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西漢滅亡,都會認為罪魁禍首,是漢元帝的皇后王政君。如果不是她重用自己的孃家人,也就不會有後來的王莽篡權。
看起來似乎是這樣沒錯,但是,西漢的滅亡,真的只是王政君一個人的錯嗎?
漢宣帝劉病已當年曾經說過:“亂我家者,太子也。”這個太子,指的就是王政君的丈夫——漢元帝劉奭(shì)。現在看來,漢宣帝真的沒有估計錯。
01劉奭,是漢宣帝劉病已和髮妻許平君在民間生的兒子。劉奭2歲的時候,他的父親劉病已突然被皇位砸中,由大司馬、大將軍霍光迎立為皇帝。劉奭長到8歲,才被冊立為皇太子,那時,霍光已經去世。
《漢書》上說,劉奭的母親許平君,是被霍光的續絃霍顯買通的女醫淳于衍,給毒死的,為的,就是讓霍顯的女兒霍成君成為皇后。霍光死後,霍顯又怨恨劉奭被立為太子,就讓女兒霍成君去給劉奭下毒。可是,霍成君沒找到機會下手。
等到位高權重的霍家被漢宣帝一鍋端,霍皇后也跟著被廢。漢宣帝擔心有人會加害劉奭,於是,便讓沒有子女、且生性謹小慎微的王婕妤去撫養劉奭,並且立王婕妤為皇后。
而漢宣帝卻並不喜歡王婕妤,他最喜歡的,是張婕妤。愛屋及烏,張婕妤的兒子憲王劉欽,也跟著得到了漢宣帝的喜愛。
漢宣帝也曾經一度想要廢了劉奭,讓劉欽來當太子。劉欽要相貌有相貌,要才學有才學,而且,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劉欽受漢宣帝的影響,研習法家思想。
而憲王壯大,好經書、法律,聰達有材,帝甚愛之。
——《漢書·卷八十·宣元六王傳》
而性格軟弱的劉奭,卻喜好儒家思想。他認為崇尚法家思想的漢宣帝太過嚴苛,經常勸漢宣帝:“不能對百姓和官員用太嚴苛的法律,應該多重用儒生,用道德去感化大家。”
聽了這話,漢宣帝非常生氣,教訓劉奭:“漢家朝廷的制度,本來就是恩威並施,怎麼可以像周朝那樣,只依靠講道德來感化民眾。更何況,傳統的儒術根本就不知道切合實際、融會貫通,只知道讓人效仿古代、否定當下,一點都不實用。”
為此,漢宣帝覺得,像劉奭這樣的人,不見得能守住江山,而越來越想立劉欽為太子。
(宣帝)乃嘆曰“亂我家者,太子也”由是疏太子而愛淮陽王,曰“淮陽王明察好法,宜為吾子”而王母張婕妤尤幸。
——《漢書·卷九·元帝紀》
劉奭不光軟弱仁慈,還很“長情”。作為一個未來的帝王,適當的長情,是可以加分不少;可過度的長情,就會讓人覺得,是“不務正業”。不巧的是,劉奭正好屬於後者。
劉奭還是太子的時候,他最寵愛的女人是司馬良娣。可是,司馬良娣卻紅顏薄命。不知道司馬良娣是正常病死的,還是真的是被劉奭的其他女人所害,反正,司馬良娣彌留之際,告訴劉奭:她是被其他爭寵的女人給詛咒死的。
劉奭還真的就相信了。於是,他特別討厭自己宮裡的女人,見都不想見她們。並且,因為思念司馬良娣過甚,劉奭竟然把自己給搞生病了。
漢宣帝看到長子這樣一幅要死不活的樣子,雖然怒其不爭,但是,想到他是髮妻許平君留下的唯一孩子,也不忍心看他這樣一直消沉下去。於是,漢宣帝就讓劉奭的養母王皇后,給他重新選妃。王皇后從宮女中挑了5個人,讓太子來看,喜歡哪個就直接帶走。
太子劉奭當時心裡只有死去的司馬良娣,任何女人在他面前,都和青菜蘿蔔差不多。但劉奭也不好駁了皇帝和皇后的面子,隨口敷衍:“這裡面就一個人還行。”
大家都不知道劉奭說的是哪個。王皇后身邊的大宮女回憶了一下,太子頭都沒怎麼抬,隨便看了一眼,應該看的是離他最近的王政君吧。於是,就稟告給王皇后,太子看上了王政君。
太子殊無意於五人者,不得已於皇后,強應曰“此中一人可”是時政君坐近太子,又獨衣絳緣諸於,長御即以為是。皇后使侍中杜輔、掖庭令濁賢交送政君太子宮,見丙殿。
——《漢書·卷九十八·元后傳》
還真別說,王政君命中註定就是當皇后的。太子劉奭有女人也不是一年、兩年了,而且,女人還很多,但是,都沒有生下一兒半女。可是,王政君才服侍了太子一次,就懷上了孩子,而且生下來的還是個男孩,這可把抱孫心切的漢宣帝給樂壞了。漢宣帝不但親自給這個孫子起名叫劉驁(ào)、字太孫,還將其帶在身邊,親自教導。
甘露三年,生成帝於甲館畫堂,為世適皇孫。宣帝愛之,自名曰驁,字太孫,常置左右。
——《漢書·卷九十八·元后傳》
就這樣,憑著這個得到漢宣帝重視的劉驁,王政君便成為了漢元帝劉奭的皇后。
02漢元帝這個皇帝,能夠為了一個死去的女人要死要活,應該就是那種喜歡風花雪月的男人。事實也確實如此。
漢元帝可謂是一個標準的文藝青年,寫字畫畫、吹拉彈唱,就沒有一樣他不會的,也沒有誰能玩得比他精通,堪稱大師級別。
元帝多材藝,善史書。鼓琴瑟,吹洞簫,自度曲,被歌聲,分刌(cǔn)節度,窮極幼眇。
——《漢書·卷九·元帝紀》
如果擱在一般人身上,這可是大優點、大長處。可是,放在一個皇帝身上,並不是什麼好事。
漢宣帝去世之前不放心太子劉奭,曾經給他選了3位輔政大臣:史高、蕭望之、周堪。史高是漢宣帝祖母史良娣的兄弟史恭的長子;蕭望之、周堪是劉奭的老師。
及宣帝寢疾,選大臣可屬者,引外屬侍中樂陵侯史高、太子太傅望之、少傅周堪至禁中,拜高為大司馬車騎將軍,望之為前將軍光祿勳,堪為光祿大夫,皆受遺詔輔政,領尚書事。
——《漢書·卷七十八·蕭望之傳》
蕭望之和周堪都是儒家出身。漢宣帝在位的時候,不喜歡儒術,但是,也沒有說要禁止。想著蕭望之是大儒級別的,應該懂得治國之道,不至於是一個書呆子,於是,漢宣帝就讓蕭望之、周堪擔任大司馬史高的副手,幫著漢元帝治理國家。
劉奭登基之後,果然和他當太子時秉承的理念一樣,實行“仁政”。
本來“仁政”也沒什麼不好的,可問題是,自從劉奭當上皇帝后,幾乎每年都要來個天災、人禍。漢元帝體恤民情,覺得都是因為自己不夠仁慈、對百姓不夠好,才遭到了天譴,於是,幾乎每年都要搞個大赦。例如:
初元元年(前48年)春正月,漢元帝登基之後,首次大赦天下。這個還屬於正常的慣例。
初元二年(前47年),因為發生地震,大赦天下。
初元三年(前46年),茂陵白鶴館發生火災,又大赦天下。
初元四年(前45年),三月,赦免汾陰的囚犯。
初元五年(前44年),四月,因為出現彗星,減免了70餘種的刑罰;取消了光祿大夫至郎中父母兄弟的連坐之罪。
永光元年(前43年),正月,赦免雲陽的囚犯。三月,雨雪交加,百姓們的莊稼遭災,大赦天下。
永光二年(前42年),二月,因為百姓流離失所、盜賊興起,又大赦天下。六月,收成不好,鬧饑荒,大赦天下。
......
說句公道話,漢元帝劉奭本人,並不是一個奢靡浪費的皇帝。在遇到天災、人禍時,漢元帝能夠對百姓的疾苦感同身受,免除百姓的賦稅和徭役;為了給國家省錢,自願過上簡樸的生活,將膳食減半、儘量不用車馬、減少宮廷娛樂活動、遣返在上林苑裡不必要的宮女姬妾、官員等等,這些都有著積極的作用。
但是,面對百姓流離失所、饑荒四起、盜賊橫行,漢元帝不但不用法令來禁止這種搶掠的行為,還不斷減輕,甚至是赦免對犯罪之人的懲罰,期望用德政去感化他們,讓這些盜賊們改過自新、放下屠刀去田間耕作,不得不說,漢元帝的腦回路,真的是清奇的很。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犯罪的成本,致使犯罪現象屢見不鮮,而且愈演愈烈。
元元大困,流散道路,盜賊並興。有司又長殘賊,失牧民之術。是皆朕之不明,政有所虧。咎至於此,朕甚自恥。為民父母,若是之薄,謂百姓何。其大赦天下,賜民爵一級,女子百戶牛、酒,鰥、寡、孤、獨、高年、三老、孝弟、力田帛。
——《漢書·卷九·元帝紀》
如果漢元帝手下有一幫雷厲風行的官員,也不會出什麼大錯。可是,漢元帝一面譴責官員不能及時制止盜賊的犯罪行為,一面提拔任用的官員,又都是些謙遜敦厚不實用的書呆子,而且不要求他們講法制,而是要求他們用禮儀廉恥,去感化那些犯罪之人。這也就導致了,選拔上來的官員,都沒有什麼真才實幹,就知道和稀泥。
二月,詔丞相、御史舉質樸敦厚遜讓有行者,光祿歲以此科第郎、從官。
——《漢書·卷九·元帝紀》
估計蕭望之只把漢元帝劉奭當作一個普通的文科生來教了,他忘記了,這位學生可是太子,是要當皇帝的。
03這邊漢元帝獨尊儒術,而且是走極端地尊儒術,但是,真的遇到正經事,他又有點不相信自己的儒家老師。
漢宣帝時期的框架,就是外戚、儒臣,再加上宦官,互相制衡。漢元帝也延續了這一慣例,讓宦官擔任中書官。作為外戚的史高,既然被蕭望之這幫儒臣給架空了,自然就去和擔任中書令的太監弘恭、擔任中書僕射的太監石顯抱成團。史高也以牙還牙,他和太監們商量決定的事情,也不聽蕭望之等人的。
初,宣帝不甚從儒術,任用法律,而中書宦官用事。中書令弘恭、石顯久典樞機,明習文法,亦與車騎將軍高為表裡,論議常獨持故事,不從望之等。
——《漢書·卷七十八·蕭望之傳》
但凡蕭望之懂點人情世故,也應該去和史高搞好關係,嚴格意義上來說,人家史高才是排在蕭望之、周堪前面的首輔。可是,蕭望之卻覺得,中書這一塊,也應該由他們這邊的人來掌管。於是,蕭望之就和漢元帝說,中書官很重要,不能讓太監來擔任,不然會誤國。
望之以為中書政本,宜以賢明之選,自武帝遊宴後庭,故用宦者,非國舊制,又違古不近刑人之義,白欲更置士人,由是大與高、恭、顯忤。
——《漢書·卷七十八·蕭望之傳》
可是,優柔寡斷、不願意得罪人的漢元帝,卻選擇相信太監弘恭、石顯一派。漢元帝內心深處覺得,太監沒有錯綜複雜的裙帶關係,不容易結黨營私,比那些有妻子、有兒女的大臣們,更值得信任。
是時,元帝被疾,不親政事,方隆好於音樂,以顯久典事,中人無外黨,精專可信任,遂委以政。
——《漢書·卷九十三·佞幸傳》
所以,當太監弘恭、石顯讓人去彈劾蕭望之與周堪、劉更生組成朋黨排除異己、專制擅權的時候,漢元帝覺得還真有可能。最後,漢元帝收回了蕭望之“前將軍光祿勳”的印信,並將周堪、劉更生貶為庶人。
幾個月後,漢元帝又想起了蕭望之,便下詔,封他為“關內侯”、給事中,但只讓他每月初一、十五來朝見。可是,這個時候,蕭望之的兒子蕭伋(jí)不知道是哪根筋不對了,上書為蕭望之喊冤,要清算之前蕭望之被誣陷的事情。
原本蕭望之的對立面,還在擔心蕭望之又重新被起用,現在,正好拿這件事情去皇帝那裡告狀:“之前的事情,皇帝已經讓人查得很清楚了,蕭望之還讓兒子來上訴,這是對皇帝的不恭敬,應該逮捕下獄。”
會望之子散騎中郎伋上書訟望之前事,事下有司,復奏“望之前所坐明白,無譖訴者,而教子上書,稱引亡辜之《詩》,失大臣體,不敬,請逮捕”。
——《漢書·卷七十八·蕭望之傳》
漢元帝估計也覺得蕭望之不給他面子,同意將其抓來,稍稍教訓一下。結果,蕭望之看到宅子被包圍、並要抓他下獄,就想要自殺。蕭望之的夫人趕忙攔住了他,說這可能並不是皇帝本人的意思。蕭望之便問自己的門生朱雲的意見。朱雲這個人也是深受儒家思想薰陶,覺得“以死明志”才是君子所為,居然鼓勵老師自殺。
蕭望之當時已經60多歲,大概也覺得自己活得夠長壽了,不想到牢中受羞辱,於是,便服毒自殺了。
而漢元帝聽說那些人逼死了蕭望之,感到異常傷心,責怪石顯等人不應該去捉拿蕭望之。可是,他也只是對石顯等人口頭批評了一下,並沒有什麼實質性的懲罰。這事也就不了了之。
建昭(前38年)之後,漢元帝因為時常生病,就不怎麼管事,大多都讓中書令石顯來處理,他自己只是玩玩音樂什麼的(有力氣玩樂器,沒力氣批奏摺)。
建昭之後,元帝被疾,不親政事,留好音樂。
——《漢書·卷八十二·王商史丹傅喜傳》
就這樣,太監石顯的勢力,越來越大。這也是漢元帝慫恿的結果。
結束語有人說,如果當時漢宣帝堅持廢太子,將皇位傳給劉欽,或許西漢就不會滅亡了。
那也不盡然。事實證明,劉欽這孩子,也是個耳根子軟的。被自己的親舅舅張博等人給忽悠,幫其還了數百萬的債不說,還陸續被騙了好多錢,差點還被張博及其女婿京房因洩露宮禁之事、誹謗朝廷而遭到連坐。幸好漢元帝沒有追究。
這樣看來,漢宣帝當初認為劉欽比劉奭更適合當皇帝,完全是因為劉欽沒有過分崇尚儒家思想、認真學習法家思想而已,並不代表劉欽就比劉奭更有才能。如果劉欽繼承了皇位,估計也是個任由外戚擺佈的皇帝。
漢元帝的皇后王政君有錯嗎?漢元帝在世的時候,她根本就不得寵,空有一個皇后的地位。漢元帝死後,她是重用了自己孃家的人,但這裡面也有她的兒子——漢成帝劉驁的功勞。是劉驁利用自己的舅舅們,將宦官勢力、以及漢宣帝時期的外戚勢力(祖母史家、母親王家、丈人許家)給除掉,結果造成了王政君的孃家勢力一家獨大。
總的來說,王政君算是個“仁慈”的女人。當初漢元帝在世的時候,曾經想要廢了劉驁的太子之位、改立寵妃傅昭儀的兒子定陶王劉康為太子,僅僅是因為劉康更懂音律。這項提議最終被史高的兒子史丹給否決了。
劉驁即位之後,王政君並沒有因為傅昭儀受寵、意圖改立太子之事,而對傅昭儀、劉康母子進行清算。她和漢成帝劉驁,給予定陶王劉康的賞賜待遇,比其他諸侯王都要豐厚。
定陶共王來朝,太后與上承先帝意,遇共王甚厚,賞賜十倍於它王,不以往事為纖介。
——《漢書·卷九十八·元后傳》
只能說王政君的運氣不好,自己沒有什麼政治才能,碰上的西漢後期的幾個皇帝,都是一幫不靠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