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雖然貴為戰國四大名將,但這並表示你可以高枕無憂。

多少年前,范蠡的一句“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成了無數功臣心中永遠的疼。

這十二字的預言,宛如一把中天懸劍,時時懸在他們的頭頂,讓他們一直戰戰兢兢。

把鳥打盡了,打完了,那良弓就沒有用處了,兔子已死,那狗也沒用了,不如烹了吃了。

無論你戰功再大,也有打不動的那天,無論你智慧多麼高,也有失算的時候,這個時候,就是你被殺掉或者落下個比別人更慘的下場。

遠的不說,就說同期的名將白起,即使成功將自己熬到了退休,也沒能逃過一死。

臨死時,白起仰天長嘆:“我對上天有什麼罪過,竟落得如此下場?“過了好一會兒,他又說:“我本來就該死。長平之戰,趙軍降卒幾十萬人,我用欺騙的手段把他們全部活埋了,這就足夠死罪了!

“說完自殺。

到死都沒弄明白,自己功勞這麼大,秦王怎麼就容不下自己呢?

他這個結果還不算太慘的。

相比較而言,同為名將的李牧才是最慘的。

堂堂名將,竟被一國之君佈置圈套捕獲羞辱後給斬殺了。

簡直聞所未聞,見所未見。

因為有這些活生生的例子在,所以,大凡古來有識見的英雄功成名就,便拂袖而去,免使後來有"鳥盡弓藏”之禍。

這宛如一個定律,凡是進入這個圈裡的功臣似乎都走不出這個圈。

幾乎並不表示沒有漏網之魚。

歷史告訴我們,再好的鐵軌,也有出軌的時候。

很顯然,王翦就是其中最傑出的代表。

本來也輪不到他來做代表,只可惜四大名將裡唯有他功成名就,而且得到了善終。

儘管司馬遷對他的評價是——王翦為秦將,夷六國,當是時,翦為宿將,始皇師之,然不能輔秦建德,固其根本,偷合取容,以至筊身。"評價並不高。

但這絲毫不影響他滋潤的活著。

看到這個結果,我時時在想,難道是王翦的軍事理論比白起,比李牧高,很顯然不是。

同為四大名將,白起有《陣圖》、《神妙行軍法》兵法傳世,地地道道的兵家代表人物,李牧更也不差,面對匈奴,創造了以步兵大兵團全殲騎兵大兵團的典型戰例,時至今日,還是軍事領域裡的經典戰例。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之名言就是出在他之口。

王翦很出色不假,但還沒到超越白起、李牧的地步。

那麼答案是什麼呢?

如果你細細揣摩,答案可以說是呼之欲出——觀人察人、為人處世。

可以說,這八個字貫穿了王翦的一生。

公元前226年,秦王嬴政在皇宮召開軍事會議,參加的會議人員都是秦國名將。

會議主題,其實大家都知道——滅楚。

作為頭號種子選手,無論是資歷、才能、還是威望王翦都是排在第一的,應該說這場建功立業的大會是特意為王翦開的。

按照慣例,秦王第一個問的應該是王翦。

但秦王沒有,而是將目光看向了排在第二位的李信。

秦王問李信,“如果要滅楚,需要多少兵力”?

李信:“二十萬足矣!”

秦王轉身問王翦,王翦回答,“非六十萬不可”!

秦王聽完哈哈大笑,“王將軍老了,太過保守了!”,於是派李信率二十萬大軍滅楚。

李信雖然在滅燕國之戰中立有大功,但在滅楚國這樣的大動作上,無論是經驗還是領兵能力還是差了點火候。

很顯然,這是一個訊號。

秦王雖年輕,但在用人上卻十分的老道。

王翦太能打了,一個能打仗,威望太高的主帥,對帝王而言並不是一件好事。

天下一統在即,作為一個帝王需要的不是功高蓋主的主帥,而是一個沒有任何威脅的主將。

比起滅楚國,鞏固自己才是王道。

面對沒有白起的大秦,王翦毫無疑問是獨一無二的存在,這個存在太過獨立,隱隱然已經威脅到了秦王的地位。

這樣的結果,秦王自然不願意看到。

藉著這次伐楚的機會,秦王有意培養李信的同時,也是告訴王翦,沒有你,我一樣能打勝仗,你老了,該退休了。

這是一場特別的考驗。

稍有不慎,結局就會不同。

與白起不同,王翦很快就接收了秦王的訊號。

他二話沒說,立即打了病退報告,迴歸故里。

知道了危險就能躲開危險,這就是王翦的殺手鐧。

有人說,一味的躲,算什麼名將。

別急,往下看。

後來的結果,其實不用筆者多說,許多歷史愛好者都知道,李信領兵二十萬攻打楚國,先是一路凱歌,後被楚將項燕大敗,秦王聽說後,一溜兒煙跑到王翦的老家,見面便說,“我沒聽你的,導致秦軍大敗,如今楚軍西進,將軍忍心不管嗎?”

王翦說,“老將有病在身,不方便出來打仗,大王還是另擇賢將吧!”

秦王:“好啦,將軍再勿言它,一切都聽將軍的謀劃。”

進與退只在一線之間。

如何選擇卻是一道曠世難題。

王翦選擇了進。

退到人家找不到的地方不難,難的退下來往後的路該怎麼做?

秦王知道錯了,並且答應聽自己的謀劃,再要退的話,就不是為臣之道,萬一惹惱了秦王,丟了飯碗是小事,丟了性命就划不來了。

一番計較後,還在生病的王翦親自領兵六十萬滅楚。

這只是王翦人生裡的一段小插曲,但足以看出王翦的整個人生。

這事兒,其實還沒完。

王翦出征,秦王親自送至霸上,大軍出發之時,王翦趁機向秦王索要良田美宅,理由是自己老了,要為子孫置點家產。

這並不是一個好理由。

後來行軍路上,王翦又派出好幾批使者給秦王送信,意思要他實現自己的承諾。

對此,身邊的將士有些看不下去,提醒王翦,“將軍不要太過分了,擔心惹惱了大王。”

王翦聽後,說,“大王多疑,如今六十萬秦軍精銳都在我手上,哪有不害怕的道理,我這樣做,無非是告訴大王,我貪圖的無非是些錢財,這樣大王才會放心。”

什麼是聰明人,這就是聰明人。

我王翦就是一個俗人,沒有取代,威脅你的意思,我啊要的不多,就是為了子孫後代留點家產而已。

你貪心,我放心。我才是最好的君臣之道。

31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二八定律下大明王朝,幾十萬宗室吃垮朝廷,滅亡已是註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