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糧食對人類有多重要,想必大家心裡都有一個標準答案。中國現代社會就是因為有了袁隆平先生的雜交水稻技術,才保證了我們不再捱餓,而在生產力低下的古代社會,糧食問題一直是歷代皇帝最在意的大事,因為這關係到社會的穩定和發展。

就比如古時候打仗,各方勢力都會在意自己軍隊的糧食補給問題,而如果能夠將敵軍的糧草截斷銷燬,基本就能取得一場戰爭的勝利,比如曹操當年就是燒燬了袁紹大軍的輜重,才以少勝多贏得勝利。同樣是在東漢時期,就已經發明瞭"平準倉"機構,專門負責控制民間的糧食價格,以確保各個時期不會因為糧價問題導致社會動盪。

雖然說古時不是每個朝代都繁榮昌盛,但是毋庸置疑的是,每個朝代的皇帝包括大臣都會大力關注糧食問題,並在此問題上傾注了大量心血。按理來說,這麼舉國重視的大問題,為何一打仗,就還是會有糧食供給嚴重不足的問題呢?

其實這個問題的答案很簡單,主要是兩個方面的原因。

第1, 我們要知道的是,中國古代非常強盛,戰爭規模遠不是同時期的其他任何一個地方可以相比的。與一次戰爭幾萬人相比,中國則是動輒幾十萬大軍浩浩蕩蕩出征。就比如秦始皇當年抗擊匈奴的時候,大將蒙恬直接率領了三十五萬士兵出發,將匈奴一戰打了出去。

戰爭勝利之後,蒙恬部隊並沒有就回朝領賞,而是選在駐紮於此,在邊境開始做起防衛工作。

但是在那個生產力低下的時期,猛然多出35萬個要吃飯的人,可不是一件小事,幾乎任何地區都無法短時間內承受下來。而且當時蒙恬部隊所在區域還是邊境的一個郡,根本沒法養得起這支大軍。

當地無法養得起,那隻能由朝廷出手,將這些軍隊需要的糧食從中原運送給他們。但是,那時候的交通極其不便利,想要跨越千里的距離,還要運送如此之多的糧食,難度可不比打勝仗要低。

當然,難度並不在於找尋人手,秦始皇最不缺的就是勞動力,主要難度就在於運糧途中會耗費大量糧食。

這損耗可不是小數目。首先,想要確保運送的糧食足夠35萬軍人的消耗,一次運送過去的數量就要非常龐大,而運送糧食的隊伍,也要足夠龐大。根據歷史記載,在一次運送途中消耗的糧食,直接達到九成九,也就是說一百斤糧食,到了目的地後,就只能剩下一斤糧食了。

從這裡,就足以看出雖然說打仗消耗糧食,但是真正消耗糧食的不是軍隊,而是運送人員。

第二點原因,則在於經濟問題。雖然說古時候的商人地位很低,但是由於商人這一特殊職業所能帶來的巨大利潤,仍然有相當一部分人願意從商。當國家要發動戰爭的時候,那些平常沒事的糧商就嗅到利益了,在打仗前夕就開始向當地百姓大肆高價收購糧食。

這些糧商就是做這個工作的,老百姓又怎麼能想到這些,為了賺錢,他們便將糧食都賣給糧商,甚至不惜賣出口糧,因為他們以為之後就沒有高價賣糧的機會了。

但是當朝廷打仗的時候,就要開始徵收糧食,糧食價格就會不斷上漲,而糧食都在糧商手裡,這些老百姓想要吃飯的時候,才發現自己連糧食都買不起了。而且儘管皇帝想要確保老百姓吃得上飯,但是在戰爭耗費的大量錢財面前,也不得不繼續增加賦稅,老百姓的日子只會更加難過。

因此,這兩點原因,就造成了古時候一旦發生戰爭,就會消耗大量糧食,很容易出現老百姓吃不上飯的局面。當然,說到底,也是生產力低下的原因。

17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唐朝第一女官上官婉兒墓發掘後揭開的歷史真相(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