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公元前234年,秦將桓齮攻打趙國,奪取平陽、武城,斬首趙軍十萬,趙軍主將扈輒被殺。

公元前233年,桓齮率領秦軍東出上黨,越過太行山,直擊趙國後方。秦軍勇猛,接連攻佔赤麗、宜安,直撲邯鄲,情勢危急,趙王遷急忙任命李牧為主將,率領邊防趙軍南下回援,反擊秦軍。

李牧認為秦軍連續獲勝,士氣高漲,趙軍遠行,兵疲馬乏,如若倉促開戰,趙軍必敗。所以李牧決定築壘固守,拒不出戰,伺機反攻。桓齮則認為秦軍遠土出征,不宜久戰,應速戰速決。於是他率軍進攻肥下,企圖誘使李牧出師支援,然後在途中設伏,將趙軍一舉殲滅。

桓齮的算盤打的響亮,可終究棋差一招。秦軍主力盡出,營中防守薄弱;而且由於趙軍高築營壘,拒不出戰,秦軍對其疏於警惕。李牧採取“圍魏救趙”的計策,率領趙軍突襲秦軍大營,俘獲全部留守秦軍及輜重,隨後李牧又命趙軍半路伏擊回援的秦軍,秦軍被擊潰,主將桓齮只帶著少量兵馬逃回秦國。趙軍得勝的訊息傳來,趙王遷大笑道:“李牧就是我的白起啊。”於是封李牧為武安君。

公元前232年,秦國兵分兩路攻趙,一路攻打鄴城,一路由上黨出井陘攻打太原附近的狼孟。秦軍來勢洶洶,攻佔了狼孟和番吾,邯鄲城再次受到威脅。

李牧臨危受命,他首先命司馬尚據守邯鄲,然後親率主力北進,反擊遠端來犯的秦軍。兩軍在番吾附近相遇,趙國面臨亡國之危,軍士們都決心與秦軍死戰,士氣高昂,李牧果斷出擊,秦軍再次大敗。

秦國兩次伐趙失利,不得不暫時放棄攻滅趙國的打算,轉而攻韓。肯定有人想問,秦國為什麼會以趙國為第一獵物呢?竊以為:

第一,趙國實力大不如前,秦國認為可以輕鬆滅趙。公元前260年,在戰神白起的運籌下,秦國在長平之戰中擊敗了趙國,趙軍共計被斬首四十五萬,國內已無兵可用。而且,趙悼襄王在位時,趙國幾乎已無能臣,藺相如去世,廉頗也出走魏國。

第二,趙國討伐燕國,國內空虛。公元前236年,趙悼襄王任命龐煖為主將,攻打燕國。

第三,秦王政自身對趙國的敵對情緒。秦王政自幼在趙國生活,飽受欺辱,在內心埋下了仇恨的種子。

公元前229年,秦王政派王翦、楊端和率兵攻趙。王翦認為趙國之所以還能苟存,就是因為李牧,要滅趙就必須先除掉李牧,既然硬碰硬不一定能取勝,便改用軟刀子。

秦國派使者攜重金賄賂郭開,郭開便在趙王面前誣陷李牧和副將司馬尚意圖謀反,趙王遷聽信讒言,下令讓趙蔥取代李牧為主將,李牧心繫國家安危,拒絕受命。可此舉正中郭開下懷,坐實李牧謀反的罪名,趙王遷怒不可遏,派人抓捕李牧,當即斬首。秦軍聽聞李牧已死,再無後顧之憂,全力進攻,僅用時三個月,王翦就攻破邯鄲,趙國滅亡。

李牧是戰國末年最傑出的將領之一。堅守北境,抗擊匈奴,盡滅匈奴十萬主力軍,使得匈奴數十年不敢再來侵犯。面對搖搖欲墜的趙國,以一己之力扛起整個國家。可憐李牧,一生戎馬,從無敗績,最終卻慘死於國人之手。可恨趙國,不辨是非,寵信奸佞,最終自毀長城城破國亡。

52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韓信如諸葛亮在世未出茅廬,已知三分天下——論定項羽此生必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