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蔣介石的對手中,李宗仁是一個很特殊的存在。
別的對手,要麼被老蔣打倒,比如胡漢民、汪精衛、陳濟棠,要麼明哲保身,躲進小樓成一統,比如閻錫山。
只有李宗仁,跟蔣介石鬥了一輩子,蔣介石也始終壓不住他,甚至想阻止他當副總統都做不到。
很多人都說:如果李宗仁能取代蔣介石,民國說不定會比老蔣當政時更好。
眾所周知,蔣介石的用人有很強的狹窄性,首選浙江人、黃埔系,只要能符合這兩個條件,再加上對自己忠心,就算你能力再差、人品再不好,老蔣也照樣會重用你。
而李宗仁雖然是桂系領袖,但他用的卻不全是廣西人,他說:“只要有本事,我不管他是哪裡人,都要重用。”
當時在廣西有個俗語,叫:“用外省人不如用廣西人,用廣西人不如用桂林人,用桂林人不如用兩江人,用兩江人不如用親朋故舊。”但是,李宗仁卻非常反感,對大家說:“我們是廣西人,但我們更是中國人,我們是為了強大中國而建設廣西,而不是隻為了廣西人建設廣西。什麼桂人治桂,在我這裡行不通!”
李宗仁對外的宣傳口號就是:“行天下事,用天下人。”因為李宗仁開放的用人觀,在抗戰時期,有數千名各界人才都來到廣西省會(時為廣西省)桂林,李宗仁來者不拒,全都以國士待之。
這樣的盛景,在老蔣的陪都重慶是見不到的。
“用天下人”的政策,也為廣西成為“模範省”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有一位美國博士在廣西轉了一圈後,感嘆道:“聽說中國有很多模範省,但在我看來,真正符合模範省標準的,只有廣西。只要中國人能公正看待,就一定會認為模範省廣西是全體中國人的光榮。”
九一八事變後,國聯組成了遠東調查團,來中國調查事變的經過,調查團團長李頓曾經說過:“如果中國的各個省都能像廣西那樣,日本就不敢來侵略中國了。”
李宗仁字德鄰,正是取自“德不孤,必有鄰”之意,這也是李宗仁能屹立幾十年而不倒的重要原因。
1921年,時年30歲的李宗仁拉起了一支隊伍,自任廣西自治區第二軍司令,實際上手裡沒有多少槍。廣東軍閥陳炯明收編了李宗仁,但又忌憚李宗仁的能力,就一邊剋扣軍餉,一邊調李部滿世界跑。
大家都很不滿意,連飯都吃不飽,有不少人都跑了,李宗仁說:“我們沒錢,但我們有槍。”他下令拿出一百杆上好的槍,每枝槍配200發子彈,賣給了地方武裝,換了15000塊大洋,給大家發軍餉。
部下質疑說,槍都沒了,還怎麼打仗?李宗仁反問:“請問是誰在扛槍?是人!不發軍餉,人都跑光了,槍還有什麼用?只要有了人,我們就能換來更多的槍!”
陳炯明對李宗仁還是不放心,就讓他到南寧彙報工作。大家說,這就是陳炯明的鴻門宴,千萬不能去!但李宗仁說:“如果我不去,陳炯明就有理由削弱我們,豈不是更危險?現在陳炯明正急於用人,我斷定他不敢殺我。”
臨行前,李宗仁叮囑大家:“一旦我出了事,你們立刻推舉一個新領袖,不要考慮我,只有這樣,大家才能保全。”
全面抗戰爆發後,四川軍閥鄧錫侯帶著川軍北上山西抗日,因為缺少武器,竟然搶了晉軍的武器庫,結果被閻錫山告到了蔣介石那裡。
這支川軍本來就不受人待見,在各地到處流浪,誰也不願意收留,這時,李宗仁站了出來,說大家都是抗日的部隊,別人不要,我要!
部下提醒說,川軍名聲不好,武器也差,來了不是累贅嗎?李宗仁正色道:“以前四川軍閥是名聲很差,但現在是全民抗日,我相信川軍一樣是中國人,只要有了足夠的武器裝備,川軍一樣能打出威風來!”
李宗仁下令,對待川軍要像自家兄弟一樣,誰敢看不起川軍,就是和我李宗仁過不去!
很多川軍將士都感動地流淚,說:“我們像孤兒一樣,吃了上頓沒下頓,只有李司令正眼瞧我們。士為知己者死,以後李司令發話,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果然,這支川軍在臺兒莊戰役中大放光彩,對外打出了中國人的威風,對內打出了四川人的尊嚴,尤其是滕縣一戰中,王銘章率領川軍122師堅守滕縣,誓死不退,全師5000餘人幾乎全軍覆沒,師長王銘章也壯烈殉國,最終取得了一場慘烈的勝利!
戰後,李宗仁揮淚寫道:“川軍以寡敵眾,不惜重大犧牲,阻敵南下,完成戰鬥任務,寫成川軍史上最光輝的一頁!”
反觀蔣介石,在對待各方勢力的時候,都是明爭暗鬥、爾虞我詐,一切以消滅對方為目的,這一點,跟李宗仁有著非常大的差距。
《李宗仁回憶錄》的作者唐德剛評價說:“如盤踞閩、粵的舊四軍諸將領,以及雲南的龍雲,四川的劉湘,湖南的何鍵,山東的韓復榘,山西的閻錫山,綏遠的傅作義,西北的諸馬,他們對南京的態度,多半是以廣西的李、白馬首是瞻的,而他們二人畢竟是這家掛著青天白日商標的老店中,最早、最有功勳、最有聲望,也最有實力的股東。
“李、白二人如擁護中央、服從政令,則舉國大小諸侯,多會聞風景從;他二人如背叛中央、帶頭造反,則各地地方勢力,也會作或明或暗的響應。”
所以說,李宗仁的勢力是僅次於蔣介石的,甚至可以說,在當時各地大小軍閥的眼中,他們其實更擁護李宗仁,如果李宗仁能取代蔣介石,說不定真的能比老蔣做得更好。
1965年,在海外漂泊16年的李宗仁,終於回到祖國,葉落歸根,再次體現了他的民族大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