藉著自己耿直率真的性格,贏得了很多人的敬重與喜愛。
“我會十九般武藝”許世友生於1905年,父母都是普通的農民,父親生性忠厚老實,母親是典型的賢妻良母。8歲離家,他在自己的自傳裡說到:“我8歲在少林寺做雜役,一直到16歲才離開。景陽岡打虎的武松才只學了6年武藝,我在少林寺練習了8年,我比武松還要多兩年。”在回憶起自己這段經歷的時候,許世友說:“進少林寺也不容易啊,也是要經過考察的。首先就是在牆上睡幾個晚上的覺。在牆上釘上幾顆大釘子,人要躺在釘子上,半個身子懸空,如果能夠堅持兩三個晚上不掉下來,那就是合格的。”每當別人問起:“許司令是否真的會十八般武藝?”他都會笑笑說:“我會十九般!”說完他順勢抄起一把椅子練了幾手後說到:“手裡有什麼就能使用什麼,這是第十九般!”
“我來就是打仗的,太平我不來,我來了就不會太平”正是因為這八年的習武生涯,讓許世友從小就有“打盡人間不平事,除暴安良”的抱負。戰場上的他魯莽直接,勇猛過人。
導致在很多人眼中,許世友就是一個草莽英雄,打起仗來死打硬拼,毫無戰術可言。
如果說只是單靠一把大刀和一股不怕死的蠻勁,就能從士兵殺到大軍區司令員,甚至成為國家軍隊領導人,這未免有些小看了中國革命的發展以及武裝鬥爭的力量,也小看了許司令。
雖說百戰百勝算不上,但常勝將軍是當之無愧的。他指揮的戰役數不勝數,幾乎沒有吃過什麼大虧。瞭解他的人都知道,許司令並非少林出生替天行道的江湖大俠,而是我軍十分卓越的軍事指揮員。
1941年的膠東反投降戰役,許世友在膠東區黨委召開的大會上說到:“我來這裡就是打仗的,就是因為這裡不太平,太平我就不來了,我來了就不會太平。這一仗我們一定要打,不打就沒有出路。堅決打出去,打出膠東的新面貌!”
白天剛開完會,晚上就已經打上了。在許世友的帶領下,這一仗打的十分順利,僅僅只用了3天的時間,就將對方司令抹掉。
後來一位參加過此次戰爭的老同志回憶道:“之前我們打的都是游擊戰,打贏最好,打不贏就撤。但這一次不同,許司令只有一句話:‘只能進,不能退’。所以這是我們在膠東打的第一個硬仗。”
就這樣,膠東部隊一鼓作氣,一舉拿下東北門戶榆山。敵方看形勢不對,派主力部隊會同援軍4000多人,拼死奪回榆山。許世友看準時機,下令全線出擊。血戰九天後,榆山陣地巋然不動。
整場戰鬥響徹槍炮聲與喊殺聲,進攻的敵人慌不擇路,紛紛抱頭鼠竄。
直言要求授大將銜在長達20年的革命鬥爭中,許世友南征北戰,出生入死,立下赫赫戰功。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但一直以來都有一個傳聞,說許世友在得知自己只被授予了一個上將時,心裡有些埋怨。他覺得自己一輩子都是在戰場上度過的,應該被授予大將。為此他還專門去找了總理,說出了自己心裡的想法。但總理只對他說了兩個人的名字,許世友再沒有說話。第一就是粟裕。這是毋容置疑的,不論是從資歷,還是從作戰能力上,粟裕都是在許世友之上的。
當初在商討授銜事宜時,主席就曾說:“論歷、論德、論才、論功,粟裕一定是要被授元帥銜的。”總理也說:“這樣的人才是難得的。”
所以,在總理提到粟裕這個名字的時候,許世友無話可說。
接著總理又提到了一個名字,那就是蕭克。講道理來說,蕭克要比許世友更具有資格評大將。
蕭克在我軍的資歷有多高應該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即便是被評為“第一上將”,對於蕭克來說都是委屈他了。
所以,蕭克被授予上將其實是很多人為此打抱不平的,但蕭克自己卻說:“和那些英勇犧牲的戰友相比,我已經很幸運了。評不評銜,評什麼銜,都不重要。”
在總理的一番話後,許世友沉默不語。確實是,那些在戰場上英雄殺敵,為國犧牲的戰士們,才是真正的英雄。自己能夠倖存下來,就已經是一件值得開心的事情了,其他的都不重要。
1985年10月22日,許世友將軍因病逝世,享年80歲。但他的豐功偉績將永載史冊,他那種勇於開拓新局面,勇於創新的精神,是值得我們懷念與學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