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如今科技很發達了,但是船舶依然經常發生事故,被自然海浪弄翻的可能性不大,但船就怕被撞。之前希臘一艘掃雷艦跟貨輪撞一塊兒,大貨輪六萬多噸,掃雷艦隻有幾百噸,結果可想而知,掃雷艦被撞成了兩截。其實撞船這種事兒發生不少,前幾年挪威海軍有一艘驅逐艦被遊輪給撞沉了。還是最先進的南森級,是宙斯盾驅逐艦,一共沒造出幾艘來,就被撞沉了一艘。
其實歷史上很長一段時間裡用撞擊把敵人的船撞沉,是世界主流的海戰方式。在冷兵器時代,海戰就很流行撞擊戰術 最早在海戰就是雙方的船相互接舷,然後兩撥人互相跳到對方船上肉搏,等於把陸戰搬到了海上打。
希臘人覺得這麼幹太慢太蠢,所以在船頭上裝上了撞角,是一個鐵製的尖頭,可以木製的船體撞漏,船一進水,上面的水手就全完了。
公元前四百八十年,希臘和波斯爆發了薩拉米斯海戰,希臘人開著帶有撞角的船一頭猛撞,撞沉了好多波斯軍艦,大敗波斯海軍。等到世界戰爭史進入到黑火藥時代,軍艦上都裝大炮,能在遠距離進攻,那就很少有人再撞船。
但是到了十九世紀中期情況又變了,當時的鋼鐵工業飛速發展,軍艦的船體上都裝了鋼鐵裝甲,以當時的火炮技術是打不穿這種鐵甲。
一八六二年美國南北戰爭,南軍的弗吉尼亞號和北軍的莫尼特號兩艘裝甲艦在漢普頓河口遭遇,打了四個多小時,所有的炮彈打在船體上就留下一小坑,沒傷害。最後這場海戰因為雙方彈藥耗盡才結束,戰鬥結束之後全世界的軍艦設計局都絞盡腦汁,到底怎麼才能打穿裝甲艦的艦體?在幾年之後又一場海戰讓人有了靈感。
一八六六年,奧地利和義大利爆發了利薩海戰。在混戰當中奧地利海軍的旗艦馬克西米利安號鐵甲艦撞沉了義大利海軍的義大利號,直接決定了戰鬥結果。於是撞擊這種古老的戰法重出江湖,為使撞擊的效果最大化,工程師還專門在艦艏安裝了撞角,撞角的位置在艦首水線以下的部分,甚至還出現了一種專門透過撞擊來擊沉對方的軍艦,叫做撞擊巡洋艦。撞擊巡洋艦沒有裝甲防護,火炮也不多,為了減少被擊中的機率上層建築被設計的很低,同時加強軍艦的速度,就為把一切力量都放在撞擊上。
北洋水師最早的兩艘軍艦超勇號和揚威號,都是撞擊巡洋艦。撞擊戰術出現之後,海戰的陣型和軍艦的設計風格就變了。以前都是縱隊一字排開,因為火炮在兩舷,所有軍艦排成一條線,能夠發揮火力。利薩海戰以後開始流行橫隊,軍艦還是站成一排,但是變成了艦首對敵,這樣的話可以減少中彈機率,還能夠充分發揮撞角的作用。缺點也很明顯——自己的火力發揮不出來,所以只能放棄其他位置的武器,把向前開炮的主炮作為主要火力。
甲午海戰的時候北洋水師也是排成橫隊迎敵,後來混戰當中鄧世昌指揮致遠號撞沉吉野,經常說鄧世昌要跟吉野同歸於盡,其實就是他們的標準戰術。等到了十九世紀末,因為軍艦的火炮效能和速度都上臺階,撞擊就沒有威脅了,往往沒接近就被打沉了。
一八九三年,英國皇家海軍地中海艦隊在夜晚舉行編隊訓練。黑燈瞎火的旗艦維多利亞號鐵甲艦和坎伯當號鐵甲艦狠狠地撞在一起。維多利亞號的艦體被坎伯當號的撞角撞出一個大口子,短短几分鐘海水就淹沒了甲板,最後有三百多名官兵和艦一起沉沒。這是和平年代皇家海軍遭遇過的最慘重的傷亡。
十年之後日俄戰爭,日本聯合艦隊封鎖旅順,輪流派軍艦執行巡邏任務。一九零四年的五月十五號,吉野號巡洋艦剛剛結束任務,準備和戰友交接班。當時海上一片濃霧能見度非常低,來接班的春日號稀裡糊塗的就懟上了吉野號,春日號的撞角把吉野號懟個透心涼。沒多長時間就沉沒,四百多名成員大部分餵了魚蝦。也算是告慰了鄧大人的在天之靈。
一戰初期英國皇家海軍沒有雷達聲吶,對付德國潛艇只能靠肉眼看。發現德國潛艇浮上來之後,或朝它開炮或往上撞,德國的王牌艇長曾經一次出擊就擊沉三艘巡洋艦的魏迪根就是被撞死的。當時他準備對一支英國艦隊發起攻擊,沒想到螳螂捕蟬黃雀在後,英國人也發現了他,無畏號戰列艦就繞到背後趁魏迪根毫無準備撞了上去。潛艇被撞成兩截所有艇員無一生還。
再往後軍艦之間相撞基本上都是事故。如果是小規模衝突可以用撞擊這種方式表達態度還不會引起戰爭。一九八八年美國兩艘軍艦靠近蘇聯領海,全都是斯特拉文斯基導彈驅逐艦,蘇聯派了兩艘小護衛艦來攔截,兩邊糾纏了一陣,蘇聯軍艦就發訊號,美國人還沒有反應過來,蘇聯兩艘軍艦就一頭撞上了美艦,把美國人嚇壞趕緊溜了,這是一種外交衝突,現代海戰是不可能有撞擊戰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