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問過我學生這樣一個問題,如果在屠殺和被屠殺之間選擇,你們將怎麼選擇呢?在23名同學中全部選擇的是前者。作為一名歷史愛好者,翻開歷史你會發現,整個人類的歷史就是一部屠殺史,不是外部殖民就是內部殖民,從來就沒有什麼所謂的盛世。
很多人喜歡打著極端民族主義的色彩咬牙切齒地去拉深仇恨,請問,古代戰爭難道不是達爾文主義嗎?真的有黑白之分嗎?而只有弱者和懦夫才會選擇用咒罵這樣無恥的行為去攻擊自己的對手。
但在鐵木真和秦始皇眼裡,將所有擋在面前的敵人全部剷除才是真正的王道。先秦和蒙古都是偏安一隅的小國,他們為何能快速成長並建立起一個龐大的帝國,這就要提一下秦和蒙古對士兵的管理模式了。
·想吃肉得自己下手撈
秦始皇和鐵木真為何能在那麼短的時間內打造出一支戰無不勝的強大軍團呢?就是因為鐵木真和秦始皇拋卻了文人眼裡的虛偽,利用了人性中最真實的東西。
在古代,在民族主義還沒有形成之前(一戰時期才形成民族主義),士兵打仗不是為了忠君報國,而是為了高官厚祿和封妻廕子。
文官入相武官出將這才是帝國時代社會精英所追求的最高目標,即便孔子也希望“玉在櫝中待時飛”,滿世界推銷不就是想把自己賣一個好價錢嗎?既然這樣,誰出的價格高就跟著誰混!
但在帝國時代,很多時候不是你有本事就能當上將軍的,除了門閥貴族,還有士紳和大姓。當普通人家出身的孩子廢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弄一個九品芝麻官時,這些王孫貴族一出生就是5品以上的京官了。
在一個出身幾乎就決定了命運的帝制時代,秦始皇和鐵木真則打破了這種權力的壟斷,將所有人都安排在了一個起跑線上。
雖然秦國的“20級爵位制”和鐵木真的“唯才是用”詞面意思不同,但歸納起來也就如下幾點:
1、 所有人,無論官兵,能者上庸者下,選擇競賽淘汰制。晉級標準只有一個,那就是你殺敵的首級數量;
2、 廢除傳統的門第出身制和官僚主義,行軍期間官兵吃一樣的飯,睡一樣的帳篷,劃分出來20個爵位等級,所有的晉升之路只存在於你的殺敵能力、指揮能力、應變能力和統籌能力,肉就在鍋裡,想多吃就自己動手多撈幾勺子,不存在“拼爹現象”;
3、 獎罰分明,你的爵位決定了你的社會地位,你殺敵越多,立功越大,得到的金錢、美女、奴隸、田產和贖罪卷越多,這不僅僅是皇家和貴族的戰爭,還是關乎每個人切身利益的戰爭;
4、 你不去殺敵,我就殺你,明確戰爭的目的,一切就是為了搶、搶、搶,帝國之內人人平等,帝國之外的其他人就是待宰的羔羊;
5、 為了勝利可以不擇手段,勝者為王敗者為寇,推崇法家,拋棄儒家,一切都按規矩辦事,不存在分封制和世襲爵位,所有人想晉級都要透過自己的拼搏來完成,而不能靠陰德;
6、 以戰養戰,永不停歇。我們就是為了戰利品而戰,只有將戰爭無限期地運轉下去,我們才能得到用之不完的財富、美女和地位;
7、在秦始皇和鐵木真眼裡士兵和手下是兄弟和手足,即便有上下關係,也是憑本事掙來了,是彼此尊重的,而不是唯唯諾諾的奴才;
有人調侃說秦始皇和鐵木真搞的就是傳銷模式,但這樣的領導和政策,對於普通底層來說難道不是最為公平的嗎?
在戰爭時期,還將人分為三六九等,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就你們這些皇子皇孫聰明?人家都是傻瓜嗎?不打仗時吃香的喝辣的全是你們,好不容易打仗了,我們拼死拼活打出來的成績全部都成你們的功勞了,憑什麼呢?
看看明朝、唐朝、宋朝、清朝這些朝代被動防禦時計程車兵為什麼那麼懦弱?因為這些士兵比誰都清楚他們炮灰的身份,而鐵木真和秦始皇則讓每一位士兵都變成了積極主動的參與者。
有人說秦始皇和鐵木真搞的就是軍國主義和國家軍隊化的恐怖政策,是不值得提倡的,其實,這種言辭部分正確,但絕大部分都是既得利益者不願放棄自身優越地位的藉口而已。
我們學習歷史的目的是什麼?擇其善者而從之,而不是好的壞的都死搬硬套,不是嗎?當我們站在現代文明的視野來看問題時會認為古代戰爭真太缺乏人文主義關懷,但我們現在的這套規則在血腥的古代戰爭中真的適用嗎?
而對於我們普通人而言,你是想在鐵木真和秦始皇這樣的領導下拼命呢?還是想跟著朱元璋和劉邦去打天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