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如何強國,何去何從

東方列國計程車子們遍訪秦國三個月之後,各出治秦奇策。秦孝公深刻體會到,君無良相,孤掌難鳴,常盼管仲復生,不期而遇。

然則如何強國,秦孝公卻沒有成算。秦孝公圖強的目標就是要恢復穆公時代的霸業,與東方諸侯一爭高下。而衛鞅居然說魏楚齊韓不足效法,魏國乃甲兵財貨之強,齊國乃明君吏治之強,楚國為地廣人眾之強,韓國崛起則與齊國相似。上述三強,皆非根本強國,在於只強一時,不強永遠,只強其表,不強根本。

此中根源在於:其一,變法不深徹。李悝助魏文侯變法,以廢除井田、獎勵農耕、興旺田業為主,疏忽了封地軍制、吏治、爵制、國制、民制全面變法。齊國韓國則更是粗淺的整軍治吏之變法,沒有深徹地再造翻新。楚國之變法,因吳起慘死而中途夭折,對舊世族只有些許觸動,更休提深徹二字。其二,法令不穩定,沒有留下一個國家應當長期信守的鐵律。前代變法,後代復辟,根基不穩。所以秦國要強大,要從根本上強盛。

強秦之策

衛鞅的治秦之策《治秦九論》,這是衛鞅謀劃的變法大綱;

其一《田論》,立定廢井田、開阡陌、田可買賣之法令。

其二《賦稅論》,拋棄貢物無定數的舊稅制,使農按田畝、工按作坊、商按交易納稅之新法。如此則民富國亦富。

其三《農爵論》,農人力耕致富,並多繳糧稅者,可獲國家爵位。此舉將真正激發農人勤奮耕耘,為根本的聚糧之道。

其四《軍功論》,凡戰陣斬首者,以斬獲首級數目賜爵。使國人皆以從軍殺敵為榮耀,舉國皆兵,士卒奮勇,傷殘無憂,何患無戰勝之功

其五《郡縣論》,將秦國舊世族的自治封地一律取締,設郡縣兩級官府,直轄於國府之下,使全國治權一統。

其六《連坐論》,縣下設裡、甲兩級小吏。民以十戶為一甲,一人犯罪,十戶連坐,使民眾榮辱與共,怯於私鬥犯罪,勇於公戰立功。

其七《度量衡論》,將秦國所行之長度、重量、容器一體統一,由國府製作標準校正,杜絕商賈與奸惡吏員對庶民的盤剝。

其八《官制論》,限定各級官府官吏定員與治權,杜絕政出私門。

其九《齊俗論》,強制取締山野之民的愚蠻風習,譬如寒食、舉家同眠、妻妾人殉。

強兵之本,在激賞於民。勞而無功,戰而無賞,必生異心。目下之秦國乃至整個戰國都是有功無賞,有田無耕,有荒無救,有年無成。

公如青山,鞅如松柏

推究列國變法,至少需要三個條件。其一,有一批竭誠擁戴變法之士,居於樞要職位。否則,法無伸張,令無推行,行之朝野,便成強弩之末。其二,真法不避權貴。新法一旦推行,舉國唯法是從。即或宮室宗親,違法亦與庶民同罪。其三,國君對變法主政大臣須深信不疑,不受離間。否則,權臣死而法令潰。

強秦,是秦孝公畢生的大夢,為了這個夢,秦孝公九死而無悔,萬難不足以擾我心。你我君臣相知,終我之世,絕不負君。

上下同心君臣一體

秦國求賢,不為虛名,而為強國,何以強國,唯有變法,須得上下同心君臣一體。秦國變法之方略為:獎勵農耕以富國,激賞軍功以強兵,統一治權以正吏,化俗齊風以聚民。現在秦國舊制的弊端,第一,以王道為本,雜以零碎新政,民無以適從。第二,法無要領,獎罰不明。世族有罪不罰,庶民有功不賞。農人耕有餘依然貧困,軍士戰有功依然無爵。第三,無聚民之力,無懾亂之威,法令一統,令行禁止,有罪重罰,有功激賞,公正嚴明。

衛鞅以強秦為已任,冒險入秦,櫛風沐魚,苦訪秦國,拳拳之心,令人下淚。至此,大臣們同心變法,洗刷國恥,若有異心,天地不容。秦孝公拜衛鞅為左庶長,主持國政,推行變法,賜予先祖留下的鎮國金劍,全力實行變法。

26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大秦賦》,27諫臣的命換一蕩婦趙姬的自由與榮耀,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