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議會
所謂金權政治,就是權錢交易。財閥用金錢幫助議員或黨派選舉,而議員或黨派以巨大的政策優勢回報財閥,二者相得益彰。日本堪稱全球金權政治之最,這和戰後美國對日本政體的英美化密不可分。昭和電工事件被“譽”為日本金權政治的開端,是日本戰後第一個被揭露出的金權黑幕。
一、來自美國的“干涉”戰前日本體制不必多說,軍國主義、帝國主義、法西斯主義,什麼臭名昭著的詞往上按都不過分。
戰前日本社會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美國獨佔日本。8月22日,美國陸軍部告訴麥克阿瑟不對日本實行軍管,而是依靠現有日本政府進行間接統治。28日,盟軍成立了盟軍駐日佔領軍總司令部。30日,麥克阿瑟進駐日本。
其實美國也在反思日本為何如此好戰,最終美國認為是日本體制有嚴重問題,所以在美國的主導下,日本被迫進行了體制改革。9月,美國發布了改革目標,即“保證日本不再成為美國的威脅,不再成為世界安全與和平的威脅”。就是在美國第一的影響之下,日本被美國逼著進行了戰後體制改革,而改革的一切都要符合美國利益。
日本的太上皇麥克阿瑟
二、日本改革成了金權政治的根因戰後美國先將皇族首相東久邇宮稔彥踢下去,扶持了親美人士幣原喜重郎,讓他推行改革。但幣原骨子裡也是個右翼分子,他主導的改革就是將《大日本帝國憲法》改名《日本國憲法》,原《帝國憲法》的“天皇神聖不可侵犯”改成“最高不可侵犯”,其他的一個字都沒動。這種換湯不換藥的換字遊戲惹得美國很不開心,最終美國又踢了開幣原,將吉田茂扶植上去,並由美國人惠特尼幫日本寫了一部新憲法。
吉田茂
惠特尼的憲法就是今天日本不斷試圖衝破的憲法,該憲法最大的亮點就是日本放棄了國家交戰權,不能對外發動戰爭。美國告訴日本,如果不接受,“將對天皇的人格進行重大改變”,這句話潛藏的意思就是日本要是不聽話,美國將廢除天皇,把日本變成共和制。最終,新憲法順利通過了日本國會,成了日本根本大法。
憲法推進的同時,在美國主導下,對日本一切舊體制都進行了改革。
政治上,剝奪天皇神性,剝奪天皇參政權,天皇的話語、聖旨不能成為法律;議會中取消貴族院,改為美國式的參眾兩院,議員皆由選舉產生;內閣改為真正的議會內閣,議院黨魁直接成首相,4年一屆;懲治戰犯,釐定戰爭罪責;廢除陸軍省、海軍省、參謀部和日本軍隊。
在美軍指揮下的日本人
經濟上,將天皇制的統治根基財閥、地主全部廢除。美國先確定了日本的15家康采恩,就是三菱、三井等大財閥,打算將其全部拆分,但因為中國解放,美國開始反華反共,此項改革夭折;在農村美國打土豪(沒殺,只是將他們的大部分田地剝奪,再分給貧僱農),此項改革十分符合民心,這也是日本共產主義運動受挫的主要原因。
日本農村
日本的民主改革是金權政治發生的根本原因。因為日本的改革完全被美國主導,美國引入的是英美體制,金錢和選舉密不可分,都是資產階級有錢人的遊戲,你什麼時候聽過資本主義國家沒錢還能參選議員?所以為了選舉,所有議員都要先想方設法弄錢,多多益善,日本政界有四當三落之說,即用4000萬就能當議員,3000萬就要落選,這也是昭和電工事件爆發的根本原因。
日本國會議事堂
三、吉田經濟學戰後日本一片廢墟,復興經濟成了當時日本的當務之急。吉田茂在戰後初期五任首相,實際主導了戰後初期日本的經濟復甦。1946年第一次吉田內閣時期,吉田茂就成立了經濟委員會,商討復興方式。
吉田茂和美國欽差
1946年12月27日,經委會確立了“傾斜生產方式”的辦法,即優先發展煤炭、鋼鐵、化肥、運輸等重工業,這是吉田經濟學的核心奧義。
1947年5月成立了社會黨片山潛內閣,片山的黨獲勝的重要原因就是他的競選口號是:大工業實行國有,工人參與管理。雖然是進步勢力的內閣,但經濟方面,片山無法擺脫吉田經濟學,所以他也在資金和原料供給上大力照顧和鋼鐵、煤炭相關的產業,生產的鋼鐵優先給煤炭行業,煤炭產品又優先返給鋼鐵產業。可當年10月,國會否定了大企業國有化的法案,片山承諾失效,內閣陷入困境,於1948年2月垮臺。
片山潛
四、吉田經濟的再推進1948年3月,民主黨蘆田均上臺,復興經濟上將傾斜生產改為超傾斜,這是把原本傾斜產業中條件好、能力強的企業單提出來,對他們再優先照顧,換句話說,就是培養大資本,集中全日本的力量、資源和經濟,對鋼鐵、煤炭相關產業的巨頭進行補助和援助。比如為增加鋼鐵產量,內閣拿出當年總預算的5%,全部補貼給三菱等5家鋼鐵巨頭,並向他們提供低廉的進口礦石和煤炭。
蘆田均
經過三代首相的畸形發展,到1948年末,日本鋼鐵和煤炭行業已經恢復到1930年的水平,可輕工業被嚴重擠壓,恢復不足半數,纖維業更是隻有1930年的24.2%。透過這種對比我們發現,這種超傾斜生產方式的優點,就是隻要是被超傾斜選中的企業就能恢復產能。而這構成了昭和電工事件的背景。
五、昭和電工事件透過上面諸多介紹,我想大家該明白1948年日本的國情了,總結下來就是,政治民主化,民間輿論和選民支援能決定一個政權的存亡;首相能決定國家走向;而有錢才能當選,錢是多多益善;財閥改革失敗,大財閥被儲存下來;傾斜生產方式是一塊肥肉,誰的企業能被選中,誰就能優先復興。
昭和電工會社訪問浙大
昭和電氣工業公司是30年代新崛起的財閥集團,是個綜合公司,主要領域是石油化學、肥料、電子製造。該公司在戰爭期間遭受重大挫折,戰後遲遲不能恢復。1948年,為了取得補助資金(傾斜生產資格),該公司社長日野原經過中介向首相蘆田均、民主黨重要議員、通商產業省、農林省、經濟安定本部、大藏省等部門官僚和興業銀行高管賄賂7000萬日元,換取了28.67億補助貸款,該貸款超過了公司總資本的10倍,是一種非常不正常的借貸。
同年下半年,該賄賂事件被揭發,社會輿論一片譁然。迫於社會壓力,日本法院當時就抓捕了日野原和副首相西尾末廣等64人,其中37人被起訴。10月,蘆田內閣倒臺,蘆田均也被捕。至1958年,案情被冷處理了10年,法院將其餘大部分人判為無罪。1962年,法院讓日野原、西尾末廣背鍋,昭和電工案這才落下帷幕。
文史君說昭和電工事件揭開了戰後日本金權大幕,以此為開端,日本金權交易愈演愈烈,昭和電工事件逼得日本首次通過了斡旋受賄罪,此罪專門針對中介。關於昭和電工是如何被媒體知道的,原因不詳。當時日本黨派林立,勾心鬥角。戰後的民主改革原則上一屆首相能幹4年,但狼多肉少,為了提前讓己方上臺,在野黨可都是虎視眈眈,想方設法下絆子。所以昭和電工事件的揭發和在野黨密不可分。
參考文獻正村公宏:《戰後史》,築摩書房,1985年。
吳廷璆:《日本史》,南開大學出版社,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