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王政時期,秦國統一天下已經是大勢所趨。天下才子集聚咸陽,但隨著秦國從邊陲小國各國派出的間諜細作也越來越多。隨著鄭國渠廢秦的計劃曝光,嬴政聽取宗氏意見下詔驅逐外客。李斯這才寫出了這篇奇文《諫逐客書》。
李斯開篇就舉例說明“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於戎,東得百里奚於宛,迎蹇叔於宋,求邳豹、公孫支於晉。此五子者,不產於秦,而穆公用之,並國二十,遂霸西戎。”直接點出了幫助秦穆公稱霸的五子,由余(周王室後裔晉國人,幫助秦穆公平定西戎)、百里奚(輔助秦穆公修內政開民智,使得秦國國富民強)、蹇叔(春秋宋國人與百里奚為摯友,兩人同掌朝政輔助秦穆公)、求邳豹(春秋晉國人,因晉惠公無道叛晉投秦)和公孫支(春秋晉國人嬴姓之人,正是他將百里奚推薦給秦穆公)。這五子無一例外都是外臣,藉此說明外臣對大秦初立的重要作用。
為了進一步的說明外客的重要性,李斯進一步為嬴政普及歷史知識。一連舉例秦孝公用商鞅(戰國時期魏國人)變法強國;秦惠王用張儀(戰國時期魏國人)大破諸侯合縱,收巴蜀之地;秦昭王用范雎(戰國時期魏國人)加強鞏固王權,蠶食諸侯成秦國帝業。用這三名外客來闡述外客對當今大秦的巨大貢獻。
雖然歷史方面的舉例很有說服力,但作為新君的嬴政畢竟沒有親身經歷,無法感同身受。李斯抓住秦王的喜好來進一步論證。
“今陛下致崑山之玉,有隨和之寶,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劍,乘纖離之馬,建翠鳳之旗,樹靈鼉之鼓。此數寶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說之,何也?”李斯公然質問秦王嬴政你喜歡的珠寶美玉,寶劍名馬,哪一樣是秦國特產的?如果都非要是秦國生產的,這樣東西怎麼能享受呢?接著李斯來了一出反轉,引出論證:既然能憑喜好接受這些外國的寶物,為何就不問是非排擠外國的賓客呢?
實際上李斯把話說的這種地步,從歷史角度、從現實情況來講已經很有說服力了。但這篇文章能成千古佳作,在於不走尋常路的李斯還要誅心。
文章最後一段開始誅心,特別是最後一句:“今逐客以資敵國,損民以益讎,內自虛而外樹怨於諸侯,求國無危,不可得也。”李斯誅心的表達驅逐賓客等於資敵,你不是一向以統一天下為己任,將自己的國家變的空虛而讓其他諸侯中抓住機會得以續命,到時候國家連安定都不能保證,何談其他。李斯直接將逐客事件上升到國家利益的角度上,不留情面的抨擊了秦王逐客的行為。
嬴政算是一個很現實的君主,對待有本事的人他可以不顧面子禮賢下士,對待沒有本事的人刻薄寡恩當成奴隸來服侍自己。李斯算是憑本事打動嬴政,因此嬴政不但收回逐客的詔命,也恢復了李斯官職,並且最終給其高官厚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