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光時刻」主題徵文 二期#
正在熱播的《大秦賦》已經到了嬴政帶領大秦吞併六國的階段。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讓秦國走向滅亡的大人物也悉數登場。
在最新的劇情中,趙高開啟了傳奇的逆襲人生。
雖然,大眾都認為秦二世而亡主要原因是由趙高與李斯造成的。
但個人而言,秦始皇嬴政才是秦二世而亡的根本原因!
01用人不當
嬴政確實是千古一帝,但在看人、用人上的水平只能說是一般般。
首先來聊聊丞相李斯,對李斯的發掘,是嬴政在還未親政前,每天無所事事的他在翻看奏摺時發現了李斯的文章,李斯的見解很符合少年嬴政想要迅速推進天下一統的想法。因此,在呂不韋把李斯送到章臺宮後,李斯迅速成為嬴政所倚重的之人。
李斯有沒有能力?答案是肯定的,作為大思想家荀子的得意門生,眼光、政見還是比較獨到。每每談起自己的能力,都自誇空有治國之道。卻無報國之門。
但實際上呢,我覺得李斯最大的能力就是察言觀色,溜鬚拍馬屁,同時,搞一些小動作讓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嬴政在扳倒呂不韋的過程中,李斯的作用基本可以忽略不計。
在嫪毐之亂中,李斯脅迫嬴虞到嫪毐團隊充當臥底,然而,嬴虞這個臥底沒多久就徹底反水,成功幫助嫪毐接管驪山大營的兵權。要不是王翦冒死回援救駕,估計大秦真的要改換門庭了。
在明知嫪毐要反水的情況下,李斯為什麼不及時派人通知在驪山大營的蒙武將軍早作打算。把驪山大營的控制權牢牢地掌握在嬴政一系的手中?
在得知嫪毐淫亂後宮之事後,李斯也未曾向嬴政彙報過,究其原因,不外乎怕惹火燒身。
這也是平定嫪毐之亂後,李斯未得到任何的封賞的原因。
而李斯唯一的貢獻可能是在秦始皇統一天下後力薦廢分封,行郡縣制。這也是李斯能夠博得秦始皇嬴政的讚賞的地方。他能準確揣摩出聖意,想皇帝之所想。無論何時都站在嬴政這邊。
但是,在李斯心中,根本沒有是非曲直,眼中有的只是對權力的渴望。這也是在嬴政死後,在趙高的攛掇下,他不分是非黑白的與趙高同流合汙,篡改詔命,擁立胡亥為帝。
為了權力,他不惜拋棄大秦下一位賢君扶蘇、拋棄自己的女婿。
其次,對趙高的青睞是嬴政的又一敗筆。
趙高是怎樣入了嬴政的法眼的?
史事記載不詳,但在《大秦賦》裡,解決嫪毐之亂後,嬴政在亭子裡工作時,不經意間瞥見了一位小太監在大殿外的石階上奮力勞作著。
就是這一瞥,嬴政叫郎官前去探查,原來這位叫著趙高的小太監在那兒奮力的洗著石階上的血跡,因為水一干血跡又復現。嬴政在得知這一切之後,便決定任用趙高為內侍。
正是嬴政這一錯誤的決定,讓趙高成長為封建王朝宦官專權的第一人。
同時,嬴政本可以糾正自己的錯誤,在趙高犯事過後,蒙恬判處趙高死刑。但嬴政最後赦免了趙高,並官復原職。
從這個事情可以看出,趙高在嬴政面前得寵的程度可見一斑。
嬴政萬萬沒有想到,自己最為倚重的兩位肱股之臣會在自己崩天之後把秦國搞得烏煙瘴氣,最終滅國。
這就是千古一帝的用人之道。正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02國策操之過急
為什麼秦二世而亡?除了上文中提到的用人失誤,最為重要的還有大一統過後的一些國策的抉擇導致了秦國加速走向滅亡。
首先,“焚書坑儒”的執行引起了願六國的文人墨客大舉反抗,而太子扶蘇也因反對“焚書坑儒”之策而惹怒嬴政,失去太子之位。
在後春秋戰國時期,思想的開放程度之高,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思想的解放也滋生出了各個不同的治國流派。而嬴政和秦國宰相李斯崇尚法制,為了堵住悠悠眾口,故實施這一統一思想的政策。
然而,在思想解放的春秋戰國時代,統一思想的難度可想而知。暴秦的名號便由此而來。
其實,在統一六國過後,大秦不應該再以法家思想以硬抗硬。更應該做的是施以仁政,讓六國子民在秦國能夠感受到善待。這樣在潛移默化之下,讓原六國子民看到新生的希望。這樣秦國就算朝中有些奸佞之臣,都不會影響國之根本。
其次,秦統一六國後,築長城、修驛道等基礎設施,這樣一來,讓剛剛經歷過戰火之苦的庶民還沒喘口氣,就又得開始艱苦的勞役生活,一時間,天下庶民苦不堪言。
俗話說的好,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廣大人民群眾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大秦的這些政策讓廣大人民群眾與朝廷離心離德。加之以趙高為首的奸佞之臣當道,秦國能夠長久才怪呢!
03嬴政的性格缺陷
雖說大秦在嬴政這一代完成了秦國大一統的宏願,但除了嬴政本身能力之外,他最大的優勢便是秦國曆代先王為他打下了強大的基礎,包括呂不韋監國的10多年,為大秦積累了大量的財力,物力。
可以說,當時的秦國,換作任何有志之士做秦王,都能夠完成統一六國的壯舉。
雖然嬴政完成了一統天下的霸業,但人無完人,任何一個人都有一定的缺點。
而嬴政的缺點也是導致秦朝二世而亡的根本原因。
第一,急功近利是嬴政的一大弱點。從嬴政12歲登基開始,作為一個小屁孩,天天都想想著東出統一六國。幸好當時有呂不韋把持著朝政,不然秦國定會在嬴政手中慢慢因為戰亂而羸弱下去。
同時,在統一六國過後,急功之弱點體現的更勝,一系列的國策制定都體現了嬴政想要建立千秋萬代的秦朝的急切心情。然而,他忽略的最重要的一點:飯要一口一口的吃,路要一步一步的走。步子邁大了容易摔跟頭。
這也是他統一六國後造成怨聲載道,民心背離的原因。
失了民心的王朝註定不會存活太久。
第二,信奉鬼神亂力之說。 嬴政對封建迷信的信奉我覺得在帝王之中那也是首屈一指。
在嫪毐之亂時,明知嫪毐要造反起事,我們的始皇帝並沒有迅速行動,安排驪山大營兵權的爭奪,反而去往了華陽太后寢宮,讓華陽太后占卜了一卦,得到華陽太后對此次行加冠之禮一行是大吉之兆後,便輕車從簡的去往雍城行加冠之禮了。
要不是王翦冒死救駕,我想雍城就會是嬴政的最後一站了。
在嬴政生命的後期,天下一統後,嬴政開始追求長生不老之法,當時的秦朝,很多術士蜂擁而至,言曰可煉成仙丹,實則騙吃騙喝騙官位。
我想嬴政50而亡的一大原因就是對術士們練出的仙丹服用過多導致慢性中毒身亡的。
一個人如果沉浸在長生不老這些虛無縹緲的幻想中,那他還有心思去做正事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