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三國時期重名重字的人物,有兩個人的字都是孔明。一個是大名鼎鼎的蜀相諸葛亮,可以說是三國時期最為耀眼的人物之一,也成為了蜀漢的當權人物;另外一個叫做胡昭,雖然在後世的名望沒有那麼大,但是在當時確實一代名士,只是因為不願意做官才埋沒在歷史長河當中。

蜀相諸葛亮

諸葛亮早先也算是隱士。他從徐州輾轉來到荊州,並且憑藉各種原因進入到荊州士林當中。不過並沒有看到諸葛亮在荊州牧劉表手下出仕的記錄。按照《魏略》的說法,是因為劉表不懂軍略,不被諸葛亮看好。雖然《魏略》的記載不一定準確,但諸葛亮確實沒有選擇服務於劉表。

諸葛亮不是不想出仕,從他自比管仲、樂毅就能夠看出來。管仲、樂毅都是春秋戰國時期的重要人物,一個幫助齊桓公稱霸,一個幫助燕國險些攻滅齊國。而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得到國君充分的尊重。齊桓公放權於管仲,樂毅被燕昭王禮遇。這正是諸葛亮所需要的。張昭曾經拉攏過諸葛亮,孫權對諸葛亮也沒有失禮的地方。但是諸葛亮卻以"能賢亮而不能盡亮"的理由拒絕江東丟擲的橄欖枝。

君擇臣,臣亦擇君。劉備就是諸葛亮心中的明主。劉備以一個落魄軍閥的身份,親自到隆中延請諸葛亮這個年輕布衣,如此反覆三次,也是表現出對諸葛亮的高度尊重。劉備在世時期,諸葛亮雖然不算是當權人物,但也是劉備的股肱之臣,最重要的心腹之一。

而在劉備臨終之前,更是以諸葛亮為託孤大臣,甚至給他取代劉禪的權力;之後諸葛亮成為蜀漢實際執政者,權重高於蜀漢後主劉禪。即便諸葛亮去世之後,他的影響力也一直作用於蜀漢政壇,貫穿蜀漢的首尾始末。

隱士胡昭

諸葛亮如同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另外一個孔明——胡昭則完全是許由、巢父之流。胡昭是豫州潁川人,在天下大亂的時候,由於種種原因也是輾轉各地,最後居住在司隸弘農郡內,並且終老於此。

在當時擁有名望和入仕基本上是連帶的,這也給胡昭造成了許多麻煩。胡昭受到過袁紹、曹操、司馬懿等人的招攬,但是都沒有讓胡昭進入仕途。為了躲避袁紹的招攬,胡昭從冀州逃回潁川;受到曹操招攬的時候,胡昭雖然應命,但也請求曹操把自己放回去;到了司馬懿當權時期,被控制的曹魏朝廷公車特徵胡昭。胡昭當然無力與司馬懿抗衡,不過這個時候胡昭正好去世,也是達到八十九歲的高齡。

胡昭在隱居的時候一邊種地,一邊看書,和當地人的關係非常親近。在建安二十三年(即公元218年),胡昭居住在陸渾縣,當時正處於"漢中之戰"當中,陸渾縣民孫狼不堪徭役起兵反叛,對胡昭也十分尊敬,發誓不侵犯胡昭居住的地方。可見胡昭在當時的名望確實很高。

小結

諸葛亮和胡昭都字孔明,諸葛亮希望在亂世當中有所作為,成為管仲、樂毅那樣的人物,最後也確實成功了;胡昭在擁有入仕機會的情況下闔門守靜,不參與紛亂的世事,志向高潔。雖然他們的價值取向不同,人生經歷不同,不過他們都是賢德之人,應該受到後人的尊重。

參考文獻:《三國志》

16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彩色二戰系列-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