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周朝和春秋戰國的關係,在《中國歷史朝代歌》中就描述的很好,“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春秋與戰國,一統秦兩漢”。周朝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三個朝代,分成西周和東周兩個時期,其中東周又細分為春秋和戰國兩段。至於七國,是指戰國時期最強大的七個諸侯國秦,即楚齊趙魏韓燕,史稱戰國七雄。當然這只是籠統的說法,這裡面還有很多細節需要說明。

東周王朝和春秋戰國並不完全重合

東周王朝的第一年為春秋元年,但東周王朝的最後一年並不是戰國的結束年,當時戰國尚未迎來結局。

公元前1046年左右,武王伐紂,建立周朝。約八百年後,在前256年,秦軍攻佔了周王城,末代君主周赧王同年病逝,周朝滅亡。至此周朝共傳國君32代37王,享國共計790年。這790年之所以被劃分成西周和東周兩個時期,是因為在西周末年周室發生動亂,國都從鎬京遷到了洛邑,兩地大體位置相當於後來的長安和洛陽,兩都分居東西,故以此做劃分。

東周王朝根據時代特徵的不同分成了前後兩段,前半段即為春秋,後半段為戰國。東周王朝的第一年為春秋元年,但東周王朝的最後一年並不是戰國的結束年。東周王朝在前256年覆滅後,戰國時代的代表性諸侯——戰國七雄繼續存在了三十餘年。在前221年,秦國滅亡齊國後,戰國才算正式結束。

東周為什麼要劃分成春秋和戰國兩段

東周王朝之所以要分成兩段,是因為前後兩段的時代主題明顯不同。前半段是諸侯爭霸,目的是爭老大,而不是亡人國家。而後半段戰爭烈度明顯加劇,動輒亡國破家,最終以相互兼併成一個國家為結束。

春秋得名於孔子整理的魯國史書《春秋》,書籍記載了從魯隱公記述到魯哀公的史實,歷十二代君主,計二百四十四年。所載年限和春秋指代的時代並不完全重合。戰國同樣得名於典籍《戰國策》,戰國策記述了前490年至前221年的史實故事,同樣和戰國時代有所出入。

春秋戰國兩個時代的分水嶺並不像劃分西周和東周那樣清晰,歷代史學家對此莫衷一是,現在主流觀點是將前453年晉國魏趙韓三家滅智氏事件定為戰國的開始,也有不少人認為是前403年,魏趙韓三家被正式列為諸侯才是開端。

周朝和戰國七雄的關係

戰國七雄是指秦楚齊趙魏韓燕這七個戰國時期最強大的國家,他們都是周天子冊封的諸侯,名義上屬於君主和藩屬的關係。但在戰國前期,七國國君先後稱王,在法理上取得了同周天子平起平坐的關係

戰國時代並不是只有這七個國家,據統計戰國初期至少還有二十個諸侯,其中有不少國家生存時間還挺長。比如魯國是和周王朝一起覆滅的,衛國更是堅持到了秦二世時期。但是這些國家明顯實力偏弱,不能和七雄相提並論。這也是他們要稱王的主要動因,只有這樣才能最大程度顯出同弱國的區別。

七國雖然都是由周室冊封的,但他們的實力差距和歷史傳承千差萬別。歷史最久遠的是燕國,創自周文王庶長子召公,和周天子算是兄弟國。其次是體量最大的楚國,傳說在西周早年就立國了。再往後便是秦國,是在西周末年獲得了諸侯的地位。趙魏韓三家本是晉國的屬臣,後來逐漸做大並瓜分了晉國,並被周威烈王封為諸侯。剩下的齊國比較特殊,戰國時期的齊國和春秋時期的齊國的國君並不是一家人,齊國本出自姜太公,在春秋後期被田氏大臣篡國,故戰國時期的齊國又成田齊。

七國和周室關係雖有遠有近,但都不再把周天子看成天下共主,更多當成一個地位比較特殊的小國。在秦軍滅周時,其他六國也未做出什麼實質救援。

以上就是周朝和春秋戰國及七雄的關係,只要記得住朝代歌,就能明白其中的大致關係,如果想進一步深究,那個中說法還要更多。

88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秦始皇陵的水銀從何而來?從嬴政賞賜大秦一位寡婦說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