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總統杜魯門(左一)、國務卿馬歇爾(左二)以及經濟合作總署署長保羅·霍夫曼(右二)等。
霍夫曼對蔣介石政府毫無好感
1948年12月11日晚,霍夫曼一行到達上海。
蔣介石仔細一想,覺得王世傑講得有道理,決定將接待規模縮小一些,只派外交部長王世傑到上海機場迎接,中午由行政院長孫科和王世傑在上海招待一餐,他再相機在南京官邸作一次宴請。
第二天上午,霍夫曼與蔣介石政府“美援委員會”的高官王世傑、葉公超等人舉行會談。在會談過程中,國民黨高官們認為此次機會難得,應抓住時機要求美方提供緊急援助。於是,他們將過去的美援運用情況放在一邊,提出先談援華問題。
王、葉都說,近一段時間以來,由於大家知道的原因,中國的經濟、軍事狀況很糟糕,也可以說到了崩潰的邊緣,請求美國政府從維護中美關係的大局出發,緊急對華援助,幫助中國政府渡過目前的難關。
葉公超還反覆向霍夫曼強調,蔣介石對他這次來華寄予很大的希望,希望霍夫曼在援華問題上扛扛重擔,緊急向國民黨政府提供一些援助,不要使蔣介石失望。
霍夫曼見國民黨高官一見面就開口要錢要物,心裡頗不悅。他直截了當地對王世傑、葉公超說:“美國的對外援助是一年向國會申報一次,現在提緊急援助不大可能。”
王世傑等高官們又說中國政府實在是太困難了,現在無法提年度對華援助,可否向國會另提臨時性援助方案,以使援華工作不至中斷。
國民黨高官們如此急切地要錢,使霍夫曼非常反感。他忍不住批評說:“既然你們對美援追得這樣緊,那我就直言相告,我們過去對華援助並不少,但蔣委員長及其指揮作戰的軍事將領們太無能,沒有用好我們的援助,使我們至今看不到什麼成效,令我國政府非常失望。最令我們傷心的是,我們援助你們的許多武器、物資已落入共產黨及其軍隊之手,共產黨再用這些武器打你們的軍隊,並加速了你們的危機。如果我國政府再像先前那樣援助你們,你們政府豈不垮得更快?共產黨軍隊得到的武器豈不更多?我想,如果美國政府再要援華的話,不能再援助蔣委員長領導的政府,只能幫助願意保持自己自由的人民。”
霍夫曼的一席話刺得在場的國民黨高官們面紅耳赤,無言以對。據參加會談的一國民黨官員後來說,霍夫曼的話講完十幾分鍾,場上仍無一人講話,可見會場的氣氛之冷。
孫科受刺激,向蔣介石辭職
這天中午,由國民黨行政院院長孫科設宴招待霍夫曼。霍夫曼原本不願參加這次宴請,因孫科一定要請,霍夫曼推託不掉,只好勉強答應出席宴請。
孫科在席上告訴霍夫曼,他從翁文灝手中接任行政院長還不到一個月,知道國家已陷入困境。他這個院長不好做,也做不了多久,因蔣介石非要他幹,他推辭不掉,只好硬著頭皮接過來做。現在,對他困擾最大的問題是經濟,每天從早到晚,四面八方的人都來向他要錢,他又拿不出來,故頭痛不已。
孫科一說完,霍夫曼直言不諱地說:“蔣委員長任命這個當院長,任命那個當院長,為何不任胡適先生做院長?胡適為中國的一大偉人,他學識淵博,責任心強,兩袖清風,一心奉公。他當年在美國任大使時,既為中國爭取了美援,又在美國介紹了你們國內的抗戰情況,還傳播了中國文化,在美國各界獲得極高的評價。胡適先生在美國頗有聲望,如果由他當中國的行政領導人,美國的援助就會源源而來。蔣委員長在美國政界的名聲不怎麼好,你們現在向美國要援助,就很困難。”
霍夫曼的這番言論,使孫科相當難堪。由於話不投機,孫科在席上食中無味,談之無趣。宴會很快就結束了。當天下午,孫科向蔣介石簡要彙報了他與霍夫曼見面的情況,並提出辭去行政院長一職。
蔣介石問他為何而辭,孫科如實向蔣介石說明了原因。他還告訴蔣介石,國內經濟已臨近崩潰,無法可想,求外援美國政府又不信任他,他在這個位子上就無法往下幹了。
蔣介石聽了沒有同意,勸孫科說,他上任時間太短,如果辭職,就會造成政局不穩,人心混亂。此時換人,也不易爭取到美國政府的援助。無論如何要撐下去,不要胡思亂想。
1948年12月12日下午,霍夫曼先後與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美國志願救濟團體代表亨利等座談。在座談中,司徒雷登、亨利等人對蔣介石及其他國民黨高官的腐敗無能抨擊甚多。
13日下午,霍夫曼在上海舉行記者會,他對中外記者們說,中國國內的經濟遇到了很大的困難,特別是物價飛漲、通貨膨脹,到了難以收拾的地步,政府也拿不出好的辦法應對,這是國共內戰造成的結果。中國人民的生活非常貧困,國力甚弱,根本不應有內戰,應建立一個包括共產黨在內的各黨派人士的聯合政府。如果中國的主要領導人當初聽了美國政府的忠告,局面絕對不會是今天這個樣子。
儘管霍夫曼的言論使蔣介石難受,但考慮到霍夫曼是美國總統特使,又系美國政府負責對外經濟合作和援助的官員,手中握有財、物大權,蔣介石還是很想會見霍夫曼。他指示孫科,希望將霍夫曼勸到南京來。
孫科根據蔣介石的指示,勸霍夫曼到南京走一趟。不料,霍夫曼不買他的賬,聲稱不願到南京,使蔣介石相當難堪。
14日一天,孫科不斷勸說霍夫曼到南京,並一再對他說,他到中國來了,就是貴賓。在禮儀上,中國的最高領導人應該會見一下他。如果不願會談,與蔣介石在一起吃餐飯也行。
經過孫科這一陣好說歹說,霍夫曼才勉強同意到南京。
宴請演變成一場外交風波
晚上8點,蔣介石用一架專機將霍夫曼接到了南京。
隨後,蔣介石在“總統府”用最高檔次的宴席招待霍夫曼。
蔣介石已知美國總統杜魯門、國務卿馬歇爾對他頗有意見,也知道霍夫曼對他不感冒,故儘量不談政治,不提對華援助,只談羅斯福與他的友誼,談過去美援對中國各項事業幫助甚大。還說他一直沒有忘記對華友好的羅斯福總統,中國人民也會永遠銘記羅斯福總統的恩德。
蔣介石的上述言論,霍夫曼聽了就知道是什麼意思,並儘量少說話。有時,蔣介石問他,他也只“嗯嗯”一兩聲。由於雙方沒有共同語言,這次宴會,只進行40多分鐘就草草結束了。
蔣介石感到受了很大的羞辱,氣得大叫:“霍夫曼太不懂禮貌,太不像話!要知道他是這樣一個東西,我一定不與他見面!”
罵過之後,蔣介石又下令外交部長王世傑緊急約見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以表達對霍夫曼侮辱蔣介石和中華民國政府言論的抗議,並強烈要求霍夫曼向蔣介石和中國政府道歉。
王世傑無奈,只有根據蔣介石的指示約見司徒雷登。
司徒雷登沒有料到,蔣介石宴請霍夫曼的結果會演變成一場外交風波。沒有辦法,他只好一面找霍夫曼談話,一面將中國外交部的抗議報告美國國務院。
霍夫曼聽了蔣介石的抗議,他說:“我沒有錯,只不過說了幾句真話,蔣介石不服、有氣,那我就要問問他,過去美國給中國的那麼多的援助到哪裡去了?中國國內的局勢為何還在一天天地惡化?共產黨及其軍隊為何被他越打越多?越打越強大?”
15日,美國國務院給司徒雷登來電,告知霍夫曼的談話事先未告知國務院,國務院也未授權霍夫曼發表那些言論。霍夫曼在中國的一些說法,是他個人的看法和意見。
霍夫曼回到美國後,杜魯門及其政府既未對他進行批評,也未給他任何處分。從杜魯門對他的態度可看出,霍夫曼在中國發表的對蔣介石的輕蔑、羞辱言論,是杜魯門、馬歇爾等美國高官們想說而不便說的話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