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在中國古代,外戚干政,宦官弄權,是兩大政治痼疾,曾給秦、漢、唐、明等皇朝的統治帶來了巨大災難。清朝建立後,決心汲取歷史教訓,避免重蹈覆轍,於是,滿清統治者給後宮訂立了嚴格的制度,對敢於逾越法度者給予最嚴厲的懲罰。

在清代宮闈中,任何人的一切行為都必須循規蹈矩。後宮只有皇后可以稱主子,妃嬪只能稱主位。至於稱“老佛爺”,只是清末慈禧專權後太監們的諛美之詞。妃嬪們的行為稱關防,清宮關防森嚴,各有太監專門管轄。為了防止嬪妃與家人勾連,宮內與外界的音訊是斷絕的,不得隨意聯絡,只有后妃家送進宮的食物不受禁止。光緒帝的珍妃入宮後,與外部聯絡的書信都是裝在食盒中傳送的,後來她給孃家傳遞的信札被慈禧發現而受到了杖笞的責罰,也是因為她違反了制度。

珍妃

清朝制定這種規矩,主要是防外戚之患。在清朝,外戚不能擔任有實權的職務,皇后的父親按例封一等承恩公,去世時贈予太師這個榮譽稱號,但不許擔任具體官職。皇后的弟兄都授予散秩大臣,賜予官職,以及春秋兩季參與朝覲的資格,但只能擔任宮禁侍衛的角色,不能掌管具體的行政事務。晚清時,慈安太后去世後,慈禧大權獨攬,她的弟弟桂祥還是光緒的舅舅,曾因閒散無聊請求得到一個官職,後來破例授予工部尚書一職。但不到三個月,就被解職,原因是他不稱職。可見慈禧當時雖然已經惟我獨尊,卻仍然擔心遭大臣們的非議,畢竟有祖制在,她還是有所顧忌的。同治帝皇后的父崇綺是清朝唯一的一位旗人狀元,他與兒子葆初都才華出眾,文學、書法俱精,是旗人中最為傑出的人物,然而他們都不被允許參政,庚子之變中,他們家滿門殉難。

評書中常形容皇帝有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更有後宮佳麗三千。這並不是誇張,《禮記》便規定:“古者天子後立六宮、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歷代帝王為了滿足自己的慾望,無不在後宮圈養大批女人。《三輔舊事》記載,秦始皇“後宮列女萬餘人,氣上衝於天”;《漢武故事》記載,漢武帝“掖庭總籍,凡諸宮美女萬有八千”;《三國志》記載孫皓“後宮坐食者萬有餘人”;《晉書》記載司馬炎“多內寵,掖廷殆將萬人”;《隋書》記載陳叔寶“帷薄嬙嬪,有逾萬數”;《新唐書》記載唐玄宗“宮嬪大率至四萬”;清朝入關後,前明太監告訴康熙,明朝宮中有九千宮女。可見,從秦漢以降,皇帝后宮保持一萬名左右的宮女是一種常態,然而清朝皇帝在這方面比以前的帝王都要收斂得多。清朝規定,宮女數量不得超過五百人,都從內務府下三旗的包衣中選取,而且清朝宮廷會把超過年齡的宮女放出宮去,不會出現“白頭宮女在,閒坐說玄宗”,的悲慘現象,顯得相對人道一些。

清朝的宮女每隔一年選一次,目的只是為了使規定的宮女人數足額,而且不會到民間隨意尋覓搜掠美女,為選美而擾民的程度要比以前的朝代輕得多。

選取宮女一般在二三月間,凡是包衣旗人家的女子都要編入冊籍,符合年齡要求的女子都要應選,稱為選繡女。由於選入宮中的繡女很少有機會得到皇帝寵幸,等到出宮時,已經是25歲左右了,在那時屬於老姑娘,很難嫁人,所以富庶人家都不願女兒入宮,他們會透過行賄逃避選繡,或者以樣貌醜陋的替身去應付,如果落選就萬事大吉。

清朝宮女的衣裝也不奢華,她們的禮服就是紅襖綠裙,而常服就是普通的藍布衫,非常簡樸。清宮在這方面與其他朝代有天壤之別,也為後世所稱道,有史家評說:“以視歷史所傳,奚啻霄壤,其不擾及民間,尤盛德事也。”

為管理宮廷內部事務,清朝於順治十年六月成立了內十三衙門,首先是乾清宮執事,其次為司禮監、內官監、司設監、尚膳監、尚衣監、尚寶監、御馬監、惜薪司、鐘鼓司、直殿司、兵仗司。後來又增設尚方司,以後又改鐘鼓司為禮儀監、尚寶監為尚寶司。到康熙即位後,合併了十三衙門,設立內務府以總領其職責。又於宮內設定敬事房,專門管理太監,敬事房設有總管、首領等官職,擁有官職的太監,每月給俸銀三兩。

順治十二年,在內十三衙門前立了一塊鐵牌,上面刻著:“中官之設雖自古不廢,然任使失宜,遂貽禍亂。近如明朝王振、汪直、曹吉祥、劉瑾、魏忠賢等專擅威權,干預朝政,開廠緝事,枉殺無辜,出鎮典兵,流毒邊境,甚至謀為不軌,陷害忠良,煽引黨類,稱功頌德,以致國事日非,覆敗相尋,足為鑑戒。朕今裁定內官衙門及員數職掌,法制甚明,以後倘有犯法干政、竊權納賄、囑託內外衙門、交結滿漢官員、越分擅奏外事、上言官吏能否者,即行凌遲處死,定不姑貸。特立鐵券,子孫永守”。由於這個規矩的存在,終清之世,沒有發生過嚴重的宦官之禍。清末的太監安得海雖然張狂,但他因違背清宮制度在山東被殺,宮中的太后雖然很寵愛他,也不能公然干預。李蓮英雖然在宮中權勢很大,但出了宮也不敢胡作非為,面對李鴻章不讓他參加北洋水師的閱兵這種明顯的羞辱,他也只能忍受。

清宮太監的行為很矛盾,他們大多類似市井無賴,然而卻都信佛,所以又喜歡對人施以小的恩惠。

光緒年間,有個姓蔣的水果商是內務府的關係戶,專門給宮裡供應水果,每次供貨後,各宮太監都能分到例錢。由於清末財政匱乏,蔣氏越來越難以拿到貨款,家道因此逐漸中落,然而還必須給皇宮繼續供貨,給太監們的例錢也往往拖欠。有一次,一個太監找上門來,拍桌子捶凳地威脅說今天再不給錢就要玩命。蔣家見那太監氣勢洶洶地進門時,男人都出去躲避,只留婦女接待。女人們邊哭邊訴說收款如何如何艱難,外面催欠款又如何急迫,而且還欠著宮裡的例錢,想想走投無路,只有去死了。那太監先是沉默,後來跟著女人嘆息抹淚,繼而又勸慰她們,最後說:“真沒想到會這樣,我們交往多年,怎能看著你們日子這樣難過?然後掏出幾兩銀子說:“錢不多,先拿著應付這幾天再說吧,不要太傷心。”女人流著淚,千恩萬謝地接過錢,太監則一邊安慰一邊告辭。

其實,蔣家是有錢故意不給,他們知道,給了一個就會來一百個,他們很瞭解太監的性格特點,於是施展苦肉計來搪塞。

按清朝制度,太監不得超過四品頂戴。同治朝有個太監已是四品了,他還乞恩晉升,同治說:“你嫌藍色頂子不好,那再為你晉一級。”吩咐造辦處用頂級翡翠製作了一個頂戴賜給他。那太監嚇壞了,磕頭請罪,同治於是將他的四品頂戴也褫奪了。此事也很能反映太監貪得無厭的習性。

太監在宮內的權力是很大的,慈禧萬壽時,某省進貢的一對珊瑚在裝運時失手破碎了一個,押運官驚恐萬分。求某個總管設法補救,那總管笑著說:“出一萬兩銀子給你辦妥。”得到錢後,僅一頓飯的功夫,那對珊瑚就配齊了,原來是取庫中的存貨來臨時配對,進貢儀式過後再換回去。

光緒大婚時,必須用全紅蘋果九大盤,那位姓蔣的水果商承辦御果,但是送進去後,每盤頂上的一隻都不見了,小太監斜眼朝他笑,實際就是要索賄。姓蔣的商人則從懷中掏出九個紅蘋果,一一放好,對小太監說:“老弟你失算了,我早就有準備。”太監們就是時常用這種無賴方式敲詐他人。

清宮內還有一些規矩與過去的朝代不同。由於清朝是滿族建立的皇朝,滿人入關後雖然在很大程度上已經漢化,但仍然保持著自己的習俗,比如每年的新春對聯不是用紅紙,而是用白紙寫的。滿人尚白賤紅,他們在關外狩獵時最忌諱紅色,因為紅色會暴露自己,遭致野獸攻擊,滿人追蹤獵物時也都穿白色,便於隱蔽。所以清宮春聯雖然用漢字書寫,卻是寫在白紙上的。

在人們的印象中,慈禧對光緒十分冷酷無情,但實際上也非盡然。就慈禧的性格而言,本就不是個慈母,她對親生兒子同治就十分嚴厲,同治早逝,與受不了母親的嚴厲管束有很大關係,所以慈禧對她的親外甥光緒,自然也不會顯得溫柔。但戊戌以前,她還是關懷光緒的,政變後,他們母子間的關係惡化。庚子事變的逃難途中,兩人患難與共,感情也有所恢復,只是慈禧始終不忘前事,芥蒂難除,然而親情仍時有表露。

光緒與隆裕不和,慈禧為此很憂心。有一年正月裡,慈禧與光緒、隆裕等人一起打牌,光緒老是輸,心中不快。慈禧見狀,藉故離席,讓身邊太監暗示隆裕給光緒讓牌,光緒連贏幾把後,心情大好,與皇后的關係也融洽了一些。在這個細節上,慈禧也像尋常老人一樣表現了對小輩的愛心與呵護。

清朝以前的皇帝出巡時,儀仗規模浩大,沿途所有人等必須迴避行禮,否則將遭重罰。明朝的畫作,萬曆出警入蹕圖就真實再現了這種皇家出行的威儀。其實這種現象在中國以外的東方國家也普遍存在,日本古代的百姓遇到藩主儀仗時,如果沒有下跪行禮將被斬首,日本武士甚至連違規的英國人都殺,釀成了著名的“生麥事件”。而清廷帝后出行時警蹕相對寬鬆,沒有前朝那麼森嚴,擾民程度也相對較輕。據晚清見過皇家車駕的人記載:“……途遇駕過,但令回車下簾,安坐車中,俟畢始行。村農叱犢田畝,亦仍其常。”意思就是,坐車的人如果在路上遇到了皇帝出行的儀仗,只要坐回車箱裡,放下簾子,等儀仗過去後就能繼續行路,並不需要在路旁下跪;皇帝的車駕在鄉間行進時,正在田間勞作的農民可以照常幹活,哪怕大聲吆喝牛馬也不用避諱。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它雖然是由滿族建立的,其統治者卻能注意吸取歷史教訓,革除了歷朝都存在的痼疾,對皇室生活和後宮規模做了一定程度的自我約束,還是有其可取之處的。

23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歷史上最好的皇帝,在位不到6年,贏得1000多年好名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