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蓋可以說是東吳少數明星將領,而且也是人家實打實的功勳卓著,演義也不敢隨便抹黑的真正大佬之一。
《三國志周瑜傳》:瑜部將黃蓋曰:“今寇眾我寡,難與持久。然觀操軍船艦,首尾相接,可燒而走也。”乃取蒙衝鬥艦數十艘,實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書報曹公,欺以欲降。又豫備走舸,各系大船後,因引次俱前。曹公軍吏士皆延頸觀望,指言蓋降。蓋放諸船,同時發火。時風盛猛,悉延燒岸上營落。頃之。煙炎張天,人馬燒溺死者甚眾,軍遂敗退,還保南郡。備與瑜等復共追。曹公留曹仁等守江陵城。徑自北歸。
黃蓋最為著名的自然是赤壁之戰,獻詐降計,是火燒赤壁的核心人物,也是真正戰術存面上提出詐降的。《三國演義》雖然沒有怎麼抹黑黃蓋,但是赤壁之戰的很多功勞都給了周瑜和諸葛亮。比如周瑜提出的“苦肉計”實際上是沒有的,借東風更是子虛烏有了。
周瑜小勝幾場之後,赤壁之戰陷入僵局,是黃蓋主動提議採用火攻之策,並且親自前往曹營詐降。雖然歷史上黃蓋詐降沒有《三國演義》中描述的那麼精彩,先是龐統獻連環計,然後是黃蓋和周瑜唱雙簧,上演“苦肉計”取信曹操,結果萬事俱備只欠東風,諸葛亮借來東風,這才成功火燒赤壁。
但是《三國志》中記載的黃蓋,卻不僅勇猛精進,還是一位被忽略的智將,是一位善於採用戰術的戰術大師。黃蓋看出曹操鐵索連舟,用火攻就可以成功打敗曹操,又親自前往詐降,可謂有勇有謀。
赤壁之役,蓋為流矢所中,時寒墮水,為吳軍人所得,不知其蓋也,置廁床中。蓋自強以一聲呼韓當,當聞之,曰:“此公覆聲也。”向之垂涕,解易其衣,遂以得生。
作為赤壁之戰的先鋒官,黃蓋差點功成身退,為國捐軀。黃蓋點燃火燒赤壁的第一把火之後,被曹軍流失射中,墜入江中,幸運的被吳國士兵救上船。士卒卻不認識黃蓋,將黃蓋放在廁床上。黃蓋大聲呼喊韓當,韓當聽到這才救了黃蓋。如此親冒箭矢,不惜驅命,讓黃蓋往往給人以勇猛過人的影響,但其實黃蓋才是赤壁之戰的戰術大師,周瑜知人善任,總覽全域性,當然也功不可沒。
赤壁之戰後,黃蓋很少再活躍在前線,但是其戰術大師是風采依舊《三國志黃蓋傳》:武陵蠻夷反亂,攻守城邑,乃以蓋領太守。時郡兵才五百人,自以不敵,因開城門,賊半入,乃擊之,斬首數百,餘皆奔走,盡歸邑落。誅討魁帥,附從者赦之。自春訖夏,寇亂盡平,諸幽邃巴、醴、由、誕邑侯君長,皆改操易節,奉禮請見,郡境遂清。後長沙益陽縣為山賊所攻,蓋又平討。加偏將軍,病卒於官。
赤壁之戰後,武陵發生蠻族叛亂,黃蓋被調任為武陵太守。當時手下計程車兵才五百人,黃蓋卻藝高人膽大,設下“空城計”,大開城門,不是人人都有司馬懿的水準,賊寇一看城門大開,都爭相擁入,黃蓋的“空城計”卻是真的設有埋伏,等到賊寇進入到一半的時候,突襲賊寇,斬首數百人,其他人都一鬨而散。黃蓋採取只誅首惡,赦免附從的人,很快就將賊寇撲滅。當時的山越、蠻族首領都更改風向,聽命於黃蓋。
黃蓋做官也很有一套黃蓋在剿匪方面非常擅長,在山越、盜賊中聲望很高,因此常常被委任為有賊寇作亂的地方最高長官。不僅需要維護治安,還要管理內政。黃蓋並不擅長內政,因此委任兩個掾史處理,並且交代兩人好好做事,自己是不會用鞭杖來懲罰你們的。
一開始,因為畏懼黃蓋的威名,兩人都兢兢業業,後來卻以為黃蓋不會檢視文書,而日漸懈怠,假公濟私。黃蓋暗自掌握兩人的不法之事,召集手下官員舉辦酒宴,在席上問責兩人。黃蓋說之前已經告誡你們絕不會以鞭杖來懲罰你們,黃蓋誅殺了兩人,一時之間,郡縣震動,官員和吏員們再不敢欺哄黃蓋。
黃蓋因此以能決斷事務能聞名,“蓋當官決斷,事無留滯,國人思之。”
黃蓋自幼就熟讀兵法,少時雖窮,不墜青雲之志黃蓋其實出身官宦世家,但是祖父和家族分離,遷移居住在零陵。家道中落,黃蓋很小的時候,就成了孤兒,但是黃蓋卻一直很有雄心壯志。在揹負新柴的時候,都不忘讀書,學習兵法。
之後,黃蓋也和東漢很多讀書人一樣,擔任郡吏,再被考察為孝廉,升任公府。如果亂世沒有到來的話,黃蓋或許會一直讀書做官,但是黃巾起義之後,各地烽煙四起,黃蓋在孫堅舉義兵討伐董卓的時候,投奔孫堅,自此跟隨孫堅南征北戰。
在孫堅死後,又跟隨孫策,孫權,一直到病死在官任上,為東吳鞠躬盡瘁,死而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