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國民黨蔣介石團隊之所以鬥不過共產黨毛澤東團隊,除了建黨的階級基礎不一樣外,有一個極為重要原因,就是國共在長期的軍事鬥爭中,中共總能掌握國軍的各種情報,紅軍總能夠破譯敵軍密碼。正如毛澤東所說的,中國革命隊伍中有“千里眼”和 “順風耳”在發揮的神奇作用。

這些“千里眼”和“順風耳”,就是我軍隊伍中的無線電通訊技術偵察力量。

在我軍無線電通訊技術偵察隊伍中,有兩人值得大書特書,他們是中共隱蔽戰的“諜報雙雄”:曾希聖和王錚,一個主要負責破譯敵軍無線電密碼,一個主要負責保障我軍通訊聯絡。

曾希聖:紅色密碼破譯之父

曾希聖 ,湖南資興人,1924年考入黃埔軍校第四期,參加過北伐戰爭,後赴蘇聯學習。 1931年12月,曾希聖從上海乘船直達香港,轉經汕頭、潮州和大埔茶陽,越過封鎖線進入閩西到達中央蘇區。在中央蘇區先後擔任中共中央長江局軍委秘書長、中共中央軍委諜報科科長、紅軍總司令部偵察科長、中共中央軍委二局(情報局)局長等職,主要負責中共黨和紅軍的無線電偵察和相互聯絡,主要工作為對敵無線電密碼的破譯。

紅軍的無線電事業是從第一次反“圍剿”中繳獲敵軍的“半部電臺”起家的,但這半部電臺只能收而不能發。在第二次反圍剿中,紅軍在俘虜敵軍師長張輝瓚的同時繳獲了無線電臺一部,俘虜電臺報務員10人。從此,我軍開始了艱難的對敵無線電密碼破譯之路。

當時蘇區中革軍委總參謀部下設三個局:一局為作戰局,局長葉劍英;二局為偵察局(情報局),局長曾希聖;三局為通訊局,局長王錚。

曾希聖雖然早期在上海親受周恩來領導從事電訊情報破譯工作,接受了一些基本鍛鍊,但密碼破譯之路一開始就不平坦,曾經受到過朱德的嚴厲批評,彭德懷的破口大罵。

1932年1月10日,中革軍委下達攻打江西贛州命令。2月13日、17日、23日,紅三軍團、紅四軍、紅三軍三次實施爆破攻城,紅軍一度攻佔贛州城樓,但國民黨增加軍力瘋狂反撲,三次攻城均告失利。此後,陳誠奉命以4個旅約2萬兵力馳援贛州,紅軍卻並未掌握敵軍原有兵力與後續增兵情況。面對敵軍數倍於我軍的實力,紅軍的強攻數次失敗,不得不敗下陣來。

曾希聖(中)和戰友

要不是紅五軍團13軍及時趕來增援,殺開一條血路,我軍的損失還更大。

面對敵人越打越多的窘境,這時憤怒的彭德懷直接開罵:

“誰謊報軍情說是兩個團,老子回去斃了他!”

朱德毫不客氣地批評曾希聖:

“曾希聖,你搞的什麼情報?知情不報,你絕對不會;無情可報,你又顏面何存!

敵人兩個師調動,4個團進城,難道會遁地?

他們是怎麼聯絡的,難道是舉火為號?”

有了這一次血的教訓,曾希聖日思夜想如何突破密碼破譯這一關。

他一方面透過偵察電臺大量抄收敵臺發出的密電,按時間登記編號,透過戰況實際分析敵軍電報,判斷其大概內容;另一方面向加入紅軍的原國民黨軍電臺人員王諍、劉光甫等人瞭解敵軍密碼和譯電的一般情況,苦練破譯本領。

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一次戰鬥檢驗了曾希聖的密碼破譯本領。

1932年8月,紅軍在江西樂安、宜黃殲滅國民黨第九路軍孫連仲部第27師3個旅,獲取了孫連仲用“展碼”發給敵27師一份30多組已經附有漢字譯文的密電密碼。曾希聖立即下令就地部署電臺,抄收孫連仲部發給各部電報,夜以繼日地透過已知30多組密碼,再猜譯未知密碼,如此反覆操作,終於把孫連仲一份作戰命令密電全部破譯了出來。

毛澤東、朱德立即指示將這份情報“分別發往鄂豫皖和湘贛根據地,讓他們有備無患”,結果,中央蘇區與鄂豫皖兩個根據地的領導人根據這份情報,部署部隊主動出擊,大獲全勝。

曾希聖領導的二局對中國革命最大的貢獻是在長征中透過破譯敵軍密電,牢牢掌握了敵軍的行軍動向,最終突破了蔣介石几十萬大軍的圍追堵截。

對於二局破譯的敵軍情報,因為高度機密,只有極少數領導人瞭解。毛澤東根據二局的情報,為擺脫敵人的重重圍堵,採取了四渡赤水,聲東擊西,走回頭路、“弓背路”的方式。而在當時紅軍內部,包括林彪這樣的軍團長在內的絕大部分指戰員都怨聲載道。林彪還鬧出向中央提議由彭德懷出面代替毛澤東指揮打仗的風波。毛澤東對林彪說:“你還是個娃娃,你懂什麼?”

2月25日,紅三軍團從黔軍俘虜口中得知,守備婁山關要塞的只有敵軍3個團。打吧,周圍敵人必定聞風而至,合圍我軍,紅軍不小心就會被吞掉;不打則到口的肥肉飛掉,現在全軍急需一場勝利來提氣。

正在這時,曾希聖情報告知:婁山關方圓20華里以內並無敵人重兵,離婁山關南5華里地方駐有黔軍一個旅。彭德懷看完電報內容,立刻命令紅3軍團等部發起婁山關戰鬥.將敵6個團迅速擊潰。等敵人知曉時,戰鬥已經結束。

為此,毛澤東寫下了一首詞——

憶秦娥·婁山關

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馬蹄聲碎,喇叭聲咽。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

事後,彭德懷曾戲言:“沒有曾希聖,就可能沒有婁山關戰鬥。沒有婁山關戰鬥,主席也就沒有憶秦娥了。”

從紅軍建立無線電通訊開始,我軍總是能夠破譯敵軍密碼,相反,敵軍對我軍密碼始終很少破譯,這其中的原因值得深思。

首先,國民黨的電訊人員幾乎全是官宦富家子弟,不能吃苦耐勞,工作按部就班,鬆鬆垮垮,談不上日夜工作。紅軍戰士收到敵軍密電,不睡覺、不吃飯、不休息也要將密碼破譯。

其次,我軍一開始就建立的極為嚴苛的電訊保密紀律,確保了我軍能夠克敵制勝,使得敵軍很難破譯我軍密碼。例如,敵軍被打敗時,電臺工作人員多次成建制被俘、電臺被繳,密碼本完整被收。反觀我軍電臺人員則是:人在密碼在,人亡密碼亡。遇到危急關頭,首先砸電臺毀電碼,即使犧牲生命也不洩密。

僅對比隱蔽戰線我軍與敵軍人員的素質,就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地下。國民黨不敗,天理不容。

王錚:紅色無限電臺創立之父

王諍, 原名吳人鑑,1909年5月16日生於江蘇省武進縣。1928年考入南京軍事交通技術學校學習無線電通訊,黃埔六期通訊科畢業 。曾任中革委三局局長(通訊),軍委作戰部副部長, 第四機械工業部部長, 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兼總參四部部長等職務。1955年授予中將軍銜。他是人民郵電、航天事業、廣播事業、氣象事業的奠基者, 是總參通訊兵和電子工業的開拓者和卓越領導人。

王錚在國民黨軍隊任無線電報務員時,已晉升為中尉軍銜。

1930年11月5日, 國民黨向江西中央蘇區發動了第一次“圍剿”。12月30 日, 紅軍一舉活捉敵軍師長張輝瓚,全殲張輝瓚的第十八師師部和兩個旅,俘敵9000餘人,同時繳獲無線電臺一部,俘虜電臺報務員吳人鑑等10人。被俘後, 在朱德勸說感召下,吳人鑑自願參加了紅軍,後改名王諍。當時,王錚的月薪是50元,另一位自願參加紅軍的報務員30元,而毛澤東、朱德的薪水才每月5元。

王錚和他的夥伴們在紅軍的無線電通訊事業是從半部電臺起家的。

王錚(中)和戰友在一起

1931年1月3日受毛澤東和朱德親切接見後第三天,王諍就在寧都縣用半部電臺收抄到國民黨軍隊重要情報。就在1月3日同一天,紅軍前線繳獲敵軍15瓦電臺1部、電話總機3部、電話單機20餘部。當時, 毛澤東、朱德決定迅速建立無線電通訊機構,加速培養紅軍的無線電技術人員。1931年1月6日,在紅軍總部駐地江西省興國縣(今寧都)的小布正式架臺成立了中央紅軍無線電臺,不久,王錚被任命為無線電大隊長。

王錚立即著手做了三件事:

一是開辦無線電訓練班,從紅軍戰士中選拔培養無線電通訊報務員和機務員;二是集中保護和收集被繳獲的無線電通訊器材、有關元器件和技術資料;三是大力接收被紅軍解放過來的敵軍無線電通訊技術專業人員為我軍所用。

一開始紅軍報務員知識與經驗幾乎都是空白,王錚參加紅軍不到半個月,就開辦了報務員訓練班,年底在培訓班基礎上建立紅軍通訊學校,後來他自編教材,親自授課, 為紅軍培養了急需的第一批無線電臺通訊人才。自1931年2月起至1934年10月開始長征止, 共舉辦無線電訓練班11期, 先後培訓報務、機務、電話、司號、旗語等各類通訊人員2100餘人, 造就了中央紅軍第一批無線電通訊人才。

1934年1月王錚任中央軍委第三局(通訊局)局長。

經過培訓的紅軍無線電臺人員,陸續被派遣到閩贛、湘贛、湘鄂贛蘇區工作。中央蘇區與各蘇區,紅軍總部與各軍團電臺聯絡相繼建立起來,原先被國民黨分割的根據地靠紅色電波連線起來,紅色電波訊息越過萬水千山互相傳送。王諍等人經過數月不間斷地守聽、呼叫,與上海黨中央取得了無線電聯絡,中央的各項決議、指示和情報又透過無線電及時傳回各個蘇區。

王錚為革命立下的不朽功績是在長征反對張國燾的鬥爭中。紅一、四方面軍在四川懋功會師後,張國燾率領左路軍另立中央,中央急於恢復與二、六軍團聯絡,以更加有力、有效地與張國燾作鬥爭。而張國燾利用紅軍總政委身份,控制了中央與二、六軍團聯絡的密碼,周恩來代表中央幾次去電索要,都被拒絕。王諍根據周恩來指示以周恩來名義與賀龍、任弼時率領的紅二、六軍團電臺聯絡,詢問他們的情況,但被張國燾截獲,張國燾以中革軍委名義對二、六軍團發號施令,中央與紅二、六軍團的聯絡失敗。

為了儘快與紅二、六軍團建立聯絡,爭取力量與張國燾鬥爭,王錚按照中央指示,日夜捕捉紅二、六軍團無線電訊息,終於在二、六軍團電臺與四方面軍電臺收發一份800餘字的電報時,捕捉到了紅二、六軍團電臺訊號。王諍親自上機用明語呼叫:“我是總隊長王諍。請閻知非隊長上機,有重要事要談。”閻知非上機後,雙方用英語明碼通話,使得中央和二、六軍團恢復了聯絡。

事後,毛澤東高興地拍著王諍的肩膀說:“好哇,王諍同志,你為黨、為紅軍又立下大功,歷史將永遠銘記你的功績!”

紅軍到達延安後,王錚主持了八路軍和新四軍的通訊兵編配工作;1938年1月為適應抗戰需要,組建了6個無線電通訊網,選派得力幹部,隨八路軍3個師和新四軍到華北、華東、華中之敵後去工作,保障和加強了中央軍委與各抗日根據地的無線電通訊聯絡,發展壯大了抗日根據地的通訊隊伍。同時選派技術精湛的通訊幹部到蔣管區和日佔區各大城市黨的秘密電臺工作。

抗戰勝利後,王諍派遣延安的部分通訊領導幹部赴各大解放區工作,建立起由700多部電臺構成的通訊網路,為粉碎蔣介石發動的全面內戰做好充分的通訊準備。

1947年3月2日,三局總檯收到地下黨員熊向暉有關胡宗南20萬大軍將“閃電襲擊延安”的絕密情報。毛澤東、周恩來接到情報後,迅速率領黨中央、中央軍委機關在胡宗南襲擊延安之前安全地撤離了延安,只為敵軍留下一座空城。

王諍將軍的夫人是秦巖,1921年出生於安徽宿縣,1938年赴延安參加革命,1944年開始任軍委三局譯電員。電影《永不消失的電波》主人公李俠原型李白的夫人裘慧英曾說過:李白每次從上海發回的情報,都是王諍夫人秦巖在延安接收的。李白被逮捕前發出的最後六個字:永別了,同志們,就是秦巖譯收的。

《永不消逝的電波》電影中的李俠與何蘭芬夫婦

1963年,在王諍任四機部部長期間,針對美軍駐臺灣空軍U-2中隊屢次進犯大陸領空,他組織專家技術人員用電子抗干擾技術先後擊落5架U-2飛機。他還利用被擊落的U-2飛機殘留的400瓦短波單邊帶電臺,組織四機部第十研究所攻關,研製出世界先進的短波無線電通訊裝置,並實現量產裝備到部隊。

文革中,王錚受到衝擊,被撤銷職務。後在毛澤東、周恩來親自關懷下恢復。毛澤東同志曾親切讚譽說:王錚同志是有功的,他是我軍通訊工作的開山鼻祖。李先念同志對王錚同志評價:半部電臺起家,一生征戰為民。

1978年8月13日,王錚因患癌症,醫治無效,病逝於北京。

5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奉迎成癮的叔孫通為什麼突然敢犯言直諫?《資治通鑑》的這些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