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面諛之叔孫通諫阻劉邦易太子 (總第二十六)

《資治通鑑》裡有漢高祖欲廢換儲君的故事。劉邦認為太子劉盈“為人仁弱,不像自己”,有心廢換太子,代之以長相酷似自己的,愛妃戚夫人所生之子劉如意。平日裡一臉奉承,專看主子神色行事的博士叔孫通,竟一反常態,冒死諫阻,他對劉邦說:“臣願為此付出代價,哪怕是以頸血濺地。”

叔孫通犯言直諫漢高祖廢換太子

實在是太壯烈了!須知這叫做“犯言直諫”,弄不好,要殺頭的。那麼,叔孫通何以在此問題上反應如此激烈,態度兩相一比,反差為何如此之大?

為人仁弱而不像劉邦的儲君在叔孫通的幫助下度過危機,後成為漢王朝的第二位皇帝——漢惠帝

《讀通鑑論》的作者王船山是這樣評價的:夫抑有以使之然者,高帝之明,可以理喻也;呂后之權,足恃也;留侯、四皓之屬為之羽翼,而詭隨者憚高帝而不敢競也。

這一席話的大意是:叔孫通之所以敢於如此犯險,是當時也有讓叔孫通敢於犯險的有利因素存在:一是漢高祖本就是聖明智慧之君,素來就是可以以理勸諫之主;二是他叔孫通背後有呂后在暗中支援;三是他有丞相張良以及商山四皓等名士的公開的助益;在這種極其危重的關頭,大多數詭詐善變之人,看風使舵之人,會為之心生畏懼,不會敢出面抗爭。

可以說,叔孫通他是能夠料到自己完全不會因為諫諍而被殺,同時,他知道,自己即使被誅,也建立了大功,捍衛了主流民意,可以流芳百世,如此,又何懼而不爭呢?

呂后在幕後為叔孫通撐腰

善於當面諂媚,先後侍奉過十個主子而聞名於世的叔孫通尚能犯顏直諫,且能在原則問題上表現得如此剛直,足以說明一個問題:在一個朝代,乃至一個朝廷裡,上若有明君,下就有賢大夫,那麼,有聖明之君的存在,甚至可以讓奸佞者也變得忠誠起來;讓柔弱者剛強起來。如此,天下何患沒有人才?

王夫之為之發出感慨:“匪上知與下愚,未有不待獎而成者也。”

是啊,除非是“大智大慧”,或者是“愚不可及”者,我們一般智力水平地的人,都需要有所褒獎而後方能有成。

11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南北榜案:一場沒有那麼冤的冤案,改變了明朝科舉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