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朝時期,當時的武陽人,也就是如今的四川人,李密。早年失去了父親,母親改嫁,李密由祖母劉氏撫養長大。
李密曾經擔任蜀國的尚書郎,後來蜀國滅亡,晉武帝徵召李密做太子洗馬。李密因為需要侍奉祖母,所以辭不復命。他寫了《陳情表》,表達了自己的苦衷。這篇文章情深辭切,感人肺腑。
晉武帝讀了之後,大為感動。給李密奴婢二人,還有贍養老人的費用。祖母死後,李密出任為河內溫縣令。
這篇《陳情表》,如今讀來,仍然讓人覺得無比感動,潸然淚下。結草銜環,知恩圖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每每讀這篇文章,都感到心中一陣溫熱,傳統文化給人美的同時,又給人以教誨,給人以感動。
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伶仃孤苦,至於成立。既無叔伯,終鮮兄弟,門衰祚薄,晚有兒息。
李密年幼的時候,經歷了很多苦難,父親英年早逝,母親又改嫁他人。小小的李密經歷了什麼,恐怕常人難以想象。
他一定是一個堅強的人,因為他經過不懈努力,在如此艱難的環境中長大成人,並且考取了功名,做了官出人頭地。
李密是一個孤獨的人,他沒有叔叔伯伯,沒有兄弟姐妹。寒門子弟一個,自己也是到了晚年才喜得貴子。
逮奉聖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後刺史臣榮舉臣秀才。臣以供養無主,辭不赴命。
李密沒有趕上好時代,他費盡辛苦從寒門進入朝廷做官,結果朝代更迭了。這是多少人一輩子都遇不上的巨大變故。
魏晉時期,政治並不清明。很多人寧願隱居山林也不願入朝做官,竹林七賢就是鮮活的例子。李密大概也不願進入這樣的朝廷做官,但是他絲毫沒有表露出這樣的心跡。全文都是圍繞孝敬祖母說的。
晉武帝招賢納士,無非也是想要籠絡人心,實現鞏固自身統治的目的。這樣的聖意當然不能直接忤逆,否則會有性命之虞。而孝悌這一主題一出,晉武帝一方面被感動得稀里嘩啦。一方面也願意做這個體諒民心,成人之美的明君。
所以面對李密的請求,皇帝是很願意答應的。因為他答應了也不會丟面子,反而會增加他在百姓心中的好感,讓人覺得他是一位明君。
臣欲奉召賓士,則劉病日篤深。欲苟順私情,則告訴不許。臣之進退,實為狼狽。
皇帝下了一道聖旨,可以想象那些急於完成任務,在皇帝面前立功表現的官吏是怎樣的一種狀態,他們不顧李密的死活,皇帝讓你去做官,你就得去做官。他們為了完成自己的任務,不擇手段。
李密一定面臨了很大的壓力,最後他不得不給皇帝寫了這封信。而這封發自肺腑的信,收到了奇效,讓他實現了願望。
李密寫這封信的時候,大概斟酌了很久,甚至他寫的時候,或許曾經淚流滿面。如今我們給公司領導寫一封郵件都要編輯半天。當年給皇帝寫一封信,可想而知是多麼重大的事情。那畢竟是掌握著別人生殺大權的天子。
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餘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
沒有祖母,就沒有李密的今天。我要與祖母相依為命,內心懇切,不能離開她遠行。讀到這裡,一個堅定的孝子形象躍然紙上,令人動容。縱然你是天子,也不能改變我的決心。
人都有自己的底線,如果你想讓我突破我的底線,那你還不如要了我的命。晉武帝如果這麼做,那隻能落得全天下的罵名。那將是非常愚蠢的做法。
有人說,如果你堅定地朝著自己的夢想前行,全世界都會給你讓路。李密就是這樣一個人,他是孝悌之路上篤定的朝聖者。一個純粹的人,一個高尚的人。他閃光的品德,正直的品格,彪炳史冊,流芳百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