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史綱》第三單元學習 - 帝國時代
今日主題:最後一節,為什麼西方對羅馬一直念念不忘
丨知識要點:
1、西方想象力的天花板
對西方人來說,在很長時間裡,什麼時代都沒有羅馬那樣強大、繁榮。對於中世紀的人來說,尤其是這樣。
對於中世紀來說,羅馬的一切都要發達、先進得多。上一講說到了十字軍東征。當中世紀人浩浩蕩蕩一路向東,開進了東羅馬的君士坦丁堡,看到她那麼繁榮、富庶。
很長一段時間裡,羅馬都是西方想象力的天花板。
直到工業革命,創造出了令人難以置信的巨大財富、強悍軍隊,西方才徹底捅破了這個天花板。
2、羅馬在人類文明的高度上,為全人類提供了普遍性的經驗,分別是秩序、人心和力量。
第一、秩序,羅馬的多元一體秩序,給後代的西方留下了榜樣。
文藝復興,復興的就是希臘羅馬。那些大人物們,就是想把西方帶回羅馬,帶回他們心目中理想的黃金時代。
第二、人心,羅馬的野心和榮譽感,引發了後代人的共鳴。
羅馬以武立國,是靠人心裡面的榮譽感來驅動的。羅馬的政治軍事體制也在不斷地誘發人心裡的野心和榮譽感。這樣內外一體,羅馬才會如此強悍,取得如此高不可攀的業績。
從這個角度看,羅馬不只是代表著一種帝國原理,更代表著一種澎湃的激情。她把人類普遍的野心和榮譽感,變成了自己的專利。這樣你就能理解,為什麼幾乎所有西方大國的軍旗上,都印著羅馬的鷹。
對於西方人來說,羅馬人最富有野心和榮譽感,是最飽滿的人。羅馬人的這種精神狀態,激勵了無數西方的大人物。
第三、力量,這裡的力量不完全是power,羅馬人眼中的力量,其實更接近另外一個詞,virtue。字典翻譯是“美德”,但virtue在羅馬人那裡的意思,要比美德豐富得多。最主要的區別是,這種美德不像大多數人印象裡那麼文弱,它富有力量,它很硬。在羅馬人那裡,美德就意味著勇敢、堅強、忍耐,充滿男子氣概。好的道德品質必須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去兌現、去證明,讓大家心服口服。
其實文藝復興,就是西方人對羅馬的模仿;而這些文藝復興的巨人們強調的美德,說的就是這種羅馬式的、充滿力量的美德。
丨學習心得
對西方人來說,在很長時間裡,什麼時代都沒有羅馬那樣強大、繁榮。對於中世紀的人來說,羅馬還是西方人想象力的天花板,一直到工業革命,西方人才捅破了這層天花板。羅馬的高度文明,在於其全面、均衡的繁榮,也就是政治、軍事、經濟、文化都很強,沒有明顯的短板。如果這其中任何一條“腿”是瘸的,那麼隨著帝國的發展,這個短板就會拖後腿。
羅馬的秩序,即羅馬的多元一體秩序,給後代的西方留下了榜樣;人心,即羅馬的野心和榮譽感,引發了後代人的共鳴;和力量,即“美德”,但在羅馬人那裡,“美德”就意味著勇敢、堅強、忍耐,充滿男子氣概。這些品質共同塑造了今天的西方文明。
羅馬的力量,首先來自保障國民安全的基礎設施和貴族行為理應高尚的傳統。羅馬皇帝努力滿足了國民的需要。一切政令、公共設施、對外戰爭,都是為了滿足國民的安全感和享受需要。羅馬的強大,則是因為它的寬容開放,兼收幷蓄。正因如此,羅馬人智力不如希臘人,體力不如高盧人,經商的本事不如迦太基人,卻能一一打敗這些部族,而且在戰後還能與這些部族有秩序地和睦共處。
從羅馬帝國,中世紀到文藝復興,這一由強而衰再強的歷史發展程序,奠定了現代西方文明的發展基礎。正如李筠老師所說的,大家憑藉對羅馬帝國文明的嚮往而進行的復興復刻,才造就了現代西方文明的璀璨。
西方人夢迴羅馬,和咱們中國人經常夢迴唐朝是類似的。雖然我們都不完全知道當時是什麼樣子,但是那都是一個擁有秩序、繁榮和力量的年代,那是最理想的國度,那是我們的精神寄託。
鹽野七生在給中國讀者中寫道:“對於當代中國,在歐洲歷史上可作為借鑑的,唯有古羅馬帝國了……”當然,沒有一個帝國是可以永存的,歷史亦不能如戲劇般重新上演,但閱讀歷史的目的在於正視和破解當下的謎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