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指1772-1795年期間,俄普奧三國對波蘭的三次瓜分。

18世紀中葉,波蘭內部統治危機嚴重,封建農奴制危機和無政府狀態發展到頂點。中央政權癱瘓、邊防空虛、國力衰退,引起了當時推行擴張政策的俄普奧三國的覬覦。俄普奧三國在地理上對波蘭的包圍以及政治上對波蘭的野心已使波蘭陷入被動地位。在這樣的背景下,三國於1772、1793、1795三次對波蘭進行了瓜分。

第一次(1772):普魯士聯俄製奧,以波蘭為侵略物件,俄國意在推翻奧土防禦同盟,奧地利參與瓜分。結果,俄國獲得第聶伯河以東地區,普魯士佔領瓦爾米亞等地,奧地利獲得加利西亞。第一次瓜分使得波蘭失去三分之一人口和領土,成為俄普奧的保護國。

第二次(1793):波蘭愛國者受1789年法國大革命的影響希望收復失地,俄普兩國介面防止法國大革命的蔓延,出兵佔領波蘭,並締結了瓜分條約。結果,俄國取得烏克蘭和立陶宛的一部分,普魯士取得但澤和波茲南,奧地利未參與瓜分。第二次瓜分使得波蘭成為僅剩20萬平方公里領土,400萬人口的小國,併成為沙俄的傀儡國。

第三次(1795):俄聯奧制普。1794年,波蘭發生起義,俄國立即進行了武裝干涉,並秘密與奧地利簽訂了瓜分條約,然後通知了普魯士。結果,俄取得立陶宛等地,奧取得克拉科夫和盧布林,普取得華沙。第三次瓜分使得波蘭被瓜分完畢,作為一個政治實體不復存在。

影響:(1)三國對波蘭的瓜分是歐洲強國在擴張中玩弄強權政治和秘密外交,犧牲弱國利益的典型例子之一,同時也是三國在中歐爭霸的後果之一;(2)透過三次瓜分,三國在歐洲的地位得到鞏固,擴充套件了各自的領土,維持了歐洲的均勢,提升了東歐國家在歐洲事務中的地位,卻深刻影響了整個歐洲的國際政治格局,同時擠壓了法國的擴張空間,而波蘭則從歐洲地圖上消失;(3)三國聯合瓜分波蘭的反動聯合,成為他們後來反對歐洲革命運動與鎮壓民族解放運動採取共同政策的現實基礎,也是後來神聖同盟形成的歷史淵源。

44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國際關係史名詞解釋:《烏德勒支和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