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說到,大陸會議批准並且簽署了《獨立宣言》,從這會兒開始,不能管他們再叫北美殖民地了,得叫美國。
然後大陸會議又批准了美國國旗,就是現在這個款式的,但當時還只有13顆星。產生了一個帶有憲法性質的《邦聯條例》。這地方您得記住,按照《邦聯條例》,當時他們形成的只是一個同盟,各殖民地仍然有自己的主權,是自由獨立的。
從這個時候開始,美國獨立戰爭大概可以劃分成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美國北部的戰鬥。剛一開始的時候,華盛頓率領的美軍完全不是英軍的對手。兵力、裝備有差距是一個原因,還有一個原因是戰爭初期華盛頓的指揮非常笨拙。他曾經作為英軍軍官指揮作戰的經驗幫了倒忙。指揮著一幫沒受過正規訓練、重灌備不多的泥腿子跟武裝到牙齒的英軍面對面打陣地戰、正規戰。跟咱們紅軍時期李德犯的錯誤是一樣的,那能不吃虧嗎?
經歷連續失敗之後,華盛頓率領殘兵逃過特拉華河。時值嚴冬,美軍缺衣少食,彈盡援絕,面臨軍心渙散,部隊幾乎解體的困境。華盛頓終於開竅了,他放棄了正規戰,改用奇襲的方式打擊英軍。
1776年12月25日,平安夜的凌晨,華盛頓率領2400人強渡特拉華河,夜襲英國的黑森僱傭軍,大獲全勝,取得了特倫頓戰役的勝利。之後又頂住英軍反擊,取得普林斯頓戰役的勝利。
這兩場戰役提升了美軍計程車氣,也振奮了美國的民心。讓華盛頓得以繼續堅持下去。但卻並未改變戰場上的不利局面。1777年,華盛頓率領的美軍多次在戰鬥中失利,連大陸會議所在地費城都被英軍給佔領了。
然而,就在這一年,英軍也犯了他們在戰爭中最大的一個錯誤。
1777年夏,英軍制定了一個計劃,想孤立新英格蘭,對美國各州來個逐個擊破。為此伯戈因將軍率領7000英軍南下,準備跟何奧將軍率領的18000英軍會師。但是何奧將軍卻根本沒有北上,反而南下突然進攻費城。猝不及防之下,軍事天才華盛頓將軍再次被擊潰。9月26日,費城失守,華盛頓率領殘兵躥入福吉谷,在當年冬天忍飢挨餓,大量士兵和隨軍平民要麼凍死、餓死,要麼逃亡。華盛頓向大陸會議求助,但大陸會議能給他提供的幫助也非常有限。
可是由於何奧將軍違令失期,伯戈因將軍率領的南下英軍被優勢美軍圍困在了薩拉託加。1777年10月17日,伯戈因將軍因孤立無援,大勢已去,向美軍投降。這就是著名的薩拉託加大捷。
應該說,1777年秋季的這兩處交換中,英軍違背了咱們中國是個人都懂的軍事常識。他們只顧一城一地的得失,葬送了自己一支規模相當大的有生力量。而且薩拉託加這場失利還導致了更加嚴重的後果。
法國在北美大陸爭奪戰失利之後,並不甘心失敗,一直注意這英美之間的這場衝突。薩拉託加大捷之前,華盛頓雖然獲得了一些小規模戰鬥的勝利,但至少在表面上看來,英軍一直牢牢掌握著正面戰場的主動權。看起來美國的造反隨時有被撲滅的可能性。法國就一直沒往裡摻和。
但薩拉託加大捷讓法國人意識到,新生的美國還是有一戰之力的。為此他們在1778年2月6日,跟本傑明。富蘭克林簽署了通商條約和同盟條約。約定共同戰鬥直到美國真正獲得獨立為止。
隨後法軍派出艦隊和陸戰部隊,前往北美幫助美國作戰。
英軍得到訊息後,為避免腹背受敵,放棄費城撤往紐約。在福吉谷裡憋了一冬的華盛頓將軍率領他身上長滿蝨子,瘦得皮包骨頭的勇士們進行了勇猛的追擊。但遭到英軍後衛部隊的反突擊,美軍在人數佔絕對優勢的情況下與英軍後衛部隊戰平,並眼睜睜看著英軍從容脫身。
之後華盛頓在法軍幫助下,將英軍圍困在紐約。北方戰事到此基本結束。
可以看出來,華盛頓在運動戰、襲擊戰中表現不錯,但一到正面戰場就掉鏈子。他的戰場表現非常符合他獨立戰爭前僅指揮過小規模部隊的履歷。1778年戰爭形勢改變,是由於法軍加入戰局所致。所謂的“福吉谷整軍”傳得神乎其神。但1.4萬美軍在追擊戰中拿不下幾千英軍後衛,似乎作用也沒有吹的那麼大。北部戰局發生根本性轉變,是英軍自身的錯誤所導致的,和華盛頓將軍用兵真如神似乎關係也不大。
在此之後,戰爭進入第二階段。英軍在南方發起進攻。
具體故事咱們明天再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