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遣一支艦隊前往明朝,目的就是攻取廣東香山的澳門,開啟與明朝的貿易大門。
當然,荷蘭紅毛番的作戰物件,肯定不是明朝的水師;而是霸佔著澳門的葡萄牙人。
荷蘭早就眼紅於葡萄牙人,能夠跟明朝進行互市,幾乎是壟斷了明朝與外商的貿易;新興的“海上馬車伕”,自然是要來分一杯羹的,於是澳門之戰就打響了。
兩個西方國家,就這樣在明朝的領土上,極其慘烈的廝殺了一場。
最終誰勝誰負了呢?
1、荷蘭人開局不利缺乏彈藥
1622年的6月22日,東印度公司的十六艘戰船,與一千多名士兵及僱傭兵,在艦隊司令雷約茲的率領下,抵達了澳門外港。
按照當時身在明朝的,葡萄牙傳教士曾德昭的說法,荷蘭人這是有備而來的:
“15艘荷蘭船進入該港,有決心和把握佔領那座城市(澳門),甚至(作者原注:他們思想中)已經自行把它的主要地區瓜分。”(《大中國志》)
如曾德昭所言,荷蘭人肯定是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但葡萄牙人也不是吃素的,他們也事先做了準備。尤其是開挖了大量的壕溝,與修築了大量的城防炮臺,有效的抵擋了荷蘭人的進攻。
事後證明,葡萄牙人設定壕溝與修建炮臺,將會成為他們“保衛”澳門的關鍵因素。
荷蘭人艦隊抵達澳門後,就想在第一時間登陸,但是因為葡萄人設定了壕溝;所以荷蘭人只能暫時“休戰”,轉而進入了備戰狀態,另擇登陸地點發起進攻。
6月24日一早,約六百多荷蘭士兵,在艦隊司令雷約茲的帶領下,發起了登陸作戰。結果敢進入炮臺射程,雷約茲就很“不幸”的,被葡萄牙人的火炮擊傷。
參與過此戰的僱傭兵利邦記錄說:
“炮臺就在海邊,剛一抵達,指揮官雷爾松(即雷約茲)的額頭,就被炮彈碎片擊穿,說不出話,被帶回船上。”(《海上冒險回憶錄》)
雖然雷約茲出師未捷身先傷,但是荷蘭人並沒有停下進攻;指揮權移交給了瑞凡上尉。瑞凡上尉也是個猛人,帶著荷蘭士兵就是猛打猛衝,不但越過了壕溝,而且成功奪取了炮臺。
但這只是葡萄人設定的外圍防線,離他們想要拿下澳門的目標,那還差了好幾道防線。
於此同時瑞凡上尉犯了個致命的錯誤,那就是沒有讓荷蘭士兵做補充修整,尤其是沒有獲得彈藥補充,就馬不停蹄的去追趕葡萄人了。
不過身經百戰的僱傭兵利邦,其實已經看出來了,葡萄人這是在誘敵深入:
“但敵人撤退,其實是想引誘我們進攻。”(《海上冒險回憶錄》)
由於荷蘭士兵登陸作戰時,火器彈藥消耗嚴重,所以利邦要求補充彈藥再做追擊。瑞凡上尉同意派一箇中士帶人去取,但是仍然命令利邦上去追擊。
利邦追擊到一座修道院的時候,火藥基本已經耗盡,所以只能固守待援。而這座修道院根據曾德昭的記錄,應該就是聖瑪利亞教堂。眼見荷蘭人的槍炮聲逐漸停止,葡萄牙人就展開了反攻,炮彈傾瀉到了荷蘭人構築的陣地上。
“敵人(葡萄牙人)全力反撲,因為在陸上作戰,他們火炮猛烈,持續攻擊了三時個小時。”(《海上冒險回憶錄》)
一陣炮轟之後,葡萄牙人徹底壓制了荷蘭人,於是發起了反衝鋒。打頭陣的則是三百多黑人奴隸,他們領取刀、矛等冷兵器後,就被葡萄牙人驅趕著,找荷蘭士兵玩命了。
戰況極其的慘烈,雙方進行了一場肉搏戰,利邦是這麼記錄的:
“我完全沒有看到火槍或其他武器,只見他們(奴隸)沒命似的朝我們蜂擁而來,如野獸一般;死傷無數。”(《海上冒險回憶錄》)
關於葡萄牙人驅逐奴隸當炮灰的事,曾德昭在《大中國志》中也有相關記載;荷蘭士兵儘管擊退了奴隸,但是仍然處於極其不利的狀態。
2、葡萄人憑藉多重炮臺大獲全勝
在擊退奴隸的自殺衝鋒後,荷蘭人的火藥補充終於到了;結果由於荷蘭人僕從軍操作不慎,一個爪哇人在裝添火藥的時候不幸走火,不但導致他直接被炸飛,而且本就不多的火藥補給,基本也算是被霍霍了。
看到荷蘭人陣地發生爆炸後,葡萄牙人立馬又組織了反擊,直接衝向了混亂的瑞凡連隊。荷蘭人被衝擊的七零八落,瑞凡連隊基本上全軍覆沒:
“衝向瑞凡的連隊,殺得片甲不留,只剩八九個人。”(《海上冒險回憶錄》)
倖存的八九個人當中,就有僱傭兵利邦;面對葡萄人的圍攻,利邦當時也不抱突圍的希望,只想多放倒幾個葡萄人墊背。瑞凡上尉帶著僅存的幾個人,冒死殺出了一條血路,終於得到了外圍戰友的增援。
“我們下山時,與敵方士兵短兵相接,彼此廝殺,我方士兵持劍殺出一條血路。”(《海上冒險回憶錄》)
但隨即葡萄牙人就反攻了外圍壕溝裡,荷蘭人紛紛上船潰退;利邦在撤退前擊斃了一個傳教士。
據利邦記載說,這個傳教士冒著槍林彈雨,站在岸邊鼓動葡萄牙人反擊,給荷蘭人造成重大傷亡:
“我看到一個大個子傳教士,或是耶穌會士,站在岸邊煽動他們計程車兵殺我方的人。”(《海上冒險回憶錄》)
於是趁著混亂,利邦摸到他身後,直接扎他了個透心涼;然後才撤退到船上。
雖然說是撤退,其實就是敗退:
“但他們登船時,葡萄人的槍手,在兩邊的山頭上,正對著他們不斷射擊。”(《大中國志》)
此記載與利邦撤退時的記錄可以相互印證:
“各種舊式、新式火槍,如冰雹般不斷朝我射擊。”(《海上冒險回憶錄》)
關於此戰荷蘭人的傷亡,的確是非常重大的,按照利邦的估計,起碼要損失500人。
“原有八百人,現在只剩下兩百五十人。”(《海上冒險回憶錄》)
曾德昭估算的資料也差不多:
“淹死了400多人,受傷者數目不詳,但估計不少。”(《大中國志》)
但其實倆人都估計高了,實際上荷蘭人此戰有136人戰死,126人受傷,另有少數士兵被俘。
戰後關於荷蘭人的失敗,利邦一股腦都怪到了瑞凡上尉身上,如果不是他下命令追擊,而是能夠等到增援或火藥後在追擊,荷蘭人絕不會敗陣撤退。
“這一切都是因為缺乏彈藥,還有那個瑞凡下的錯誤命令而肇禍!”(《海上冒險回憶錄》)
指揮不當只是一方面;
真正失敗的原因是:雖然荷蘭人佔據武器優勢,但僅憑荷蘭人的兵力,壓根無法突破葡萄人的炮臺防線。
根據曾德昭的記述,葡萄牙人盤踞澳門那麼多年,早就把澳門的城防措施修築的極其完善了,其中僅炮臺(堡壘),就修築了六坐:
“聖保羅堡,作為大本營,比城市還要高,擁有15門大炮,1個守衛場;
第二是波多堡,有14門大炮,其中有6門大的,每門可容50鎊重的炮彈,及另一個守衛場;
第三是步昂·波多聖母堡,有8門炮;
第四是山對面的聖弗朗西斯堡,有8門炮;
第五是聖彼得堡,有5門炮;
第六是聖約翰堡,有3門炮。”(《大中國志》)
利邦所謂的荷軍攻下的炮臺,根據曾德昭的記載,則是步昂·波多聖母堡;而此戰整個澳門城僅有不到1000葡萄牙人,其中大部分是商人和教士,真正駐守計程車兵沒有多少。這也是葡萄牙人驅趕奴隸衝鋒的原因。但他們憑藉這些堡壘,不但抵擋住了荷蘭人的進攻,而且還成功的進行了驅趕。
所以這些堡壘炮臺發揮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形成交叉火力網的時候。
3、澳門之戰時明朝人在幹嘛?
葡萄人和荷蘭人,在明朝的領土澳門廝殺時,明朝人知道這回事嗎?
答案是知道的。
荷蘭人的船隊還沒有開到澳門時,葡萄人就事先跟明朝官員通報過,並且申請加築堡壘進行抵禦:
“時徐如珂署海道副使,澳蕃奔告,紅毛將犯香山,請兵請餉,請木石以繕垣墉。”《香山縣鄉土志·澳門交涉附》
從這裡可以看出,葡萄人不僅通報了荷蘭人將要來犯的訊息,甚至還向明朝請求援軍。
但是被海道副使徐如珂回絕了,但是徐如珂同意他們加固炮臺,修築堡壘進行抵禦。
在明朝從澎湖驅逐荷蘭人後,明朝官員也在善後澎湖的事宜上,提到了佛朗機人與紅毛番的戰鬥。並且認為紅毛番的武器,比佛朗機人厲害多了:
“其作舟用火望遠之,精倍於澳夷也,澳夷方懾息避之,可比擬哉。”(《兵部題行「條陳彭湖善後事宜」殘稿(二)》)
關於澳夷為什麼能打退紅毛番,《漳州府志·洋稅考》也給出了答案:
“邇年與澳夷爭市舶地,相賊殺廣之海上,澳夷輒不勝,而高峻其城郭以防禦之。”
雖然澳夷在交手中也沒佔到多少便宜,但是葡萄牙人憑藉高大城堡炮臺,進行防禦還是綽綽有餘的。這點與曾德昭是不謀而合的。
當然,把話說的最狠的,還是《萬曆野獲編·紅毛番》中的記載,說葡萄人戰死的數萬:
“比舳艫相接,硝鉛互發,則香山夷大衄,所喪失以萬計。及誘之登岸,焚其舟,則伎倆立窮。自此相戒毋犯。”
香山夷居然損失數以萬計,這可真是無中生有了;反正就挺奇怪的,明朝的記載,基本都認定是葡萄牙人在捱揍;雖然他們最終擊敗了紅毛番。
應該是在和紅毛番接觸後,紅毛番的戰鬥力,明顯比佛郎機人更高,所以就覺得佛朗機人應該吃虧最大。
最後在做一個假設:如果荷蘭人擊敗了葡萄牙人,並且順利攻佔了澳門,明朝會怎麼處置呢?
其實這件事早在萬曆二十九年的時候,明朝的相關官員就給出了答案,當然是接著跟荷蘭人通商了。
萬曆二十九年,兩艘荷蘭戰船來到澳門,澳夷與紅毛番展開對峙。時任兩廣總督的戴燿得知後,面對下屬如何處置的疑問時,戴總督不緊不慢的給出了答覆:
“今香山澳夷據澳中而與我交易,彼此俱則彼此必爭。澳夷之力足以抗紅毛耶?是以夷攻夷也,我無一鏃之費,而威已行於海外矣;力不能抗,則聽紅毛互市,是我失之於澳夷而取償於紅毛也。吾以為全策,故令舟師遠伏以觀其變。”(《粵劍編·九月十四夜話記附》)
戴燿作為兩廣總督,關於荷蘭人與葡萄牙人的對峙,心裡跟明鏡一樣知道,他們無非就是爭著通商嘛。如果澳夷真的有能耐,把紅毛番給打回去了,那這就是以夷攻夷;剛好是給明朝長臉面,還省的明朝親自去動手收拾。
如果葡萄牙人扛不住,被荷蘭人給滅了咋整?好說啊。荷蘭人費勁巴拉的打仗,不就是想取代葡萄牙人跟明朝通商嘛。那就跟他通商好了,他又不是來找明朝打仗了,這是互惠互利的事。
所以明朝方面不需要做任何應付手段,只需要派水師盯著他們就行,真的打起來看熱鬧就成。
如果這次澳門之戰,荷蘭人真把葡萄牙人給滅了,對於明朝來說無關緊要,無非是換了一批“澳夷”做生意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