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美國之父有很多,但論及美國的經濟金融政策和體系的構建,漢密爾頓無疑是其中的關鍵人物。在他一手策劃下,美國金融行業正式確立。但是自漢密爾頓死時,只有四十多歲,而且他的死亡是因與宿敵的一場決鬥而導致的,這不僅改變了美國曆史,更改變了國際金融業的歷史。

在1804年,亞歷山大漢密爾頓參加了歷史上最著名的一場決鬥,他的對手正是他曾經的戰友,也是日後美國的副總統阿倫伯爾。之間的恩怨正是因金融開始,而且也因金融結束。漢密爾頓生於1757年,出生在英屬西印度群島,但是在11歲的時候就已成為孤兒,不過志向遠大,在1772年的時候,小風暴襲擊了西印度群島,他當時寫了一個相關報道,文章精彩絕倫,引人入勝。

他的親戚朋友看到這個多年生長的孤兒,非池中之物,於是帶到紐約居住,也因此漢密爾頓有機會在紐約上學。漢密爾頓最初選擇的是新澤西學院,也就是現在的普林斯頓大學醫學學院學習,希望醫術學成後回到自己的家鄉就醫。為了準備入學事宜,他在伊麗莎白鎮的一所中學進行準備各項學習成績優異,但是最終他卻落選了。

新澤西學院拒絕了他的入學申請,不過幸運的是,他隨即被現在的哥倫比亞大學國王學院入取。在學校研讀的兩年內,他最關心的是北美殖民地的獨立問題,並且寫出很多革命文章,批判英國殖民統治,他還沒有完成學業,投筆從戎,恰巧被當時的大陸軍總司令華盛頓看中,進而進入仕途。

他與日後的宿敵伯爾就是在戰場上認識的,並且並肩作戰。在獨立戰爭結束以後,漢密爾頓回到紐約學習法律。他只用了半年的時間就完成了學業,並在1783年獲得律師資格,成為當時美國最有名,也是最賺錢的律師之一,做出了很多經典案件,都成為美國的法律制度的經典案例。而他未來的宿敵伯爾也在紐約發展自己的力量,雙方都有出色的政治,社會和軍事功績。

在同為戰友共同參加美國獨立又都是精英的二人卻因為金融問題而分道揚鑣。漢密爾頓初期學醫之後學法,但是他真正的政治舞臺確是經濟金融方面,並且與資本投機商的較量貫穿了他的整個後半生。當時的美國剛剛建立政治制度,都在艱苦的談判中相互確立。而美國作為一個國家,構建自己最初的金融和經濟體系則更為困難。

在當時,聯邦出臺法律禁止財政官員參與任何證券投資活動,當時漢密爾頓一個助手杜爾選擇了辭職下海炒股。並不是簡簡單單的炒股,而是利用自己的資源撬動資本槓桿,進而做空北美優質股票獲取大量金融資產。

當聽到美國銀行正在收購紐約銀行時,杜爾指揮依靠自己的投機商買進紐約銀行股票再一次大賺一筆,這令漢密爾頓非常失望,因為這是他曾經最傑出的助手,他因此給自己曾經的助理寫了一封回信,對此事表示了擔心,並認為助理不應以自己的個人利益破壞北美剛剛建立起來的整體金融體系,這會導致社會失控,但結果卻收效甚微。

於是漢密爾頓果斷採取行動,美國各大銀行開始控制貨幣供應,並啟動新一輪的信用緊縮,同時,他手下的審計人員還發現,杜爾在財政部的賬戶上挪用了數10萬美元。隨即,漢密爾頓下列財政部提起訴訟,追回鉅款,最終杜爾入獄,市場恐慌隨之而來。曾經被杜爾殺豬的股票全部大跌,而漢密爾頓也並沒有放任此事,藉機進行股票證券回購,穩定市場信心。

在美國金融行業,因為漢密爾頓的辛苦勞作重新迴歸正軌以後,他曾經的戰友,未來的對手伯爾暗箱操作。他建立一家自己和民主黨人可以操縱的銀行,並且再一次擾亂了剛剛建立的美國金融行業。在伯爾建立這家銀行之前,紐約只有兩家銀行都是有漢密爾頓建立並牢牢控制著的。

兩家銀行都執行貸款存管的嚴格審批手續,目的在於穩定金融市場,但是伯爾從自己的立場出發,想要打破這種壟斷。在18世紀末的紐約,四面環海,居民依然在喝井水,同時當時的井水有因為負擔人口過重以及汙染問題整個紐約地區的用水出現困難,富人們上能喝到從城外運來的淡水,但是其他人只好聽天由命。

因此很多疾病在紐約橫行肆虐,伯爾則利用這一個機會成立了一家所謂的自來水公司,並偷偷塞進條款,可以使公司以任何盈餘資金購買股票,從事資金交易和業務經營。而且一系列的金融條款都夾在不易發覺之處,公司成立以後,這家自來水公司沒有鋪設一條水管,立馬開設了一家銀行。

當時伯爾巧舌如簧,贏得了紐約市政官員的認可,漢密爾頓甚至也沒有發覺其中的隱秘條款。最終銀行成立,當進入紐約證券市場以後,漢密爾頓隨即產生警惕,並且大罵波爾是一個只有野心而沒有原則的人,於是他開始對波爾進行新一輪的絞殺,並奉勸聯邦黨人不要投票給當時正在競選副總統的伯爾,致使伯爾落選。

波爾為了扳倒漢密爾頓,公佈了漢密爾頓先給情婦的情書,兩人積怨日深,最終爆發了決定美國金融歷史發展的一場決鬥。在漢密爾頓看來,決鬥是和平而公平的較量,不應將槍口真正對準自己的敵手。但是他的對手卻不這麼想,那顆致命的子彈改變了美國的歷史程序,更將伯爾釘在了歷史恥辱柱上,此後他千夫所指。

雖然他如願成為了美國副總統,但是在任期以內一直如履薄冰,在1807年,聯邦政府突然簽發了對伯爾的通緝令,準備對伯爾追加起訴,伯爾不得不連夜逃跑,又被執法人員抓獲接受審判。當時的伯爾認為自己凶多吉少,因為是傑斐遜總統親自在幕後指揮起對波爾的逮捕審判行動,伯爾當時也請來了最好的律師。

但是美國總統傑斐遜的政治力量超乎想象,眼看博爾的叛國罪名成立。1799年,約翰馬歇爾恰巧被任命為首席大法官,並在亞當斯總統的授意之下做出了法律抗訴,促使做出不等同於事實上反叛的結論,宣佈伯爾無罪,從法律上規避了對伯爾的審判。其實,對伯爾的逮捕政治行動並不是因為伯爾在決鬥過程中殺死漢密爾頓,而是他利用當時的法律空子成立了第一傢俬人控制銀行,並且與聯邦財政以及金融政策為敵。

漢密爾頓與他的決鬥僅是其中的導火索,漢密爾頓對美國的金融行業的建立和打造設計為當時的美國政界擁有無可匹敵的聲譽。但是伯爾一起決鬥過程中,漢密爾頓葬送了自己年僅46歲的生命。美國金融產業的國有壟斷政策由此擱淺,而伯爾所建立的私人投資銀行則逐漸成為美國金融史上的主要玩家。可以說,這一場決鬥因為漢密爾頓的身亡而導致美國金融歷史發生了巨大轉折。雖然最終的聯邦政府依然採取了漢密爾頓的金融政策,並且作為國家金融總基調,但是伯爾為首的私人投資銀行堂而皇之的進入美國金融產業。

時至今日,人們依然不願意在金融發展的角度去思考這場決鬥,而是更願意將其理解成是漢密爾頓和伯爾兩人之間的私人恩怨而導致的決鬥。既有普通人的選擇性失憶,更有當下投資銀行對自己不光彩歷史的一種維護和偏袒。希望將那場影響美國金融史發展的決鬥限制在個人私人恩怨中。

同時在美國的歷史上,個人決鬥是合法的。個人決鬥傷及性命或者是殘疾,並不會受到法律的制裁,只要雙方公證約定在決鬥前出保證和承諾,以當時的美國法律是不會制裁勝利或者失敗者的任何一方。這場決鬥的結果在社會法律上是得到認可的。只是這一場決鬥,因為涉及美國金融行業的兩大政策性的關鍵人物,導致美國總統傑斐遜以及後來的亞當斯也捲入進來。

參加對決鬥獲勝者伯爾的審判,甚至是對其判斷和叛國罪的審判。不論如何,最終的結果已然確定這一結果不單單是勝利者博爾無罪,更是美國金融行業的一次大逆轉。這場決鬥,不論是在個人恩怨方面,還是在美國金融史的發展方面,都沒有真正的贏家。兩者之間的訴求同時存在於美國金融業發展的方方面面,成為美國發達又矛盾的金融業基石。

20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清代冰上運動:速滑、花樣、冰球樣樣俱全