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宗,皇帝廟號之一,明褒實貶,中國歷史上廟號為神宗的大一統王朝的皇帝有宋神宗趙頊和明神宗朱翊鈞,此外還有大理國的神宗段智祥和西夏神宗李遵頊。
諡法上對“神”的定義是:民無能名曰神;壹民無為曰神;安仁立政曰神;物妙無方曰神;聖不可知曰神;陰陽不測曰神;治民無為曰神;應變遠方、不疾而速曰神;能妙萬物曰神;道化宜民曰神;顯仁藏用曰神;則天廣運曰神。從字面意思上看它是褒義,但是實際上它是貶義。我們從宋神宗和明神宗身上看看一個幾十年不上朝的皇帝和一個政績顯著的皇帝為何都會得“神”這個廟號。
宋神宗御容
1、宋神宗趙頊
神宗趙頊,宋朝第六位皇帝,宋英宗趙曙的長子,治平四年(1067年)繼位,時年19歲;元豐八年(1085年)去世,享年38歲,葬於永裕陵。
趙頊19歲繼位,從父親宋英宗手中接過大宋王朝,經過仁宗、英宗兩朝的積累,此時的大宋表面上看起來一派欣欣向榮的樣子,但是實際上早已危如累卵。此時的北宋朝廷,軍費支出龐大,官僚機構臃腫再加上年年向遼國輸送歲幣使得大宋的財政年年虧空。據《宋史·食貨志》記載,治平二年(1065年)的時候,宋朝財政虧空已達1750餘萬。繁重的徭役使得農民不斷的暴動反抗,趙頊也對宋太祖和宋太宗的“祖宗之法”產生了懷疑,此時年輕的趙頊認為變法才是解決這一危機最好的方法。
宋神宗時期北宋疆域
熙寧元年,王安石進京述職,趙頊與王安石經過深入的交談後在變法一事上達成一致。隨後趙頊任命王安石為參知政事,負責變法事宜。不得不說此次變法使得大宋的氣象煥然一新。經過多年的變法,北宋的國庫變得豐滿,收入大大增加;全國的耕地面積和畝產都得到極大的提高;對外收復了自安史之亂後丟失了近300年的河湟地區,使得大宋拓地兩千裡。
王安石
所以從以上政績來看,趙頊雖然在位時間並不算長但是他對大宋做出的貢獻絕對是極大的。《宋史》對他的評價:“其即位也,小心謙抑,敬畏輔相,求直言,察民隱,恤孤獨,養耆老,振匱乏。不治宮室,不事遊幸,勵精圖治,將大有為”。可見相對於他的後輩兒宋徽宗,趙頊絕對是一個稱職的好皇帝。那麼如此政績顯赫的趙頊為何會的到“神”這個廟號呢?
主要原因在於變法導致的黨爭,宋神宗趙頊在位及以後的幾十年中都沒能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自王安石開始變法,雖然得到神宗的大力支援,但是仍然舉步維艱。新法在很多方面觸犯了享有特權的大官僚、大地主、大商人的利益。這股反對力量得到了太皇太后、皇太后及神宗皇后的反對。同時變法本身也存在一定的缺點,遭到了朝中一些大臣們的反對,像韓琦、司馬光等都在反對之列。
司馬光
因此形成了新舊黨爭,宋神宗一方面想要變法,一方面還要顧及皇室及大臣們。時間久了趙頊變法的決定也慢慢動搖了。最終變法失敗,王安石被貶。在以變法圖強為政治目標的人來說,趙頊絕對算得上是一個勤政愛民的好皇帝,然而在傳統的儒家觀念中,趙頊執政是19年間民不聊生、混亂不堪,砸他們看來神宗改革經濟體制,增加國庫收入,是收刮民脂民膏、與民爭利,導致國家混亂。對外開疆拓土,若打了敗仗,是輕啟邊患、窮兵黷武;打了勝仗,拿下土地毫無價值,徒增軍費,導致邊境紛爭,還耗費了國力。他們認為正是神宗的勵精圖治把北宋送上了滅國之路。
宋神宗畫像
正如《宋史》對趙頊的評價:“未幾,王安石入相。安石為人,悻悻自信,知祖宗志吞幽薊、靈武,而數敗兵,帝奮然將雪數世之恥,未有所當,遂以偏見曲學起而乘之。青苗、保甲、均輸、市易、水利之法既立,而天下洶洶騷動,慟哭流涕者接踵而至。帝終不覺悟,方斷然廢逐元老,擯斥諫士,行之不疑。卒致祖宗之良法美意,變壞幾盡。自是邪佞日進,人心日離,禍亂日起。惜哉!”所以趙頊便被後世上“神”這一廟號,私以為趙頊得到這個廟號很冤。
2、明神宗萬曆皇帝朱翊鈞
朱翊鈞,明朝的第十三位皇帝,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他和他的爺爺嘉靖皇帝很像。嘉靖皇帝在位45年,兩人的在位時間佔大明朝的三分之一。此外他和他的爺爺還有一個共同點即兩人都是幾十年不上朝。
萬曆皇帝朱翊鈞
朱翊鈞10歲繼位,此時由張居正輔政,張居正實施的一系列措施使得明朝的經濟得到很大的發展,開創了“萬曆中興”的局面。然而朱翊鈞親政後,先是主持了萬曆三大徵,雖然開疆拓土但是耗費了大量的帑銀,後來乾脆28年不上朝,但是朝廷依舊可以正常運轉。後來起遣宦官充當礦監稅使,赴各地掠奪民財,多次激起市民反抗。晚年因立嗣釀成黨爭,後患非淺。朱翊鈞死後24年明朝便滅亡。
張居正影視形象
《明史》對他的評價是:“神宗沖齡踐阼,江陵秉政,綜核名實,國勢幾於富強。繼乃因循牽制,晏處深宮,綱紀廢弛,君臣否隔。於是小人好權趨利者馳騖追逐,與名節之士為仇讎,門戶紛然角立。馴至悊、愍,邪黨滋蔓。在廷正類無深識遠慮以折其機牙,而不勝忿激,交相攻訐。以致人主蓄疑,賢奸雜用,潰敗決裂,不可振救。故論者謂明之亡,實亡於神宗,豈不諒歟。”
縱觀兩位神宗皇帝,萬曆皇帝的所作所為在其死後得一“神”字也合情合理,但是趙頊得一“神”字卻頗不公正,只不過是由於意識形態和價值觀之爭導致的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