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在岐溝關、君子館戰敗後,宋軍主力遭到重創,守邊部隊戰力下滑嚴重,宋軍只能據城防守,採取的是消極防禦策略。遼國看清了宋朝虛弱的本質,決定進一步削弱宋朝,瓦解北宋的邊防,於是遼國調集了8萬軍隊,遼聖宗御駕親征,決定進入宋朝腹地進行劫掠。
北宋端拱元年(公元988年)六月,遼國開始為南征做準備,曉諭諸道兵馬準備南征用的攻城器具。八月,遼國進行以青牛白馬祭天儀式。九月十四日,遼聖宗親臨南京(幽州),十九日祭旗鼓,正式南下進攻宋朝。此次南征,遼軍分東西兩路向宋朝進攻,名將耶律休哥、耶律斜珍、韓德讓等參與。二十六日,東路遼軍到達涿州,先禮後兵,用箭射勸降書至城中,宋軍沒有理會。十月開始,遼軍開始攻城,不久城破。此戰,遼軍贏得並不輕鬆,駙馬蕭勤德、太師閱覽都因中了流箭受傷。
與此同時,西路遼軍攻擊代州,代州知州張齊賢率軍抵禦,他預選廂兵千人,分為兩部,一部屯繁畤,一部屯崞縣,並且下令道:“代西有寇,則崞縣之師應之;代東有寇,則繁畤之師應之。比接戰,則郡兵集矣。”遼軍到達代州,在崞縣被宋軍繁畤縣前來應援的部隊牽制,繼而廂兵群集,遼軍退去。西北邊境有精於邊事、足智多謀的張齊賢守禦,沒有給遼軍以可乘之機。
再說東路,十一月六日,遼聖宗率領的遼軍圍攻長城口。宋軍被擊潰試圖逃遁,遼軍耶律斜軫對宋軍進行勸降,宋軍沒有理會,遼聖宗與韓德讓聯手率軍截擊突圍的宋軍,將其“殺獲殆盡”。十一月初八日,遼軍開始進攻滿城,將其包圍,三日後即將其攻破。城中宋軍曾開啟北門逃亡,遼聖宗遣使勸降宋軍將領,宋軍將領接受,率宋軍投降。然後在數日內,遼軍又攻破祁州、新樂、小狼山砦,運動到唐河以北。
面對來勢洶洶的遼軍,遙控戰局的宋太宗從帝都發來指示:堅壁清野,勿與出戰。宋太宗不認為宋軍能在野戰中勝過遼軍。面對皇帝的詔書,鎮、定兩州行營的將領們尚在猶豫。但定州都監袁繼忠慷慨陳辭道“契丹在近,今城中屯重兵而不能殲滅,令他們長驅直入,侵掠四方州縣。我雖然也想安穩無事,但絕不受此侮辱,願身先士卒,死於敵手!”一句話說得眾將面有愧色,中黃門林延壽連忙拿出不許出戰的詔書勸阻諸將不要出戰。此時定州都部署李繼隆再次表現出了滿城之戰時的果敢,他說道:“閫外之事,將帥得專焉。往年河間不即死者,固將有以報國家耳。”這既是對兩年前君子館之戰時不援劉廷讓之事的愧疚,又表現瞭如今抗敵的決心。於是,李繼隆、袁繼忠並鎮州都部署郭守文等並肩出戰。
李繼隆手裡只有1萬人,面對的遼軍有著8萬精銳鐵騎,其統領是遼國“戰神”耶律休哥,在如此劣勢下,李繼隆選擇主動進攻。之所以這樣做的原因是其麾下一支千人左右的精銳騎兵-易州靜塞軍。靜塞軍,宋軍騎兵精銳,據說每人能拉開200斤的硬弓,一人配5馬,各種鎧甲裝備都是頂級的。但最主要的是他們的家人都在易州,城破後,被遼軍擄走,他們有強烈的復仇慾望。
戰鬥中,靜塞軍是當之無愧的先鋒,李繼隆、袁繼忠率軍衝鋒,宛如一把利劍,把遼軍的騎兵陣營打穿!面對遼軍的箭雨,靜塞軍殺紅了眼,奮不顧身向前突進,撕裂了遼軍的防線,宋軍的後續部隊順著靜塞軍開啟的缺口突入,將敵人進行戰術分割,遼軍頓時全線崩潰。此時,名將耶律休哥也迴天乏力,不得不撤出戰場,他想不到懦弱的宋軍如此厲害。李繼隆率軍一路掩殺,直追到曹河,此戰最終斬首五千,獲馬萬匹。捷報奏至東京,群臣稱賀,太宗下詔褒獎,賞賜甚厚。
此戰結束,遼軍並未退去,而是繼續留在宋境,直到次年(宋端拱二年,遼統和七年,公元989年)正月初一才班師北還。不過不久,遼軍又攻易州,宋軍遂城的屯軍來援,被遼國的鐵林軍擊敗,宋軍指揮使被擒。不久,易州被攻破,宋軍的刺史劉墀降於契丹。至此,周世宗時收復的三州之一的易州,便再度陷於遼國之手,直到一百多年後宋金夾擊滅遼才得以短暫迴歸。
唐河之戰是典型的以弱勝強,跟滿城之戰一樣,只要擺脫了宋太宗的遙控指揮,讓前線將領根據實際情況選擇作戰方式,宋軍還是有一戰之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