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失敗,意味著歷代以天下共主為自稱的清朝政府,像一個妓女一樣裸露著衣服,供西方列強凌辱、蹂躪和踐踏,哀嚎的掙扎和滿腔的屈辱倒逼這個東方大國融入世界體系。
寧死不肯融入世界,用愚昧禁錮人們的思想鴉片戰爭開始時,這個自稱"十全老人"皇帝的乾隆,早已作古,但鴉片戰爭的發生,是他直接和間接埋下的"地雷"。
地理大發現之前,中國一直對外部世界感興趣,漢武帝時,派遣張騫出使西域,之後多次派遣使臣探險,差點兒到歐洲。隋煬帝也多次"召幕行人,分使絕域",遠至波斯等地。唐代各色人種聚集長安,一直是大唐開放氣派的一個標誌性證明。兩宋海外貿易更加興旺發達,而且外貿收入一度佔財政的半壁江山。就是"只識彎弓射大雕"的蠻夷大元王朝開放導致了《馬可.波羅遊記》。
地理大發現之後,全球化已經開啟,潮流不可阻擋,而恰恰從此開始,中國開始轉向閉關鎖國。
在農民出身的明太祖朱元璋看來,海外貿易不會給國家帶來任何好處,故而下詔厲行海禁。雖然明朝中後期部分開放海禁,但仍然禁令重重。嘉靖年間,明世宗規定:不許製造雙桅以上大船,並將一切違禁大船,盡數毀之。這一禁令持續了300餘年,直至1820年,中國駛向東南亞的海船仍限制在兩桅。
1793年,英國大臣訪華,開展商貿洽談,卻因所謂的面子問題不歡而散,歷史無情地將中國踢出工業文明之外,遺憾沒能搭上現代化的動車。
清代從入主中原開始,內心就不自信,把防範漢族暴亂和維護滿洲部族的利益作為首要工程。因而,大大小小的文字獄運動接連不斷。
雍正時期是家常便飯,乾隆一代尤為徹底。他多次下詔並親力親為開展文化革命。具體說,就是對前朝遺留下來的書籍進行整理,有利於大清治理天下的內容,命人整理成冊,以廣流傳;對那些於本朝不利的詆譭、妄議之書一律予以查抄、銷燬;對那些名氣較大的作品一律予以重新編撰、謄抄,其實就是篡改。
整個清代都在文字獄這座喜馬拉雅山壓榨之下。縱觀清史,金聖嘆就是典型一例。書生提筆寫字時,先要注意不要犯忌諱;為了躲過查抄,還曾經故意使用大清官員不認識的少數民族地方文字,貌似天書,實是隱蔽手段。後來這種方式廣為流傳。
整個清代,就是用愚昧無知束縛思想和行動,為維護自己滿洲部族的自私利益,寧死也不融入世界,鴉片戰爭豈有不敗之理。
第一次直接碰撞,因禮儀之爭不歡而散十八世紀之後,英國稱霸世界。而中國在這個"十全老人"乾隆的統治之下,對外部世界,可以說一團漆黑。當時很少有人知道地球是圓的,更不知道地球上除了中國以及周邊的朝貢國之外,還有其他什麼國家。
1832年,英國徹底實行了自由貿易,由國家出面保護對外商貿,推廣商務。而中國人對這些變化根本不清楚。英國派遣的商務監督無法與中國官員溝通,雙方之間完全是雞同鴨講,積累了相當的仇怨。
乾隆後期的1793年,英國著名政治家、外交家馬嘎爾尼率領使團,以給乾隆皇帝祝壽為名抵達中國,欲透過談判開啟中國市場。
乾隆聽說這麼遠的人來給他祝壽,高興得合不攏嘴,就同意來訪。
但,在快要見皇帝時,有個關鍵問題解決不了,就是跪拜問題。中國人堅持,外夷見皇帝必須下跪。英國人不願意下跪。
因為在英國人眼裡,只有給上帝和女人下跪。而在中國人眼裡,天下的中心是中國,理所當然,中國是天下共主,所有的國家都應該向中國朝拜,不來也就算了,來了就必須朝拜。
最終僵持不下,雙方各讓一步。就是英國使節可以行三跪九叩之禮,但必須讓權傾朝野的和珅按照英國的禮節向英王的畫像行禮。
最後,馬嘎爾尼一行還是見到了乾隆,乾隆也沒有要求他們必須雙腿下跪行禮,權當是蠻夷,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算過去了,但心裡非常不高興,感覺尊嚴受到挑戰,那有見皇帝不跪拜的,聞所未聞,奇恥大辱。
所以,英國使者的要求全遭拒絕,馬嘎爾尼的這次訪華徹底失敗。不過,馬嘎爾尼走訪了很多地方,當時沒有照相機,但是他隨行帶了很多畫師,他一路觀察過去,做了很多記錄。什麼海防要塞、什麼炮臺,都準確了記錄下來。尤其讓馬嘎爾尼認識到中國不是歐洲流傳說的那麼神奇,而是個龐然大物,軍備、制度等一塌糊塗,整個國家貧窮落後,不堪一擊。為鴉片戰爭提供了第一手準確的情報。
乾隆依據元明兩朝遺留下的舊地圖,看到英國不過是一個稍大一點的海島。他覺得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這些蕞爾小邦不過是來朝貢天朝,討點封賞,佔佔便宜之類的,內心還鄙視嘲笑。
顯然,乾隆誤判了形勢,不瞭解英國已經成為過去一兩百年大航海時代最大贏家,擁有的殖民地正向日不落帝國邁進。
馬嘎爾尼為了炫耀自己的工業文明,帶來了大量的禮物,不僅有英國最先進的武器和科學儀器,還包括美國獨立戰爭中廣泛使用的滑膛槍,甚至還有幾門速射炮。這些都被乾隆當成奇技淫巧,一直到鴉片戰爭時還堆放在圓明園的倉庫裡,後來英法聯軍還搶走了一部分。也就是說,英法聯軍從中國搶走的不僅僅是中國貨,還有他們自己造的。
坐井觀天,找不見睜眼看世界的人1840年前,世界文明,一絲也吹不進這個古老的帝國。而自戀成癖,無知愚昧籠罩整個朝廷。
那時流傳著兩個神話。一個是外國人的腿是直的,沒膝蓋,跪不下來。另一個是說,洋人吃牛肉粉為生,如果沒有中國的茶葉或是大黃,那麼他們就會因大便不通而脹死。
這些神話,就連林則徐這樣的官員都相信,老百姓就更信了。
這個神話直至林則徐到廣州之後,發現不是這麼回事兒。
他是一個比較實際的人,注重調查研究。在夷館看見洋人,發現他們的腿並不是直的,於是開始琢磨第二個神話是不是真的,他甚至為此專程跑去澳門一趟。
在澳門蒐集了很多資料,把各種新聞報紙進行翻譯,然後編寫了一本《四洲志》,開始介紹西方國家情況。
更可貴之處是他們意識到洋人完全不是他們想象的那個樣子。洋人的火炮非常厲害,洋人的社會也不是此前所想象的類似什麼原始民族的部落酋長制社會。而且洋人絕對不是隻吃牛肉粉,沒有茶葉就會脹死的族類,他們吃很多東西。
然而,當時的朝廷還是很不明白,當家的道光皇帝還想一勞永逸,把通商口岸關上,跟西方人斷絕往來,做一個裝在套子裡的人。這就有點荒唐。
貿易逆差,成為戰爭的導火索絞盡腦汁,英國人的商品在中國打不開銷路,怎麼辦?
因為當時的中國仍舊是封閉式的小農經濟佔統治地位。人民貧窮沒有購買力,朝廷所需也就那麼一點點,還不夠英國商人塞牙縫,只能開闢更多的市場。
在中英貿易中,英國人只能用白銀換取中國的茶葉。中國對白銀的驚人胃口導致美洲很多銀礦面臨枯竭。英國人心急如焚,希望用一種新的替代物打破這種貿易壁壘。
鴉片在緬甸、印度是古已有之的東西,有許多名字,比如芙蓉膏、阿芙蓉什麼的,一吸食就上癮,而吸食人的共同特點是比較懶、體質弱。英國東印度公司的高階職員華生上校給上級出了一個斷子絕孫的餿主意,在印度種植鴉片,爾後輸入中國。1773年,也就是乾隆三十八年,這項計劃批准實施。當然,清政府對此一無所知。
正是乾隆年間興起的鴉片走私,讓中國貿易從以前的順差一下子變成逆差,白銀大量外流,很快進口鴉片所支付的白銀就把出口茶葉的利潤抵掉了。而中國的貨幣體系又是銀本位,導致物價飛漲,再加之吸食鴉片計程車兵和官員面黃肌瘦,失去了精神支柱。
於是,大家紛紛驚呼,這是從根子上毀滅一個民族!形勢所逼,道光皇帝開始主張禁菸。
禁菸的欽差大臣林則徐到廣東後雷厲風行,把英國人搞懵了,點燃了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導火索。
其實,英國人也承認自己是商人政府,跟中國交戰就是迫使中國開放市場,把這個古老帝國拖入世界體系。
儘管英國派來了艦隊,但還是想以最小代價達到戰略目的。在廣東、福建幾個口岸打了幾仗,中國都敗北,但沒有震懾住朝廷。於是,英國艦隊直上天津白河口進行恐嚇,果然清朝妥協了。
馬嘎爾尼談判沒有取得的東西,40多年後,一場戰爭,原封不動達到了。
其實,鴉片戰爭之敗,不是清軍將領和士兵不勇敢或者不愛國,也不是武器差太遠,關鍵還在於具體的戰爭技術和戰略境界比別人差太遠。比如,炮臺不知道要修頂蓋,增兵也不是這麼個增法。沒有頂蓋,對敵人打來的炮彈沒有遮擋,炮毀人亡;就那麼小的一個炮臺,增兵越多死傷越多。又如,中國軍隊在明朝時就用上火器了,但不知道革新,不研究具體的戰法,幾百年了,還熱衷於大刀長矛,結果就是打一仗敗一仗。
從關天培、陳化成,這些英雄戰績都非常差,只不過,死得比較壯烈。
總之,中英之間軟實力的差距,導致這場戰爭一直呈現一邊倒的態勢,英軍最終打到南京,清朝被迫與其簽訂城下之盟。#歷史#軍事#鴉片戰爭#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