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新更新的《大秦賦》中,嫪毐擔心嬴政親政後對自己不利,於是就想在嬴政的加冠禮時,把嬴政給超度了,不過雖然他手下的人不少,但最終還是沒能得逞,於是他只好在兵敗後逃亡,而縱容他起兵的趙姬卻沒能走,當她向嬴政求情時,曾向嬴政辯解,自己和嫪毐的關係,其實和當年的宣太后(大家熟知的羋月)和義渠王一樣,而在嬴政拒絕後,她又想用秦王劍自殺來威脅嬴政,但嬴政卻說“你不配”......
那麼趙姬所提到的宣太后和義渠王生子的事情,到底是怎麼回事呢?為什麼同樣是“出軌生子”,但嬴政卻認為趙姬和嫪毐的的事,不能和宣太后和義渠王想提並論呢?(因為大家對羋月更熟悉,下文駱駝就用羋月來代替宣太后,但大家要記住,羋月這個名字從未在正史出現過)
我們先來說下羋月和嬴政的關係,羋月的丈夫是秦惠文王,兒子是秦昭襄王(就是劇中王慶祥飾演的那個老秦王),從這裡大家就能看出,嬴政應該喊羋月一聲高祖母。介紹完了羋月的輩分,咱們再說義渠王,一般情況下,我們提到的義渠王,特指義渠國的最後一任國主,他的真名歷史中沒有明確記載,《羋月傳》中,他的名字叫翟驪,《大秦帝國》系列中,他又叫義渠駭。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羋月是秦國的皇后(當時已經是太后),而義渠王是另一個國家的王,他們兩人為何會“出軌生子”呢?這還要從義渠國和秦國的關係說起。
秦國脫胎於周朝的諸侯國,它的建立者是一個叫秦非子的人,秦非子最初是周朝王室的養馬人,所以在電視劇中, 周赧王(周朝最後一位王)一聽秦昭襄王想搬走象徵天下權柄的九鼎,曾大罵秦是養馬賊之後。秦非子後來因為有功,所以被封為了一地的牧守(當時還不是諸侯),他的封地則被稱為秦,這也就是秦國的來歷。
而義渠國的建立,比起秦國要曲折得多。建立義渠國的人,不是中原的土著,而是蒙古草原的一支遊牧部落。據傳說義渠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商代,在那時,他們就和中原王朝開始起摩擦,而在中原直接和義渠產生衝突的,是後來建立大周的姬氏。姬周代替殷商以後,義渠和大周的摩擦也是一直不斷,後來周宣王姬靜繼位以後,不想在成天亂打,於是就採取了懷柔的方式,讓出一塊地方,讓義渠等部落南遷。
義渠南遷之後,一邊向中原學習耕種,一邊和中原土著雜居,就慢慢開始脫離遊牧生活,不過此時的他們,已經臣服於大周,由此可見,有時候拳頭不一定能解決的問題,饅頭卻可以解決。因為大周採取的是“分封制”,加上週朝的最頂層,長期都是姬家的人了算,於是大周的整體實力日漸下滑。等到西周末年,周朝已經無力束縛義渠這樣的“外來戶”,於是義渠開始自立門戶,成立了義渠國。
因為大周內部不穩,加上義渠國兵馬嫻熟,所以很快義渠國就佔據了自己的一塊地盤,並擁有了不小的勢力。而在此時,秦國(當時還沒建國)的先輩因為幫助周王抵禦外敵(西、北的遊牧部落),而被周王屢次提拔,後來周王為酬秦人之功,就把岐山以西的地盤劃撥給了秦人(當時這些地盤已經被遊牧部落佔據),秦人為了有自己的封地,所以非常拼命,最後他們成功地拿下了一部分地盤,秦人因此被封成諸侯,諸侯國“秦”也開始正式建立。
因為秦國的建立,本身就是周王為了抵禦外敵所設,所以和秦國接壤的義渠國,經常和秦國發生摩擦。秦國強勢的時候,義渠國就要一邊捱打一邊喊爸爸,但秦國一旦勢弱,義渠國也會立刻開始挺腰子,對秦國動手動腳……這種誰也搞不定誰的局面,一直持續了很長的時間。
公元前318年,義渠國和中原的其它諸侯國搭上了線,然後和他們前後夾擊,差點一舉要了秦國的老命,於是秦國就開始痛定思痛,準備一舉解除後患,徹底的滅了義渠國。當時秦國的當家人,是秦惠文王(羋月的正夫)。看過《羋月傳》或者《大秦帝國》的朋友,應該對他不會陌生,他是一個非常有為的秦王。
當他放下和中原諸侯的紛爭,全心全意的攻打義渠國時,義渠國立刻就感受到了撲面而來的壓力,在秦惠文王去世之前,他曾經攻破了義渠國的二十五座城池,打的義渠國只能俯首稱臣。但不久之後,年僅四十六歲的他就“英年早逝”(和他兒子秦昭襄王比)。在他去世後,繼位的是他的兒子秦武王,秦武王因為喜歡角力,在繼位不久之後,就因為一次意外,而因傷不治而去世。
接替秦武王的就是秦昭襄王,當時的秦昭襄王年方二九,又只在外國當過質子,本身並沒有什麼從政經驗,所以管理國家的眾人,就落在了羋月的身上。羋月為了不讓丈夫的辛苦白費,為了讓兒子能安心地治理國家(這句可能有點矯情了),所以第一個要解決的,就是義渠國的問題。她為了一勞永逸地解決這個問題,就把前來祝賀秦昭襄王繼位的義渠王引入了宮闈……
然後她用她和他的兩個孩子,牽絆住了義渠王,為秦國發展的解決了後顧之憂。等到秦國的國力穩定以後,羋月和秦昭襄王聯手,在後宮把義渠王給超度了,然後他們又趁著義渠國國內群龍無首,一舉派兵滅了義渠國。
從上述內容,我們不難看出,宣太后和義渠王雖然也確實存在“出軌生子”,但宣太后和趙姬的動機不同,宣太后不是為了一己的私慾,而是為了秦國的大義,所以她的所作所為,我們可以稱作是“犧牲”,而趙姬,她根本就“不配”和宣太后相提並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