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朱自清說,“逛南京像逛古董鋪子,到處都有些時代侵蝕的遺痕。你可以摩挲,可以憑弔,可以悠然遐想;想到六朝的興廢,王謝的風流,秦淮的豔跡。這些也許只是老調子,不過經過自家一番體貼,便不同了。”朱自清之所以把南京比作古董鋪子,自然源於南京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歷史文化積澱深厚。

朱自清

關於南京,歷代文人的吟詠甚多,譬如南朝謝朓曾言,“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再如唐人韋莊,“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這些文人騷客的反覆吟詠,無疑成了推廣南京的一張張名片。然而由於種種原因,我至今還沒有去過南京。因此,當我看見由國慶所著的《紙上金陵》(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時,還是頗為欣喜的。既然一時半會兒去不成南京,那麼透過專家的介紹來了解南京,為今後去南京做些知識儲備也是必要的。

南京

天津民俗專家由國慶長期致力於傳統廣告文化研究與收藏,出版有《再見老廣告》等作品。《紙上金陵》收錄了“朱元璋與沈萬三豪賭”等二十多篇文章,是關於南京城歷史、文化的作品集。作者透過自己收藏的有關南京的老廣告,來還原過往南京的風俗風情,講述與南京相關的甘鳳池、宋美齡、周璇等人物故事;以一張張舊年的招貼畫、廣告紙為引子,揭開南京城過往的面影。書中有精美彩色老廣告畫三十餘幅,除本身的史料價值外,還可以使讀者直觀地觸控到歷史的細節。

周璇

南京城的老廣告畫,故紙片裡的金陵城。從廣告畫入手來認識南京,這應該算是獨闢蹊徑吧。以《旗袍高跟鞋醉南京》為例,作者選擇兩幅廣告畫來展開,分別是《民國時期藥品廣告上的旗袍時尚》和《老廣告畫中的明星穿著摩登高跟鞋》

就這兩幅廣告上的女明星而言,民國時期女性的審美標準跟現在有些許不同,女明星呈鵝蛋臉型,顯得豐潤飽滿,跟現在一些女性推崇的錐子臉還是有區別的。僅僅這兩幅廣告畫,肯定呈現的資訊量遠遠不夠。作者在後記中談到,他查閱了《南京文化志》《南京訪古記》等資料,這對於擴充本書文章的知識含量很有幫助。

民國女性

作者從旗袍的來歷,談到旗袍在南京的演進種類,譬如倒大袖旗袍、校服式旗袍、無袖旗袍、掃地旗袍、開衩旗袍、立體旗袍和現代旗袍。每一種旗袍型別的出現,都跟當時的審美觀念、外來文化的影響及社會的開放程度有關。

以民國時期南京旗袍的演進為例,作者談到,辛亥革命後,中國城市女人的思想和雙腳開始解放。在收腰旗袍盛行的20世紀20年代,以南京、上海、天津、廣州為先的城市女人看著大批穿著高跟鞋的金髮碧眼的洋女子攪動著我們街道的景緻,既新奇又羨慕。高跟鞋讓東方女人興奮不已,她們進而愛上了高跟鞋。

穿高跟鞋的年輕女子

最初,試穿者難免不在行,皮鞋的窄小和高跟讓人感覺是在受刑,但很快,在與高跟鞋的不斷親密磨合中,她們的小腿更加筆直,胸部更加挺拔,加之絲襪與旗袍的包裹,輕盈的小開步前所未有,步步生蓮的儀態絕對是街頭最迷人的風景。難怪張愛玲說,無論如何平庸的女人,穿上高跟鞋,都會搖曳生姿的。

20世紀二三十年代,南京的大家閨秀也好,小家碧玉也罷;淑女名媛也好,風塵女子也罷,但凡愛美心切的女子,只要到了花季年齡,大多會喜歡上高跟鞋,追逐著最炫的時尚。

高跟鞋

如同魔術般的鞋子款式又讓她們挑花了眼,有的鞋面緊裡,有的露出腳趾和足跟,有的綴著蝴蝶結,有的黑白拼鑲,不勝列舉的花色與現今的式樣幾乎別無二致。最後,作者談到在南京女人心目中,“旗袍與高跟鞋好似雙面膠,好似姊妹,形影不離。”可見,穿旗袍就得配高跟鞋,這樣走起路來更容易凸顯女人味兒。

民國風旗袍美女

作為民國時期貴族婦女的代表,作者特意談到了宋美齡與旗袍的故事。關於宋美齡的容貌,現在我們尚可從一些老照片上領略到這位“第一夫人”的風采。年輕時期的宋美齡,肯定是一個尤物,這也是蔣介石執意拋棄髮妻要與宋美齡結婚的原因。當然,其中也有政治因素的考量,畢竟能跟宋美齡結婚,蔣介石就成為國父孫中山的連襟了。這樣的親密關係,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事實上,宋美齡的確是美貌非凡的。1949年8月16日,美國藝術家協會曾經宣佈,宋美齡入選“全世界十大美人”且名列榜首。

宋氏三姐妹

宋美齡鍾愛旗袍,無論是在家中,還是外出,常以旗袍示人。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前,宋美齡久居南京,那時候她的旗袍還沒有專人來承製,往往是臨時請某一師傅到黃浦路的官邸為她量制。有一次來了個叫張瑞香的裁縫,宋美齡發現他做的旗袍非常精緻,穿上去較之以前的也更合體。

張瑞香原本是新華門附近小巷裁縫店裡的手藝人。後來,張瑞香又為宋美齡服務了幾次,他不僅手藝高超,為人也忠厚,逐漸博得了宋美齡的好感與信任。於是,徵得蔣介石同意後,宋美齡特別把他召進了官邸,成為“御用裁縫”,專為自己做旗袍。從此,張瑞香一直跟隨宋美齡,無論是輾轉重慶,還是臺灣、美國。

宋美齡書房

眾人皆知宋美齡對旗袍有著深厚情結,逢年過節各方送來的綾羅綢緞源源不斷,這些足夠張瑞香年復一年地忙活了。宋美齡常常挑出自己喜歡的讓張瑞香縫製,比如,淺色的做成夏裝,略深的用於春秋裝,深色的則留待冬天用。多少年來,張瑞香幾乎每天都在做旗袍,幾天就成品一件,然後笑呵呵地請宋美齡過目,宋慶齡看罷便命人放入自己的衣櫥裡,並由女侍根據顏色、質地認真編號,妥善保管。日久天長,衣櫥裡的旗袍自是琳琅滿目,精品如雲,儼如專屬博物櫃一般。

旗袍女

作為政壇名流,宋美齡非常講究儀表,會根據不同場合穿上色彩、樣式各異的旗袍,即便是出訪也需張瑞香隨行,因為她隨時可能讓張瑞香臨時改動旗袍。另外,不少旗袍宋美齡只穿過一兩次,有時稍微碰到灰塵或滴水便要及時換掉。

張瑞香對宋美齡忠心耿耿,除了大年三十這天外,他幾乎無時無刻不在做衣服,有好幾次重病臥床期間還咬牙堅持幹活。據說直到他去世前的那一刻,嘴裡還唸叨著對不起老夫人,因為還有旗袍沒有做完。

美國唐人街

1991年9月21日,宋美齡再度離開臺灣去美國,傳說在隨行的99箱衣物中約有50箱是旗袍。當然,我們要明白這一點,並不是所有女人都可以完美地駕馭旗袍。有些人穿上旗袍楚楚動人,有些人穿上旗袍卻讓人大倒胃口。根源在哪裡呢?那就是旗袍一定要剪裁合體,這樣才能穿出東方女人的神韻。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女人的身材也在不斷髮生變化。而大多數人,並不像宋美齡這樣,擁有專職旗袍剪裁師。這就是實力的差距了。

旗袍

作者認為,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風範和故事。南京是溝通南北的一塊寶地,南北文化、中西理念在這裡匯聚、交融,自然造就了南京海納百川、凝重而不泥古的品性。本書最大特色是用自己收藏的故紙來解讀和還原過往南京的面影,材料真實,解讀細膩,能使人觸控到真實歷史的細節。

南京

此外,由於作者是老廣告文化、民俗研究方面的專家,在談及南京的廣告和民俗時能從中外交流的高度,從南京與國內其他城市的歷史聯絡中抓住廣告中的歷史資訊,這樣就無形中擴大了這些老廣告的資訊量,讓人耳目一新。(彭忠富/文)

17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十七. 老照片背後的航海故事——我動搖了海員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