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有趣的靈魂獨一無二,而北宋年間有個陶谷的文士,靈魂有沒有趣不好說,但他的言行舉止不止是有趣,可以叫有趣的升級版,“令人捧腹”。
我們的陶先生,其實是個正兒八經的讀書人,史書記載“強記嗜學,博通經史,諸子佛老,鹹所總覽”,而且家世不錯,先輩在北齊、隋、唐時可算得上名門望族,而且多代人都是當官的。
而含著金鑰匙長大,人生起點高的他,自身素質也不差,“十餘歲,能屬文”,所以年紀輕輕就入了仕途,因為寫的一手好文章,成為領導身邊的“筆桿子”,儘管身處五代的亂世,不過混的還不錯,儘管朝代一直在換,從後晉開始一直到宋朝開國,陶谷職位還是比較的穩定的。
陶谷在後周時期,就與宋太祖趙匡胤同朝為官,一個是文臣,一個是武將,算是在不同部門工作的同事,可沒想到的是,公元960年,趙匡胤“黃袍加身”,搖身一變,成了他的領導了。
這時的陶谷為趙匡胤獻上了一個大禮,趙匡胤是笑納了,不過也由此對他的個人印象卻大大的打了個折扣。
當時趙匡胤帶著人馬從陳橋驛回到開封,準備進行“禪讓”大典,也就是政權的交接儀式,在一頓忙亂後,禪讓大典總算要開始了,可這時,發現了一個問題,就是沒有準備後周恭帝禪讓的詔書,儘管大家都知道這不過就是走個過場,可沒有詔書,還是有點不倫不類的,在面子上還是不好看。
就在這時,原後周的翰林學士陶谷站了出來,從袖中取出一卷文書,獻給了太祖趙匡胤,開啟一看,正是後周恭帝禪讓的詔書。
就這樣,禪讓大典得以順利的進行了,按理說陶谷立此大功,宋太祖應該會重用他,可實際並沒有。究其原因,可能是趙匡胤看,陶谷不早早拿出詔書,卻在關鍵時刻獻上來,此舉頗有投機邀寵的意思,更深的想,應該是趙匡胤覺得陶谷已經洞察了他“黃袍加身”的把戲,要不怎麼會早早準備好了詔書,陶谷這種“聰明”,讓趙匡胤覺得很不舒服。
於是這回,急於表現的陶谷把“錦上添花”變成了“譁眾邀寵”,當太祖論功行賞時,陶谷一無所獲。
此時陶谷失落不已,認為自己學識在當時的宋朝朝廷是數一數二的,比當時的只讀過半部論語的宰相趙普強多了,而且自己為大宋朝的建立有如此的功勞,理應得到提拔重用,就是做個宰相也綽綽有餘。
可到現在還是個翰林,一天兩天、一年兩年則可,但三五年、七八年還是個老翰林,陶谷的心裡就別提多彆扭了。看看朝廷裡,比自己資歷淺的,升了,比自己年輕的,也升了,而自己年紀一大把了,還在原地踏步,這老臉往哪擱呢?於是,氣急之下,陶谷有情緒了,就給皇帝打辭職報告,“乞罷禁林”,請求調離翰林院。
趙匡胤接到陶谷的上書,明白了:陶谷嫌官小。趙匡胤心想,五代以來,你陶谷“文翰為一時之冠”,還是有才學的,新朝建立,本就是“一朝天子一朝臣”,能留任了你,除了照顧老同事的情面,也對你才學的欣賞,體現了朝廷對你的器重,你老小子竟然不懂此中深意,還厚著臉皮伸手要官,也太不知道感恩了。
於是,趙匡胤便將他召來,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此官難做?聽說有人反映你這個翰林學士起草檔案,不過就是把前人的舊文章換成現在的新詞,不過就是依樣畫葫蘆,哈哈,似乎沒有多少新的貢獻吧。”
心比天高的陶谷一聽此言,心中很是窩火,可一細想,現在人在屋簷下,好歹也還是國家的高層公務員,待遇還是不錯的,只有忍了。不過滿腹委屈無處可發,就寫下了“官職有來須與做,有才用處不憂無。堪笑翰林陶學士,一生依樣畫葫蘆”,於是史上就有了“依樣畫葫蘆”的 歷史梗了。
當這首牢騷詩傳到趙匡胤耳中,他雖是哈哈一笑,但覺得陶谷的氣量和品行不行,由此更覺得此人不可重用。
其實,除了這些,當年陶谷乾的的一些事,也是造成趙匡胤看輕他的原因。
當年在後周朝時,陶谷奉旨出使南唐,當時的北周在周世宗柴榮的領導下,國力強盛。所以陶谷自詡為大國的特使,趾高氣揚的,忘了自己只是個打工仔的身份,對南唐當時的領導李璟十分的不尊重,時不時指摘他的不是,李璟好歹也是一國之君,心中非常的不高興,想你陶谷背後的老闆柴榮不好得罪,算計你還是有招的。
於是和自己的手下韓熙商量,讓陶谷出點醜。
陶谷是一文人,自恃才情,自然喜歡風花雪月的調調,於是,韓熙就安排了一出佳人愛才子的戲碼。
當時,陶谷因為得罪了南唐的眾人,李璟對他十分的冷落,讓他一個人住在賓館,不怎麼招呼他,所以,陶大才子一天無所事事的,心情十分的寂寥。可有一天,在賓館閒逛時,突然遇見了一位妙齡女子,對他的才學傾心不已,讓陶谷感覺的不一樣的情感,不覺的春意盎然,在你儂我儂間,陶才子詩意迸發,寫下了一首精彩的詞《風光好》:“好姻緣,惡姻緣,奈何天。只得郵亭一夜眠,別神仙。琵琶撥盡相思調,知音少。待得鸞膠續斷絃,是何年? ”以表示了自己對佳人的眷戀之情,可是,這次以後,佳人就渺無音信了。
陶谷準備回國時,南唐準備了告別宴會,同時安排了歌舞表演,當時,在悠揚的樂聲響起後,進來一群舞女,讓陶谷大為吃驚的是為首者,正是自己的心上人。
只見見她輕啟朱唇,伴隨著樂曲聲唱出了那首情詩《風光好》。接著韓熙載笑嘻嘻的向大家說明了這個舞女的真實身份:她名叫秦弱蘭,身份是南京城裡的名妓,是他故意安置在陶谷身邊的。
當韓熙繪聲繪色的詳述了她和陶谷的風流韻事,一時間宴席上嘲笑之聲不絕於耳。陶谷知道自己被“整蠱”了,羞慚無比,狼狽不堪。南唐君臣更加看不起他,只派了幾個小官送他出城,丟了臉的陶谷悻悻的回到了後周,此事也成為了當時外交史上的醜聞,明朝的唐伯虎曾據此典故畫了一幅《陶谷贈詞圖》。
可更讓陶谷沒有想到的是,陶谷在南唐的丟人表現也傳到了後周,當然,這肯定是南唐做的手腳。本來柴榮還認可陶谷這次出使帶回來的結果,打算給他升官,但沒有不透風的牆,柴榮終究聽到了一些閒言閒語,但為了顧全自己的面子也不好嚴厲處分陶谷,只是從此把他冷落到一邊了。陶谷也因此成了後周的“網紅”人物,不過是大家的笑柄,在眾人眼中他就是個一口詩書禮樂,私底下男盜女娼的偽君子。
後記陶谷作為學者,他的個人才華還是很出眾,要不也不能在幾個朝代不倒,成為國家重要的“筆桿子”人物,一直有翰林學士的職稱,更著有《清異錄》二卷。但在個人操守上,還是有虧,除了言行不一外,他的“聰明”更像是投機,所以“令人捧腹”也不足為奇了。
資料出處:《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