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都曾想過,如果自己能“穿越”回古代的話,到底是做皇帝還是做王爺?皇帝雖然貴為九五之尊,掌握生殺大權。但平時公務繁忙,還有千百雙眼睛盯著,一旦有什麼事情做的不對就要被人戳脊梁骨了。而在皇帝的“陰澤”下生活的王爺們,反而落得輕鬆自在。在康熙晚年,皇子們便面臨著這樣的選擇,到底是爭皇位還是老老實實做個王爺?
康熙十四年(1675年),康熙立了年僅兩歲的二阿哥胤礽為皇太子。做了皇太子就意味著以後能繼承皇位了,因此胤礽非常的囂張跋扈,在朝堂結黨營私。這可謂是犯了大忌了,在沒有戰亂的年代,皇帝最要提防的不是別人正是自己的兒子造反奪位。
因此在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康熙皇帝以皇太子胤礽“不法祖德,不遵朕訓,惟肆惡虐眾,暴戾淫亂”等理由,廢除了皇太子,這也便引起了其他幾位阿哥對皇位的覬覦。
參與到奪嫡之爭的皇子有大阿哥愛新覺羅·胤禔、二阿哥愛新覺羅·胤礽、三阿哥愛新覺羅·胤祉、四阿哥愛新覺羅·胤禛、八阿哥愛新覺羅·胤禩、九阿哥愛新覺羅·胤禟、十阿哥愛新覺羅·胤䄉、十三阿哥愛新覺羅·胤祥、十四阿哥愛新覺羅·胤禵。
這八位皇子的創造了清朝歷史上著名的“九子奪嫡”事件,而最後勝出的人正是四阿哥胤禛,也就是雍正皇帝。
雍正雖然是眾阿哥中的勝出者,但他並不是真正的人生贏家。雍正給自己揹負的壓力太多了,或許他是在極力的證明自己,康熙選擇自己是正確的選擇,因此雍正把自己變成了清朝“第一工作狂”。每天早期批閱奏摺,晚上到了在寢宮還要批閱奏摺,啥事情能親力親為就親力親為。
在位期間確實做了很多重要的改革,比如說廢除賤籍制度,實行攤丁入畝,減輕了農民的負擔。實行耗羨歸公,建立養廉銀製度,讓貪官變少了。但日夜操勞之下,只做了十三年皇帝就駕崩了。
相比於雍正而言,十二阿哥胤祹才是真正的人生贏家。胤祹雖然是定嬪萬琉哈氏所生,但卻挺受康熙重視的。康熙五十六年,胤祹便被任命為了內務府總管,之後更是受命掌管蒙古漢軍三旗。
如果胤祹參與奪嫡之爭,其實也並非完全沒有希望。但胤祹卻甘心做好自己的事,絕不參與奪嫡之爭。因此雍正繼位後,將其他參與奪嫡之爭的兄弟都打壓了下去,為了彰顯自己的“明德”便任用了一項不好爭鬥的胤祹。
雍正八年,胤裪受封羅履郡王爵。雍正十三年又晉升為和碩履親王。雍正去世後,便是由胤裪一手操辦的喪事。乾隆執政後,胤裪依舊受到重用。在乾隆十五年,胤裪成為了乾隆朝,第一個可以乘轎上朝者的人,就這樣胤裪無病無災的活到了乾隆二十八年薨世,享年七十七歲,實屬人生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