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雍正皇帝,很多人的心裡都存有這樣的質疑:雍正到底是透過篡改康熙的傳位遺詔來當上皇帝的呢?還是康熙的傳位遺詔上本身就是寫著要傳位於雍正呢?
畢竟雍正在歷史上並不那麼招他的母親孝恭仁皇后和父親康熙待見,縱使他個人的能力再怎麼強悍,按理來說,也不該有機會成為皇帝。
正因為如此,人們才會猜測,可能康熙當初是想將皇位傳給他的十四子。但是雍正將“傳位十四子”中的“十”字改成了“於”,這才得以成為康熙的接班人。
那麼,這樣的猜測到底成立不成立呢?
其實,這樣的猜測並不成立。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現在就來給大家分析一下原因:
其實,要想找出這個問題的答案,我們只需要對照一下康熙所寫的傳位詔書就可以令真相大白了。但是由於現存的康熙詔書數量非常少,所以很多根本沒有辦法接觸到這一證據的人便認為,那個傳位詔書已經被雍正秘密銷燬了。畢竟在他們看來,那個傳位詔書在雍正看來,是他的一個把柄。若是不幸落入到別人手中,那他的帝位就將沒有辦法被保住了。
然而實際上,事情卻並非如此。要知道,康熙生前寫下的詔書還是有被完整保留了下來的。縱使沒有傳位詔書,我們也能從其他詔書中找到這一說法的破綻。
一、康熙死後保留下的詔書,揭開了事情的真相。首先,康熙生前所寫的詔書,可並非都只是用漢語寫下的,而是兼有滿文和蒙文。
也就是說,詔書中的內容會分別以漢文、滿文和蒙文三種文字方式寫在同一個聖旨上。縱使漢文中的詔書內容可以進行更改,那些不服氣的官員們也可以從相應的滿文和蒙文中找出破綻。畢竟滿文和蒙文篡改起來,可並不像漢文那樣可以做到不留痕跡。
既然當時雍正能夠得以順利即位,那就足以說明那份傳位詔書上的內容確實得到了朝臣們的認可。否則的話,雍正當時為了爭奪儲位而給自己樹下了諸多仇敵,哪裡還能如此輕易地坐到龍椅上呢?
其次,我們再從漢字的具體形式上來分析。就算康熙的傳位遺詔上寫的是傳位於十四子,那以當時的漢字書寫規則來看,這個“於”字也該寫成“於”。這樣一來,雍正根本就不可能單純透過更改一個帶有指向性意思的字來達到謀奪皇位的目的。
再者說了,康熙做事這麼嚴謹的皇帝,難道還能在用文字方式提及自己的兒子時不加上他們當時已經具有的位份名稱和“皇”字嗎?
也就是說,即便康熙真要將皇位傳給自己的第十四子,那寫出來的內容也理應是“傳位於某位親王皇几子某某”。這樣一來,這個傳位詔書除了被重新書寫外,根本就沒有被篡改的機會。
二、雍正得到帝位會被如此質疑的原因。鬧清楚了傳位詔書根本無法進行篡改這一點後,肯定會有不少人會問出這樣的問題來,即為何雍正得到帝位後便會遭受到如此嚴重的質疑?
其實,這個問題的答案主要有兩個:一是因為雍正給自己樹立的敵人實在太多了,畢竟康熙皇帝的兒子數量比較多,跟雍正關係比較好的皇子數量卻少得可憐。也就是說,很多人都看不慣雍正,自然在得知他能夠當上皇帝的訊息後,會感到非常生氣。為了洩憤,他們便很有可能對外散佈這樣的謠言。目的就是為了抹黑雍正,讓他這個皇帝當得不舒服。
至於第二個原因,則可能是坊間一些說書先生為了增加故事的刺激性而故意杜撰出來的。
畢竟這樣一來,聽說的人才會越來越多,他能賺到錢的機會才會變得越來越大。就算這樣做會冒比較大的風險,但為了生存,誰還不敢冒點險呢?
再說了,古時候很多說書先生的攤點都具有很大的流動性。就算官府得知訊息想去拿人,也很難找到他們。而只要說書先生們把屎盆子扣到了雍正的頭上,那之後即便他閉嘴了,那些聽他說過書的人也會繼續將那麼大一個屎盆子扣在雍正頭上的。
其實,康熙會把皇位傳給雍正,應該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首先,雍正的能力肯定比較強。其次,雍正是康熙寵妃所生的兒子,縱使這個寵妃並不喜歡雍正,但按照長幼有序的規定,康熙也肯定是更樂意將皇位傳給雍正,而不是雍正的弟弟皇十四子。除此之外,康熙之所以會傳位於雍正,還可能跟雍正有個非常招康熙喜歡的兒子(即乾隆)有關。
綜上所述,我們完全可以得出雍正的帝位並非是透過篡改傳位詔書得來的這個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